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新零售幹得過菜市場嗎?

馬雲說:未來的十年、二十年,只有新零售。菜攤大爺說:“十多年前超市來了,人們只新鮮了一陣,就又回到我這買菜。這一次和網上賣菜比拼,我相信我還能贏。”

分析:新零售幹得過菜市場嗎?

新零售與菜市場,兩個看似有著完全不同目標群體的銷售場景,卻一直在暗地裡默默較勁。本報採訪了多家生鮮店店主和菜市場攤主,他們雖然表示生意不好做,但卻都相信自己能贏。只是,有一個事實是,一個高大上的生鮮店與一個接地氣的小菜攤,都需要一年半左右的時間才能回本。問題是,很多生鮮店根本堅持不到一年半。

胡蘿蔔升值記

它,只是一根十分普通的胡蘿蔔。這根原生胡蘿蔔的價格在同一個銷售區域、不同的銷售平臺上卻有著截然不同的身價。

新金融觀察記者走訪菜市場瞭解到,胡蘿蔔在此平均售價為1.8元/斤。同一片配送區域中的餓了麼上訂購的價格則是5.5元/斤;若在一家生鮮電商上面選購,一斤胡蘿蔔的價格直接飆升至9.9元。

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根胡蘿蔔的身價倍增?

對於菜市場商戶來說,蔬菜一般直接從蔬菜批發市場進貨,且無挑揀無包裝無需儲存直接售賣。除此之外,菜市場商戶一般都是夫妻店甚至是1人店,節省了人工成本。最低的人工成本、運營成本、包裝成本,使蔬菜可以以更優惠的價格出售給消費者。

據瞭解,進駐餓了麼、美團等外賣平臺後,成交每單都會被平臺抽成,根據地域、品類的差異,抽成幅度不等。一位進駐美團的商家對新金融觀察記者介紹,進駐美團的商家,若由美團配送,抽成比例在18%—20%,用戶支付的配送費由美團接收;若由商家自行配送,抽成比例則為5%—8%;若簽署獨家合作平臺,還可以有優惠,具體數字由市場經理與商家進行協商。

而生鮮電商的成本則更高。消費者在生鮮電商上感受到購買便利的同時,享受的是精緻包裝(紙盒、包裝袋甚至是冰塊)、冷鏈物流、配送到家以及相對更為完善的售後服務。除此之外,平臺的人工成本、營銷成本、倉儲成本也會或多或少地轉嫁到商品價格上來。

分析:新零售幹得過菜市場嗎?


別以為生鮮店賺得更多

菜場攤主:

我不知道馬雲說的新零售是什麼意思,但我覺得生鮮店對我沒啥影響。到我這裡來的,都是熟客,從來不問價,幾毛錢零頭我也不收,你去生鮮店一毛錢都不能少,一個塑料袋還要1毛錢。萵苣葉子在店裡都拿膠帶纏上一起算重量,我都給它摘掉再賣。就像十多年前超市剛開起來一樣,人們圖新鮮去超市買菜,你看現在誰還去?結個賬還得排隊等半天。我賣菜賣了三十多年了,二十多年前還沒有現在這個小區,這裡是一個大市場。如果說再過二十年不會再有菜市場,反正我是不太相信。不過,到那個時候,我也該在家養老了,嘿嘿。

“你賺一塊,我賺兩個五毛。”菜市場的老劉嘿嘿一笑。

在聊了一個小時之後,被問及“你覺得你跟生鮮店老闆誰賺得多”時,老劉終於給出了這樣意味深長的答案,“當然,做得很厲害的咱比不了,人家做的是大買賣,我就是跟一般的比。”

老劉的菜攤在一個比較老的小區菜市場裡面,媳婦跟他一起賣菜,兒子在一旁則壟斷了整雞、分割雞肉、雞蛋和一些調料的生意。三個人的攤位盤踞在整個菜市場的中間位置,這個“小家族”在整個菜市場也時常引來周圍攤主羨慕的眼光。

老劉的菜攤是一個L形,對於菜市場來說,這是最有利的形狀,“攤位費900塊錢一個月。”老劉告訴新金融觀察記者,“一進門口的便宜,400塊錢一個月,但誰進來買菜都不喜歡在第一家買,都想往裡走再看看。”

除了攤位費,每個月最大的成本就是油錢了。每天早晨4點,老劉的兒子開面包車拉著他去距離自己攤位不到10公里的農貿批發市場進貨。新金融觀察記者也曾去過那裡,那是一個半夜2點卡車雲集、交易聲此起彼伏、賣東西論“件”的一大片場地。整體來看,批發市場的果蔬價格為菜市場的1/3到1/2左右。

從上午10點到11點,老劉的手就沒閒過。剛給上一位顧客結算完,下一個顧客馬上就來了。“替兒子碼個雞蛋要碼一上午,因為總被客人打斷。”老劉說,媳婦不來根本忙不過來,一家人都算是比較麻利的。

11點過後,老劉還要再忙一陣,或許過了中午的飯點,他才能在菜攤旁的躺椅上休息一會兒。

生鮮店主:

前年,我加盟了一家全國連鎖的生鮮品牌店。這個品牌打出的“高端消費”“線上渠道”“新零售”“高利潤”標籤無一不吸引我,所以在其開出前期投資需要40多萬元的價格時,我依然決定加盟。然而在東拼西湊、向親戚借錢來湊這筆鉅款時,我也不是沒有猶豫:投入數十萬以後能得到多少的回報?冒著這樣的風險到底值不值得?價格沒有優勢的情況下,會有多少人來我的店裡消費?然而,看著新零售未來廣闊的商業前景,我還是決定,咬緊牙關、挽起袖子:幹!

距離老劉菜攤百米之外,是一家開業一年多的生鮮店。上午11點,正是賣菜的高峰期,但店裡顧客寥寥。老闆娘把店裡的菜和水果一遍一遍地碼放整齊,為了看起來更加好看,她還給一排排蔬菜噴了水。

“加盟的時候說一年半能回本,現在已經一年零三個月了,我的店是不是位置選得不對?”偶爾來一個客人,老闆娘和店裡的夥計一同上去迎接。但大部分顧客轉一圈看一下價格就走了。畢竟,價格是菜市場的兩三倍,更何況是在一個老年人居多的老小區。

“我對面那個生鮮店便宜,跟菜市場差不多,但貨不好。”老闆娘指著馬路對面她此時最大的“敵人”對新金融觀察記者說,“比如鳳梨,前段時間派售貨員到我這裡買了兩個,拿回店裡切成小塊給顧客嘗,實際上賣的根本跟這個不一樣,它那裡進的鳳梨1塊多錢一斤,我的是5塊錢一斤,我賣9塊錢一斤,它賣8塊錢一斤,當然它賺得多,但是過不了多久就把自己牌子砸了。”

雖然對自己的貨有足夠的信心,但“人都愛圖便宜,沒有辦法的事”。

除了鮮少有人光顧的折磨,生鮮店老闆娘還飽受房租的壓力,“70平方米,一個月1萬多,這算便宜的。”她說,一般是一年半回本,“其實很多生鮮店都堅持不到一年半,每天一睜眼就要賠1000多塊錢。”

你可能想象不到,更多時候,生鮮店老闆娘更喜歡線下交易。

“有一次美團上來了個訂單,要兩個油桃,我尋思得給挑兩個熟透的,人家正好就可以馬上吃了。”回想那次經歷,她無奈地說,“誰知道沒多久,收到一個差評,說把快爛了的油桃賣給他,顧客來店裡買就不會發生這種事,我還能跟他們聊天互動,什麼貨好我讓他們嘗一嘗,基本上嚐了都能買。”

分析:新零售幹得過菜市場嗎?


菜市場革命

最近幾年,人們印象中樸實、低調、接地氣的菜市場被玩壞了。

無印良品沿用該品牌簡潔自然的設計美學在東京開了全球首家MUJI菜市場。荷蘭鹿特丹的Markthal用一座巨型U形建築以及酷炫的3D投影壁畫將菜市場打造成了當地最大的一件藝術品,開業當天甚至吸引了王后來剪綵。李宇春舉辦了一場主題為“流行實驗室之菜市場”的藝術展,將最市井的生活情景——菜市場用藝術的方式呈現出來。

隨著年輕一代逐漸成為社會消費主體,人們對於印象中雜亂無章的菜市場不滿的聲音逐漸增多。企業家、設計師似乎也在通過上述各種形式來對此表示無聲的控訴。

作為中國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所誕生的產物,菜市場見證了零售市場四十年的變遷,歷經大型綜合超市、便利店、倉儲式會員商店的層層衝擊,還穩穩地屹立在每個城市的各個角落。作為城市居民的“菜籃子”,菜市場的地位重要無疑。

然而,眾所周知,近年來,在互聯網的洗禮下,傳統零售業備受衝擊,無數百貨商場、購物中心、大型超市接連倒下,而如今隨著新零售的出現,戰火已朝著菜市場蔓延。

2016年10月阿里巴巴雲棲大會上,馬雲在演講中第一次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他預測“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然而新零售衝擊的不只是電子商務,還有菜市場。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助理分析師呂昊澤在接受新金融觀察記者採訪時表示,新零售或生鮮電商與傳統菜市場之間的關係從目前來看應該是競爭對手的關係。“生鮮電商一方面在設法搶奪傳統菜市場的用戶,同時也在收編他們的貨源。兩者的商品供應源區別不大,基本都是由城市郊區或農村地區農戶出產。而傳統菜市場中的生產者兼商家或因營收、利潤問題,拒絕與生鮮電商合作,也導致他們之間目前總體上仍處於競爭狀態。”

新零售在百度百科上的解釋是:“企業以互聯網為依託,通過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對商品的生產、流通與銷售過程進行升級改造,進而重塑業態結構與生態圈,並對線上服務、線下體驗以及現代物流進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

要知道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主要掌握在各大互聯網公司手裡,小本經營的賣菜大媽要如何才能運用到這些先進手段呢?

2017年初,在菜市場賣了七年菜的張欣(化名)第一次接觸到新零售這個詞。“當時就覺得很新鮮、很刺激、很有前景。”一心想把店面做大的她通過網上了解、比對後,加盟了一家全國連鎖的品牌生鮮店,促使她做出決定的正是該品牌打出的“線上線下結合,為門店引流,銷售增值”的口號。

加盟店的前期投資包括加盟費4萬元、履約保證金2萬元、裝修設備15萬元、訂貨保證金4萬元等,總計約25萬元,這個數字還不包括房租在內。幾十萬元的開銷對於一個小商戶來說無疑是巨大的,張欣拿出了全部的積蓄才勉強湊上這一筆啟動資金。“壓力太大了,當時真的是抱著破釜沉舟的決心了。”回想起剛加盟的那些日子,張欣依然心有餘悸。對於如今的經營狀況,據她透露,目前看來收入還可以,但離回本卻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距離。

分析:新零售幹得過菜市場嗎?


鹿死誰手未可知

現如今,在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都市中,菜市場已是能留住煙火味的為數不多的地方之一。中老年消費群體對菜市場依然留有別樣的情懷。

今年55歲的老王每到一個城市,最喜歡逛的不是當地有名的景點,而是那裡最貼近生活的菜市場。

“要想了解一座城市,不能僅僅看看景點、拍拍照,還要去看當地人生活的地方。通過菜市場,不僅能吃到當地特色的水果蔬菜,還能看到那裡的人情味。”老王對新金融觀察記者如是說。

“一些購房者買房時,對於周邊環境首先考慮的問題,一個是公共交通,另一個就是買菜方不方便。”一名房地產中介向新金融觀察記者介紹,周邊有沒有菜市場一直是購房者非常關心的問題,甚至有時已經看好的房子會因為買菜不方便而放棄。“因為每天都要買菜做飯,買菜方不方便太重要了。”

在天津,新金融觀察記者通過百度地圖搜索菜市場,得出了約540個結果,與此同時,菜市場的數量還在持續增長。

新金融觀察記者通過本地服務網站搜索得出,天津有7個新建菜市場正在招租。其中一個菜市場的招商負責人表示,該菜市場消防證尚未辦理完畢,何時正式開業還不得而知。而就在這種情況下,這裡的攤位也十分緊俏,目前僅剩下一個。由於位置偏遠且周邊客流量並不是很大,所以第一年的租金較為便宜,為1800元/月,從第二年起每年按比例漲租。

另一家菜市場的招商負責人對新金融觀察記者表示,該市場的攤位全部招滿,僅有一家售賣雞肉的商戶還在自行尋找合租的商戶,該菜市場的租金每月1000元/平方米,每家店約3平方米。負責人將租金較高的原因歸結於“菜市場地點位於居民區且商鋪為正規底商”。

在呂昊澤看來,菜市場與新零售各有各的優劣勢和客戶群體。

“菜市場商家們的供應鏈環節多,貨源相對分散,運輸損耗較大,總體效率較低。不過,大多數生鮮消費者屬於中年以上人群,仍然習慣和傾向到傳統菜市場購買看得見摸得著的生鮮產品。生鮮新零售模式雖然新穎,但目前受眾相對較少,且物流配送等功能也會帶來較高的運營成本。生鮮電商品控相對規範,安全性較高,有一定的售後服務,且在傳統實體生鮮成列銷售模式外加入的線上訂購配送的功能,對工作繁忙的年輕上班族吸引力更大。”

對於未來二者的發展,他認為,隨著電商在社會消費中的佔比不斷提高,生鮮新零售會成為發展趨勢,其份額和覆蓋面會逐漸擴大。但群眾的消費習慣使得傳統菜市場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並不會被徹底取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