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明夷待访录.原君》黄宗羲说的一句话,受用终身

黄宗羲(1610~1695)中国明清之际思想家、哲学家、思想史家。字太冲,号南雷,别号梨洲,浙江余姚人。父黄尊素为东林党名士,官至御史,因弹劾魏忠贤被陷害冤死狱中。

崇祯即位,惩治魏党,宗羲年方19,只身进京上疏讼怨,由是名显。南归后,从学于刘宗周,曾领导“复社”同宦党继续斗争,闻名全国。明亡,南京福王继政,阮大铖专权,大兴冤狱,宗羲被捕。

读《明夷待访录.原君》黄宗羲说的一句话,受用终身

清兵南下,福王垮台,宗羲出狱后,组织“世忠营”,起兵浙东,开展武装抗清斗争。

南明鲁王授监察御史兼职方郎。抗清失败后,引兵退入四明山结寨固守,未几又败,鲁王飘落舟山群岛继续抗清。宗羲寻鲁王于海上,升左副都御史,后以母老请归故里从事学术研究。

1667年恢复其师“证人书院”,收徒讲学。清廷屡有征召,均坚辞不赴,倾全力于著述。卒于故乡。学识渊博,对天文、历学、数学、经史百家及佛道之学均有独到研究。

著作宏富,主要代表作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孟子师说》、《南雷文案》、《南雷文定》、《南雷文约》等,清代汇集为《梨洲遗著汇刊》。

读《明夷待访录.原君》黄宗羲说的一句话,受用终身

1949年后,中华书局出版了《黄梨洲文集》、《黄梨洲诗集》。宗羲身处明末清初,正逢“天崩地解”的时代,整个封建制度面临着深刻的危机。他先是怒起抨击明王朝的黑暗腐败,继而在民族危亡关头又奋力反抗清军,扶持亡明,最后拒仕清廷,退隐著述,反思中国社会的出路,终于认识到封建君主专制是万害之源。公开指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封建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自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实质上是“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

因此,“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明夷待访录.原君》)。认为君主专制下的整个官僚机构,都是君主的爪牙、帮凶,理应受到人民的唾弃。

君主专制赖以存在的封建法权,只是“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以“王法”镇压人民,不过是保护封建统治者的私利,以保其“筐箧”之无虞,这种“法愈密而天下之乱即生于法之中,所谓非法之法也”(《原法》)。

读《明夷待访录.原君》黄宗羲说的一句话,受用终身

明确提出了废除封建君主专制的要求,“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原君》),天下的士人,“出而仕也,为天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因此,“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原臣》)。

提出社会必须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准则进行根本改革。他不懂议会的作用,但主张以学校议政来限制君权,“公其非,是于学校”(《学校》),为士人与市民议政造舆论。经济上,要求“丈量天下田土”,“每户授田五十亩”(《田制》),实行按人口平均授田制度。提出“工商皆本”的口号,主张鼓励发展工商业。还主张改革学制,废科举,学习“如厉算、乐律、测望、占候、火器、水利之类”(《取士》实用的自然科学技术,而这些学问在科举制下都成了“绝学”,他精心研究了这些“绝学”,写出了许多著作。宗羲适应于当时资本主义萌芽与发展的需要,所提出的主张概括起来,不外乎民主、科学、工商,反映了反封建的市民意识的精华。还颇重实学,无意空谈性理为了反对君主专制,对宋明理学进行了批评总结。否定理生气之说。

读《明夷待访录.原君》黄宗羲说的一句话,受用终身

认为“通天地、亘古今,无非一气而已”,“所谓理也,……依于气而立,附于气以行”,是气运动变化的法则(《明儒学案诸儒学案》)。依据气与理的关系,推论生理性“心”即气,心理性的“性”是理,“人禀是气以生心,即气之灵处,……心体流行,其流行而有条理者,即性也”(《孟子师说·浩然篇》)。

但他从“穷天地万物之理,即在我心之中”,进而论证“盈天地皆心也”(《明儒学案序》),使之与“盈天地间皆气也”(《明儒学案.蕺山学案》并立,就夸大了心的作用,流于唯心主义。

其对宋明理学的批判,虽多有卓见,但并不成功。此项历史性任务是由王夫之完成的。他在中国思想史上的最大贡献,是他的反封建,君主专制的,早期民主主义思想,具有启蒙的作用,是中国近代民主运动的重要先驱之一。

文献参考——《人类文化遗产宝库》

本文中的一句说得很对,“凡事以天下之利尽归于自己,天下之害尽归于他人的人,身边人都会怨恶他。”所以说,好事不能一个人全占,利益一定要均衡,有时我们吃亏一下,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大家怎么看?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