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不積德,是無法入仙成真的!


修道不積德,是無法入仙成真的!




道教繼承了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精神,加之信仰觀念,作為修道行為的全過程。本著這一信念行持不懈,不論在什麼情況下,不動搖自己的善行、正行,這是道教徒在定力上的修養。

道教信仰的“道”和“德”,即《道德經》中闡述的道德,道教的教理教義以《道德經》為準則進行修持。因為“道”無形體,維“德”能彰顯,故而“道”為之體,“德”為之用。

所謂“德”即是得,德積而道備。道教修道而得道的過程,即積德而達到與道合真的過程,也就是由凡人成仙人的過程。

道教基於這種信仰,所以自古的高道,無不重視道德修養。以至東晉的葛洪祖師曾明確提出“德之不立,雖服金丹大藥,亦不得長生”。而歷代祖師也無一不是有功於國,有德於民的大德。


修道不積德,是無法入仙成真的!


道教徒以道德修養來完善自我,進行體道合一的修持以達到得道成真的目的,就須首先明白,道德是什麼,也就是說所謂“道德”是什麼。

“道”一般是指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律,引申為人們必須遵循的社會行為準則,規矩或規範。“德”即得,人們認識“道”,遵循“道”,內得於己,外施於人,便稱為“德”。

人們在思想信仰認準並樹立自覺走這條道,遵循這種方向和規則是善,是正義;而違背這種方向和規則是惡,是非正義,這種內得於自己,影響別人的情操、品質和境界就是德。

莊子的《南華經》中說:“德充於內,物應於外,內外玄合,信若符命”。即內心世界道德充足,外物與自然與之相應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