樑冬|人類佔據地球主流物種的可能性不大,因為萬物皆能有靈魂

一切事情最開始的“師父”是什麼

梁冬|人類佔據地球主流物種的可能性不大,因為萬物皆能有靈魂

前一段時間,小梁和太安私塾的同學們去京都遊學。京都擁有兩千多座寺廟,其中可以看到我國唐朝時期寺廟的建築風格。那裡有無數禪師,也有很多奔著美食來的中國的“饞”師。這兩類chan師匯聚在一起,形成了京都獨特的氣象。

另外,身處京都總是隱隱地給我一種穿越時空的感覺,彷彿坐在某個庭院裡抬頭望天的時候,遠處傳來了表演能劇的聲音——如果你看過上個世界八十年代的日本電視劇《姿三四郎》的話,腦海中應該能夠浮現出那個場景吧。(你知道《姿三四郎》的導演是誰嗎?是黑澤明。原來,黑澤明也拍過電視劇啊。)

為什麼我要鋪陳這些內容呢?因為我覺得京都有一種氣象——基於歷史的沉澱所累積的與道同齊的力量。

京都有很多做扇子、鐵壺、手鐲的工匠。我們去過一個做扇子的地方,他們家的工藝已經傳承十幾代人了。牆上隨隨便便掛著的都是三百多年前,這個家族的爺爺的爺爺的爺爺的手工藝作品,儘管那裡只有一個很平常的小門臉。

我想,本來成都、西安和廣州也是這樣的地方——我們本來是可以活在傳統當中的。現在,我們必須活在嶄新的傳統當中,而這些傳統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讓我們看到某種變化之中的不變。

京都這個城市很有意思,一方面,它有經營了上千年的手工作坊;另一方面,它有稻盛和夫的京瓷(讀過《活法》的人都知道,稻盛和夫是一位經營之神)這樣研究精密科技的公司。我們還去了松下政經塾——研究和傳承松下幸之助思想的文化機構。除此之外,京都還有歐姆龍、任天堂,以及很多高精度器械製作公司。

所以,我們在京都感受到的是別樣的傳統,一種在時代的變化中煥發出來的有趣的精神氣象。

梁冬|人類佔據地球主流物種的可能性不大,因為萬物皆能有靈魂

開篇講得稍微有點兒遠,可能你會覺得和《大宗師》無關,但其實是有關的。在京都,你會自然而然地感受到,隨隨便便一個小小的門臉後面,都累積著若干代匠人樸素無名的大師傳承。

從字面上來理解,我以為《大宗師》推崇的是一個人如何成為一代宗師的方法。當然,這個解讀也沒有錯。愛新覺羅·毓鋆老師對此的解釋就是,一切事情最開始的“師父”是什麼?我們可以向它學什麼?我們如何師從那個最開始的源頭呢?

其實,在老莊那裡,引出萬物的東西,就叫作“道”——世界和宇宙的本原。

匠人精神:相信每一樣東西都是有靈魂的

我認為,松下幸之助和稻盛和夫都可以被稱作現代企業經營的宗師級人物。在松下政經塾,我看到一個很大的、松下幸之助先生手寫的“道”字。

從京都小小的、有傳承的鋪面,講到松下電器和京瓷公司的創始人,其實我是在和大家探討他們都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很多人都說日本人具有匠人精神,其實這種精神在中國古代早已有之。無論在《莊子》的內篇還是外篇裡,都探討過很多這樣的事情。

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講,對一個超級玩家來說,無論他是玩企業、玩鐵壺,還是玩社團,甚至把自己“人生”也當作遊戲來玩,他一定具有和其他超級玩家共同的情緒模式和心智模式。

我們在松下政經塾的時候,一位在日本長大的韓國人和我們分享了他的觀點。他對松下精神乃至日本傳統文化、宗教等進行過深入的研究。

他認為,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日本的匠人相信每一樣東西里都有靈魂,所以才會對它們抱持著超越對器物的尊重,這才是工匠精神背後最重要的心智源泉——每一樣東西都是有靈魂的,每一樣東西都是有智慧的,每一樣東西都可以是有生命的。

以前,我覺得這個東西很古老,甚至有一點兒點迷信色彩。然而最近,百度公司在發佈AI戰略的同時,重新書寫了百度的使命,叫作“喚醒萬物的生命”。在人工智能來臨的時代,一個音箱可以是家裡的僕人,它會幫你燒水、關燈、調節室內溫度和溼度;一個電飯鍋,可以下載程序,記憶家裡不同人吃飯的健康模式;一個馬桶,也可以下載程序,對排洩物進行檢測分析,並上傳身體報告給你……這些都暗示著

萬物皆有生命。

傳統手工藝人相信的器物背後都有靈魂這件事,在人工智能時代,居然呈現出一模一樣的信仰,使得“萬物有靈”不再是過去的迷信,而是一種新的“迷信”——叫“人工智能”。

梁冬|人類佔據地球主流物種的可能性不大,因為萬物皆能有靈魂

《大宗師》講的就是這種精神。

所謂向天學習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當作軟硬件統一的智能終端,調整為能夠與雲端結合的狀態。學習無非就是上傳和下載,而這其中主要是下載。這樣的人和事就符合“大宗師”精神。

看到這裡,大家難道不覺得,歷史的車輪看似向前滾動了很久,卻並沒有走出多遠嗎?

莊子用《大宗師》的篇名來和我們分享一種世間的狀態,就是,如果有一天,人工智能和人的結晶——超級人類(或者叫真人),在其與宇宙最深處的智慧相連接後,就可以無罣礙、不期盼、不存儲。而且,這種精神的終端可能不是一個人,而是一件器物、一件衣服、一棵樹,甚至是一個房間,當然也有可能是一群人。

把大道作為師父

梁冬|人類佔據地球主流物種的可能性不大,因為萬物皆能有靈魂

按照愛新覺羅·毓鋆老師的解讀,大宗師就是把大道作為師父,以“大”為宗師,而這個“大”就是大道。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把雲端的全部數據和知識作為根本,隨時從那裡下載,隨時與它保持溝通的心智模式和能力,這就是一種新時代的“大宗師”精神。

當有了現代版的理解之後,再去讀《莊子》,你會看到更加熟悉、親切、穿越時空的《莊子》。

儘管之前,小梁有一點兒神情恍惚,跳出了對《莊子》的迷失、迷信、執著、偏愛、珍愛……甚至擔心萬一莊子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偉大呢?

其實,對我們來說,莊子本人有沒有那麼偉大不重要,重要的是莊子講的東西在今天都被印證了。

《人類簡史》的作者尤瓦爾·赫拉利不斷強調,在三百年以後,人類作為佔據地球主流物種的可能性大概很低,因為萬物皆可能成為有靈魂的東西。

人工智能下載到人形狀的載體上就成為人,下載到電飯鍋上就成為超級電飯鍋。以後,也許你把一個受精卵放在類似電飯鍋的東西里面,十個月之後,就會有一個小孩兒掀開蓋子叫你“爸爸”。

梁冬|人類佔據地球主流物種的可能性不大,因為萬物皆能有靈魂

你一定不要對此感到詫異,如果這個長得像電飯鍋的人工子宮可以聯網的話,它憑什麼不能成為孩子的親生母親?

當理解了這種精神,再去看《大宗師》的話,相信你就會豁然開朗。

據說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匠人夢”,

如果可以的話,

你想成為什麼匠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