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人之將死,其言坑人”的例子?

趙仁斌


古人云: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幾乎同時在筆者腦海裡又浮現了另外一個人:殷素素,也就是張無忌的媽媽。還有殷素素臨死之際對張無忌說的那句經典名言:我沒跟這和尚說,我騙他的,孩子你長大了要提防女人騙你,越是漂亮的女人越會騙人。

“我騙他的”我想這應該是少林空聞法師一輩子的陰影。你說這殷素素到底是有多漂亮,那麼會騙人,不止騙了空聞法師,在場的所有人她都騙了。這可坑毀了空聞法師,此後無論空聞法師如何解釋,其他人就是不信。況且殷素素說完之後就死了,最讓筆者感到有趣的是殷素素在說完之後的另外一句話:“該說的我都告訴你了,謝遜就在那裡,你趕緊帶著大家去找吧”。簡直就是神補刀。

有坊間傳聞稱,當年金庸在寫這一段的之前恰好上街去買香菸,在自家樓下不遠處有一個長相清秀的女孩子掛著香菸箱。金庸也沒多想,過去就要買,但是這個小女孩極力的給金庸先生推薦一款金庸從來沒見過的牌子的香菸,抽菸的朋友可能知道,一般是不輕易的胡亂嘗試自己沒抽過的香菸的。

但是金庸也耐不住小姑娘的再三推銷,而且小姑娘長得蠻清秀的,金庸認為小姑娘不會騙自己。就買了一盒,這盒價格還是很貴的,要比一般的貴3倍還多。等金庸回家之後打開包裝一看,裡面裝的就是最便宜的那種香菸。也算是被騙了吧,金庸搖頭感嘆:看著順眼的姑娘不能隨便相信。於是這就有了殷素素那句:越是漂亮的女人越會騙人。也算是一個奇聞吧,真實性不太高,但是蠻有趣的。

雖然這並不是歷史,但是筆者認為也算是一個例子。

真正的正史上也有一個人,死前同樣坑了很多人,他就是吳起。

吳起是戰國時期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主要成就是為楚國帶來了“吳起變法”,讓楚國強盛了一段時間。大家也都知道戰國時期主持變法的人一般都沒有什麼好下場,比如說主持秦國變法的商鞅,由於觸動了舊貴族的利益,被追殺,最終死於自己所規定的命令。吳起也是的,他也得罪了很對的楚國舊貴族,舊貴族也是恨不得殺他而後快。但是由於楚王的支持,大家也都不敢輕舉妄動,在楚王去世之後,貴族發動武裝叛變。

很快吳起就敗下陣來,還被貴族用箭射傷了自己。吳起眼看自己快不行了,心想我死了,你們也不要想著可以過得更好。要死大家一塊死。他居然一路小跑跑到了楚王的停屍房中,趴在了楚王的身體上。此處有兩種說法:一說是貴族見吳起沒死透,也不管楚王的身體了,又接著射他;另一說是吳起自己箭頭從自己身上拔下來,插在了楚王的身上。

無論是那種說法,總之貴族的箭出現在了楚王的屍體上,這還得了。在那個時候,損傷王上屍體可是大罪!吳起於是趁機大喊:呔,你們這幫亂臣賊子,居然敢傷害王上的屍體,來人啊,依法處置。聞聲而來的士兵包圍了貴族,楚肅王並且真的按照法律判處了:凡是往屍體上射箭的人全部殺嘍,並且滅族。據說被滅了70多族。

吳起這不是典型的人之將死,也要坑大家一把嗎?

歷史上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大家要是知道的話,可以在評論區分享一下。


無筆史官


這樣的例子很多啊,牛人死前都會考慮後事,這裡舉一個例子。唐朝時有一個宰相叫姚崇。浙江湖州人,產絲的地方,武則天的時候,他是兵部尚書,參與了神龍政變,逼迫武則天讓位。所以唐玄宗對他是很信任的,什麼大事都交給他辦,認為他能夠拯救時事,稱為救時宰相。

那活著的時候,自是恩寵無比,穩如泰山。

但確實年紀大了,到了開元九年,已經71了,眼看身體不行要掛。這時候,他就開始想了,自己當了三朝宰相,得罪的人不少,自己死了,難免有人要找家族的麻煩,一算,還真有這麼一個人。這個人叫張說。

此人也是一個名臣,但是他跟姚崇關係不好,唐玄宗有一次想提拔姚崇當宰相,張說便在後面動手腳,指使人彈劾姚崇。但唐玄宗自己心裡有底,沒有聽,還是讓姚崇讓了宰相。

姚崇也不客氣啊,當了宰相之後,就告發張說私下跟王爺接觸 ,這在唐朝是犯了大忌,於是,張說就被貶到外面當刺史。

而到了姚崇死的時候,他一算,也就是這個張說有能力對他們家不利了。因為這時候,張說通過平定邊亂有功,拜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也就是當宰相了。

那怎麼辦呢?

姚崇就把自己的兒子們叫過來。與老張跟我有過節,但是這個人比較貪財,喜歡珍玩之類的東西,等我死了之後呢,你們就把我這些年珍藏起來的東西放到我的帳前。如果他來了,這些東西他看都不看,那完了,你們自己想辦法吧,儘早避難。不然全家都要仆街。如果看了,那就好辦了,我們家有救了,把一些他看過的東西送過去,只請他寫一個神道碑,然後如此如此,這樣就能保我們一家了。

那好,到了姚崇的追悼會了,張說當然要來啊,自己的大敵終於躺下了,看了心情愉快啊。

一來,看到外面擺了好多東西,一下就走不動了,盯著不放。姚的兒子們知道了,他父親的第一計成功了。

趕緊把這些好東西送過去,只求對方給自己的老父寫個墓誌銘,這對文人來說不是事,而且張說確實是大文人,文壇領袖人物,跟當時的許國公蘇頲齊名,人稱燕許大手筆。

張說是燕國公啦。

而唐朝給人寫墓誌銘,其實跟現在寫軟文一樣的,無非就是誇兩句,屬於收費項目,而且收費不低,唐朝公務員工資不高,很多還是發花椒這些實物,所以給人寫墓誌銘是當時名人的一大收入來源。

張說一看,這送來的都是自己看上的好東西,本來不想寫,但這些東西太好了,那就寫吧。

寫墓誌銘那自然要寫好話,雖然肚子裡對姚崇有意見,但不能寫出來,不然,流傳開來,大家都說張說小雞肚腸。所以,張說這個墓誌銘也寫得漂亮,盡是好話。什麼“八柱承天,高明之位,列四時成歲,亭毒之功存。”

姚崇的兒子們拿了這個墓誌銘,千謝萬謝,留下寶貝回家了。

張說得到寶貝之後,玩了兩天,心也淡了,再琢磨一下,感覺不對,自己把姚崇寫得太好了,說出去,那豈不是說我張說捧姚崇。

於是,張說到了姚家,說昨天寫的那個東西,我想了一下,還有一點東西要加上去。

姚崇的兒子嘿嘿一笑,就不太好改啊。

張說答,有什麼不好改的,筆墨的事。

姚崇的兒子們說,請宰相大人來看一看,到了後院,一看,是塊石碑,那塊墓誌銘加班加點趕工,已經刻上了。

這一下。張說的臉青了,又想了想,說:“沒關係,我改好了,再刻一個碑就行了。”

答:“這個你要問皇帝。”

“為什麼?”

“宰相大人的文章太好了,我們拿去給皇帝看了。皇帝說寫得很好呢?”

皇帝看過了,而且說好,那已經定了板啊,你說不好,那你跟皇帝說去吧。

張說這才上了當,而且他後面還想著打點小報告,揭發姚崇的問題,結果唐玄宗就很奇怪啦:你在墓誌銘上,不是說他八柱承天,高明之位,列四時成歲,亭毒之功存嗎?怎麼這會又變了。

張說:……陛下,我可以抽自己兩嘴巴子嗎?


腦洞歷史觀


人們常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但是也有些人死前扔用言語或者行動傷人殺人,真可謂雖死猶坑人。能在死前設計弄死活人的人,一般都是人傑英才;但是也有沽名釣譽之徒,在臨死前一語拉來無數人殉葬。以下分享幾則歷史小故事,以證明“人之將死、其言也坑”!

秦穆公一生雄才大略,他東平晉亂,西霸戎狄,滅國十二,益地千里,是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在百里奚的輔助下,採用王道治國,一次外出狩獵他的馬被三百野人吃了,秦軍捉住野人慾斬之。秦穆公說他們餓了才會偷吃馬,此非野人之罪,於是赦其罪且賜給他們衣食土地。後來秦穆公在於晉國的交戰中被圍,快被晉軍俘虜之時,一群野人衝出來悍不畏死救了秦穆公且擊敗了晉軍。秦穆公釋野人而得救的事被廣為傳頌,同時被廣為傳頌的秦穆公將死之時讓子車氏三賢殉葬。秦穆公死前說:子車氏三兄弟賢明,當於地下輔助我,於是子車氏三賢被活埋殉葬!

秦孝公與商君是千古之下再無其二的明君強臣組合,二人變法強秦,收復河西,遷都咸陽,奠定了秦國一統天下的大勢。秦孝公對商君無疑是充分信任的,可以說秦孝公就是商君,商君就是秦孝公,嬴鞅合體促成了商鞅變法的偉大成功。秦孝公為了商君,可以殺親大哥,可以把親妹妹嫁給商君,還可以把國土分給商君。秦孝公死前,認為兒子嬴駟不賢,故對群臣說:商君乃大秦駙馬,亦是嬴秦公室之人,如嬴駟可扶則輔,不可扶則廢之自立為秦君!這句話促使嬴駟殺商君,最終商君被逼謀反,嬴駟派兵殺了商君後車裂其屍。

明朝朱棣起兵靖難,通過一兩年的戰爭擊敗了朝廷的百萬大軍,入主南京成為明朝第三任皇帝。當時有很多士大夫反對朱棣當皇帝,朱棣將這些反對的大臣盡數誅殺,多數是殺大臣本人,流放其家人,嚴重的誅三族。方孝儒曾經親自起草了討伐燕王朱棣的詔書,這道詔書寫得文采斐然,可與三國時的陳琳、唐朝的珞賓王相比肩。現在燕王當了皇帝,讓方孝儒替皇帝寫即位詔書,方孝儒誓死不從。朱棣曰:汝不懼朕誅爾九族乎?方孝儒對曰:誅十族亦不懼矣!於是方孝儒的九族外加師生一族盡數被誅殺,本人則被施以腰斬酷刑而亡!


大秦鐵鷹劍士


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吳起,吳起在被殺的時候可是生生將殺他的人全給坑了。

吳起離開魏國到了楚國之後,一年後便被升為令尹,開始在楚國大刀闊斧的推行改革。吳起的改革使得楚國國力逐漸強盛,楚國的疆域得以擴展。然而,吳起的變法也嚴重觸及了楚國貴族的禮儀,招致了貴族們的怨恨,這為他埋下了殺身之禍。

根據《呂氏春秋·卷二十一·開春論·貴卒》記載,公元前381年,任用吳起變法的楚悼王去世,楚國貴族趁機舉兵,想要誅殺吳起。貴族們用弓箭射傷了吳起,吳起眼看性命不保,拔出身上的箭就逃到了楚悼王挺屍的地方,將箭插在了楚悼王的屍體上,伏在楚悼王的身體上大聲喊道,“群臣叛亂,謀害我王。

(楚悼王)

貴族們只想著射殺吳起,根本沒有在意吳起身下的楚悼王屍體,於是吳起和楚悼王的屍體一塊被射成了刺蝟。毀壞國君屍體這可是重罪,是要被誅滅三族的。

(楚肅王)

於是,楚肅王繼位後,便命人根據箭矢查找主人,將毀壞楚悼王屍體的貴族全部處死,因此受牽連被滅族的足足有七十多家。而吳起的屍體隨後也被處以了車裂之刑。

荊王死,貴人皆來。屍在堂上,貴人相與射吳起。吳起號呼曰:“吾示子吾用兵也。”拔矢而走,伏屍插矢而疾言曰:“群臣亂王!”吳起死矣,且荊國之法,麗兵於王屍者,盡加重罪,逮三族。(《呂氏春秋·卷二十一·開春論·貴卒》)

吳起一句話害死七十多家貴族,一句話為自己報了殺身之仇,這種急中生智的能力我算是服了。


香茗史館


此題有趣,福垊為您揭秘兩位。一文一武都是超級大牛人。都牛到人之將死,一言可以殺人的地步!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就是比您優秀的人還比你努力

。學霸錐骨的結果不是王者榮耀而是草根逆襲——比王者還榮耀,大吉大利晚上吃雞。沒錯,蘇秦通過拼命學習改變了命運,身挎六國相印,榮歸故里!努力永遠不晚,怕的是永遠不努力!七旬也要秉燭夜讀,學不可以已。



話說蘇秦晚年遭人刺殺,生命垂危。齊閔王欲為其報仇,可抓刺客如大海撈針。蘇秦出一計:“我死後,君上可詐稱我為內奸。裂我四塊,對那刺客賞千金。豎子自會送死!”齊王依計行事,有四個假裝是英雄(刺客)的想好事者前來領賞,決定平分。然後齊王怒呼:“把這四個二百五給孤王烹了。”二百五就是這麼來的。下面這位說的話沒有一點技術含量卻能秒殺於人。讓您領教下什麼叫血口噴人。



真正的人生贏家,就是功成名就做人也要低調而厚道。常百萬的妻弟就是因為高調跋扈而死全家還株連數萬人的。做人一定要低調,做人一定要厚道。常百萬不是他有百萬雖然他不缺百萬,而是他統軍百萬必將橫行天下(朱元璋語)。他就是傳說中的春哥——常遇春。其妻弟藍玉更是後來者居上,揮軍北上,劍指捕魚兒海(貝加爾湖),並大敗北元。因跋扈還多不聽朱元璋的勸,梁國公變成涼國公,晾他一邊兒。做了太子太傅,他怒道

我不夠格做太師?他跟太子還是親戚,太子死後,終於禍從口出,被錦衣衛都指揮使蔣瓛(huán)告發其謀反。這就是駭人聽聞的“藍玉案”!



朱元璋派皇太孫朱允炆和吏部尚書紅人詹徽審問。詹徽喝令:“逆賊藍玉,速速招供。同黨都有誰?”藍玉高呼:“詹徽是我同黨!詹徽是我同黨!”還能這樣玩?這樣也行?還真行!朱允炆一聲令下,詹徽就由主審變被審,最終在高呼冤枉中步入天堂。



有人說,這朱允炆不是仁孝善德嗎?怎麼這樣草菅人命,糊塗不堪?恰恰相反,他正是聰明才有意為之。之所以草菅人命,一是對皇爺爺不滿!為什麼不滿?這就是二了,二是藍玉是皇太孫的親戚靠山。皇太孫他媽姓呂,乃呂本女。他嫡母姓常,春哥之女。如果藍玉不死,朱允炆削藩,借燕王十個膽,您讓他試試清君側?!一試必然束手被擒,死無葬身之地。三呢,詹徽高調審問,刺激到皇太孫,藍玉負氣一嚎,詹徽喪命。


福垊


鳥死之前,它的鳴叫之聲是哀傷的,人在死之前,遺留下來的話是和善友好的。但是一些人死了,也要拉下個墊背的。

說兩個人,一個人說:“來吧,哈哈,誰怕誰”?這個人心狠。另外一個人,他逞一時之快,害死了身邊的一大群人。

第一個人是吳起,與他並列有個人叫商鞅,兩人是法家傑出代表人物,分別實施了著名的商鞅變法、吳起變法。然而雖說變法一個成,一個敗,但兩人都為變法而死。



變法改革,在封建社會是動別人奶酪,雖說國君背後撐腰,國君沒了,你也離死不遠。吳起在楚國輔佐楚悼王實施的吳起變法便是如此。楚悼王一死,忍了很久的一批人終於動手,兵變來殺吳起。

吳起啐了一口痰,“媽的,來吧,哈哈,誰怕誰?”連忙逃到楚悼王屍體所放之地,把楚悼王從棺材拉出,用力忍痛拔除插在膀子上的箭,使勁插在楚悼王身上。大聲高喊:“群臣叛亂,謀害我王”。

諸貴族紛紛射箭,射死了吳起,死屍的楚悼王也中箭。等新的國君上位,首要任務便是清查這一批人,一共七十多家受到牽連,被滅族。

另外一個人是明朝的方孝孺。朱棣發動靖難,奪取了侄子朱允炆的帝位,直接將建文四年改為洪武三十五年。


在破城之前,朱棣的黑衣宰相姚廣孝知道方孝孺很有氣節,所以曾請求朱棣,手下留情,不要殺掉方孝孺,否則讀書種子沒了。

進了南京,朱棣本沒打算殺方孝孺,想讓他幫忙草擬個繼位詔書。但方孝孺拒絕了,朱棣強盜行徑,他怎麼願意答應?還跟朱棣談了一談“周公和成王”的故事。

最後,朱棣問他,“你這樣做,不怕滅九族嗎?”特別說明,所謂九族,是“父四族,母三族,妻二族”。

方孝孺回答道:“你滅我十族又如何”?朱棣冷笑一下,“那老子就成全於你”。沒有十族怎麼了?把他的學生、親戚等湊了一湊,組合成第十族。



這兩個人真有意思,一個心狠,一個很有氣節,但兩個也是“坑貨”。


史小二記


蘇秦在齊國被刺殺,他臨死前向齊王獻了最後一條計策,擒殺了刺殺他的四個刺客。

蘇秦身披六國相印,在諸侯面前縱橫捭闔,但是也得罪了不少人。結果就有人派刺客刺殺蘇秦,但是沒有當場斃命。蘇秦在臨死前對來探望他的齊王獻上一條計策,可以令刺客自投羅網。


齊王按照蘇秦的計策,把蘇秦五馬分屍,然後宣佈蘇秦是奸細,要重賞刺殺蘇秦的義士一千金。後來刺客果然上當,來了四個都說是自己親手殺了蘇秦。

齊王還煞有介事的問那這一千金,你們四個怎麼分呢。沒想到這四個刺客倒也爽快,我們四個可以平分吧,每人二百五。齊王當場就下令把這四個二百五殺了。這就是二百五的由來。


當然這不是重點,重點是蘇秦在齊國那麼長時間就是為了離間齊國,膨脹齊王,讓齊國差點亡國。這才是他臨死前最坑人的。


漁耕樵讀


歷史上臨死還作妖,害人害己的很多,天王洪秀全就是一例。

1862年,湘軍圍攻南京城,忠王李秀成建議洪秀全離南京城,到別處另立“天國”。洪秀全早已習慣了紙醉金迷,失去了當初艱苦奮鬥的精神。他對李秀成說“我在天國為王是天父天兄的旨意,清妖能奈我何?你若出城就去吧,我是不會離開天京的!”說的李秀成無可奈何,李秀成又做了最後的努力,提出城內糧食短缺,不夠軍用。洪秀全對此早有考慮,他下詔說:“合城俱食甜露,可以養生”。

所謂“甜露”實際上就是地上各種野草。為了鼓舞人心,洪秀全身先士卒,每天都吃野草直到後來中毒。

中毒後,洪秀全拒絕接受治療,1864年6月,終於堅持不下去。臨死前,洪秀全對左右大將說:“大家放心,我這是要去天堂,向天父天兄借天兵,用不了多久天兵就會下凡保衛天京,清軍必敗。”然而2個月後,天兵沒來,湘軍倒是殺進城了。南京城被攻破後,湘軍在宮女的指引下,將洪秀全的屍體挖出挫骨揚灰。


顧前史而言今


這讓我想起了魏文帝曹丕臨死前說的話。曹丕臨死前,對著太子曹叡(甄姬之子)說,這裡的三個大臣,都是忠臣,可以絕對信任。老爹臨死前安排幾個大臣輔佐新皇帝,這是沒有問題的。劉備臨死前也讓劉禪向侍奉父親一樣對待諸葛亮。

但曹丕安排的那三個人是有問題的。這三個輔政大臣是誰呢?分別是曹真、陳群和司馬懿。

最後的結果,就是司馬懿在魏明帝時代繼續被重用。他掌握了魏國最精銳的關中兵團,用這支兵馬跟諸葛亮多次對抗。魏明帝臨終前,又再次任命司馬懿和曹爽為輔政大臣。

最後的結果大家也都知道了。司馬懿發動政變,殺死了曹爽等人,並控制了曹魏政權。

曹丕也實在是認人不準。他結識了司馬懿十幾年,卻沒想到,司馬懿不是忠臣,而是大奸臣。臨死前還告訴太子要絕對信任司馬懿,實在是坑人啊!


國史拾遺


論中國歷史上的坑貨之最,莫過於方孝孺這位鐵骨錚錚的人物了。不僅成功的把建文帝給坑沒了(失蹤),還憑藉一句『死即死耳,詔不可草』,成功的導致了十族被誅殺。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朱棣誅殺方孝孺十族並不是出自於清朝人編撰的《明史》,而是記載於明朝人自己編撰的《明熹宗實錄》。

己亥,詔恤先臣方孝孺遺胤。孝孺在建文朝,以侍讀學士直文淵閣。當靖難師入,以草詔不從,致夷十族。

所以,方孝孺這個汙點,並不是清朝人給朱棣潑髒水。應該是確有其事的。

我覺得,臨終遺言坑人有兩種情況,一是坑了不在場的人;二是坑了聽遺言的人。方孝孺就屬於第一種,而第二種情況的代表,就是劉備在白帝城的託孤了。

(教科書般的驚恐表情)

據《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劉備臨終託孤於諸葛亮: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意思就是說,劉備把季漢江山交給諸葛亮,他很放心。唯一的遺憾是劉禪不成器,若劉禪可以輔佐,那就拜託你輔佐他了;如果他不成才的話,你可以自己取而代之。

附:還有另外一種解讀,若劉禪不能輔,諸葛亮可以從劉備的其他兒子中選擇新的繼承人繼承皇位。

接著,劉備又下詔教訓劉禪說:你和丞相一起做事情,要待他好像待老父一樣!

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劉備這一招算是絕了。季漢江山不穩,託付給別人他不放心,諸葛亮靠譜一點。但是也不能不防,乾脆以退為進,來點狠的。

不僅把江山託付給諸葛亮,把三個兒子也託付給諸葛亮,甚至讓三個兒子都認了諸葛亮當乾爹。我這麼委曲求全,你還敢當曹阿滿那種漢賊嗎?

歷史上這麼“豪爽大氣”的託孤遺言,我個人感覺也就是劉備一個人說過。


諸葛亮的反應則是一邊痛哭,一面標示自己的忠心。表示要竭盡所有輔佐的力量,獻上忠貞的節操,堅持死為止!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老三國在處理這一段戲份時,還是很有內涵的。諸葛亮嚇出一身汗,頭也磕破了。)

就這樣,劉備滿意的閉上了眼睛。雖然沒有統一天下讓他很遺憾,但是用一句話就套死了諸葛亮,他也無憾了。

最後的結果也應了諸葛亮的那句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自己累死在了北伐前線,而劉禪則穩坐皇位四十年。是三國中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劉備果然是老狐狸!就憑一張嘴和幾句話就把諸葛亮給綁住了。不僅累死諸葛亮,還保住了吾兒的皇位。先主真乃大智慧之人。



不過作為臨終遺言,劉備還買一送一。他告訴諸葛亮,馬謖這個人難堪大任,不要讓他辦大事。只可惜諸葛亮沒聽,為後來招致禍事。

(先主)臨薨謂亮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猶謂不然。


另外,還有一個靠遺言,既坑了當事人,也坑死一大票人的沙陀族猛人——李克用。

據《五代史伶官傳序》記載:

世言晉王(李克用)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李存勖)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這個內容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畢竟高中課文都學過。

晉王李克用臨死前跟兒子李存勖說,我這裡有三根箭,代表了我的三個死仇。分別是死仇朱溫、小人劉仁恭、背信棄義的契丹人。你要給老子報仇。

一口氣讓兒子替自己滅三個敵人,這當爹的心也是狠。

後來李存勖真的很爭氣,先後滅了劉仁恭的燕國和朱家的後梁。契丹雖然沒有滅掉,但是讓契丹人吃了一場大敗仗。

天佑十一年(914年)···誅守光。遣大將李存霸拘送仁恭(燕王)於代州,刺其心血奠告於武皇陵,然後斬之。天佑十九年(922年)···李嗣昭躍馬奮擊,敵眾(契丹)大潰,俘斬數千。龍德三年(923年)···麟進刃於建國樓之廊下,帝(朱友貞)崩。(梁亡)

李克用一生沒辦成的事,全部甩給李存勖這小子了。李存勖年紀輕輕的就繼承父業(23歲),太年輕了。建立後唐時,也才38歲,順道還滅了前蜀。

天下若九分,李存勖就佔了六成。難免會有輕敵的思想。後來果然應了那句老話『太早成功不是什麼好事』。

為父之人,不應該給兒子如此大的壓力。結果李存勖也是晚節不保,悽慘而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