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頤:五行之生,各一其性,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周敦頤(1017-1073)中國北宋哲學家,原名敦實,字流叔,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因其築書堂於廬山蓮花峰下小溪旁,仿營道故居濂溪以名之,後人又稱濂溪先生。早年作洪州分寧縣主薄、南康軍司理參,後歷官郴州郴縣令、大理寺丞、知洪州南昌、國子博士、度州通判、廣南東路轉運判官等。

周敦頤:五行之生,各一其性,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56歲定居廬山,至死。曾被朝廷賜溢“元公”,封汝南伯,“從祀孔子廟庭”。程顥、程頤均為其弟子。根據《易傳》、《中庸》和唐韓愈《原道》,接受道教、佛教的某些思想,把陳摶《無極圖》改變為論證世界本體及其形成發展的《太極圖》,建立了以孔、孟正統思想為主的哲學理論體系。提出的太極、理、氣、性、命等一系列哲學範疇,成為宋明理學的基本範疇,本人成為宋明理學的創始人之一。

周敦頤:五行之生,各一其性,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在《太極圖說》中提出其宇宙生成論,“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面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認為“無極而太極”(朱熹注為“無形而有理”)是世界的本體,為“動而無動,靜而無靜”的“神”,陰陽、五行、人和萬物則化生於無形無象的“太極”(即“理”),皆由超動靜的“神”而推動。

周敦頤:五行之生,各一其性,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又提出人得天地陰陽五行之秀氣以生的觀點,“唯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太極圖說》),認為天地陰陽五行之氣在生成人的肉體的同時,也把“無極之真”注入其靈魂,形成“誠”的本性。“誠,五常之,,百行之源也”(《通書·誠下》),它純粹至善,寂然不動,是最高的道德境界,“誠,無為;幾,善惡”(《通書誠幾德》)。幾是動之微,性感物而動,方動便失去了本然的狀態,動而不合乎中(過或不及),即是惡,“故君子慎動”。強調主靜、無慾的修養方法,“無慾則靜虛動直。靜虛則明,明則通。動直則公,公則博。明通公溥,庶矣乎!”(《通書·聖學》)政治上主張以“禮、樂、刑、政”治天下,但更強調禮樂的作用,“萬物各得其理,然後和,故禮先而樂後”(《通書·禮樂》),“樂者,本乎政也。政善民安,則天下之心和”(《通書·樂中》,主張按照儒家“治天下觀於家,治家觀於身”(《通書·家人睽復無妄》)的說教,實現“治國平天下”。

著作有《通書》、《太極圖說》等,後人編有《周子全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