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人不買房之後,香港共享房屋計劃獲好評,租房新模式?

滴滴出行,共享單車,民宿預訂,這些耳熟能詳的產品(服務)其實都是共享經濟的具體形態。近年來,國內共享經濟發展迅速,其形態也不斷豐富,滲入到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眾多方面。

然而,在2018年的尾聲,ofo小黃車退押金一度引起熱議,線上退押金的排隊人數超過1000多萬。而ofo創始人戴威也坦誠,公司面臨“巨大現金流壓力”,並處於破產邊緣。

越來越多人不買房之後,香港共享房屋計劃獲好評,租房新模式?

伴隨著小黃車的落寞,國內的共享經濟出現衰退跡象,但是香港2018年推出的的“好鄰舍”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卻是個例外。

所謂“好鄰舍”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其實質是通過提供過渡性住房和支援服務,為合資格且有迫切住屋需求的個人或家庭,提供適切的、短期的紓緩住房。

越來越多人不買房之後,香港共享房屋計劃獲好評,租房新模式?

這一房屋共享計劃成效顯著,共有222戶受惠市民入住社會共享房屋,幫助超過580名香港基層市民。在提及租住感受時,受惠市民表示與以往住在“劏房”或“天台屋”時的差別很大,鄰里關係和睦,心態也豁然開朗。

香港房價畸高,曾連續八年位居全球最難負擔樓價城市排行榜首位,其房價對入息比率由2016年的18.1倍進一步惡化至19.4倍,意味著一個家庭不吃不喝19.4年才能夠得一間住房。

越來越多人不買房之後,香港共享房屋計劃獲好評,租房新模式?

前文提及的“劏房”“天台屋”都是高房價下的產物,狹小逼仄,如囚籠一般束縛生活與夢想。而共享房屋計劃,讓迫切需要住房的個人或家庭的居住狀況得到改善。

我國內地的一線城市同樣房價高企,大量人口流入也造就了巨大的租賃需求。房租因地理位置、空間大小等因素而變化,為了更低廉的房屋,不少初來乍到的年輕人又或者是久居城市的異鄉人都選擇在城中村租房。

越來越多人不買房之後,香港共享房屋計劃獲好評,租房新模式?

而城中村的發展總歸要併入城市向前發展的軌道,面臨著改造,而居住其中的人們在不續租與租金飛漲的兩難境地中不知何去何從。

或許,內地也可以借鑑香港的房屋共享計劃,由政府、福利組織、商業機構共同出力,為迫切需要住房且符合資格的租賃群體提供短期的住房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