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流感高峰,這篇來自臨床醫生的一手抗流感寶典,千萬別錯過!

這些天,新聞媒體都在大肆報道“流感高峰來襲!北京市衛建委要求應急狀態時專家須24小時聽班,兒科按需求開設24小時急診。”

又到流感高峰,這篇來自臨床醫生的一手抗流感寶典,千萬別錯過!

有好幾個同事也反映,“班裡一半小朋友都生病了。每天早上,家長群裡請假的都是嘩啦啦一大串。”

又到流感高峰,這篇來自臨床醫生的一手抗流感寶典,千萬別錯過!

美國這邊也忙著對付流感高發情況,CDC報告有死亡病例,常爸所在麻省的流感活躍程度赫然列為“高”——而這還是在醫生從去年10月份就開始催著大家趕緊打流感疫苗的情況下!

又到流感高峰,這篇來自臨床醫生的一手抗流感寶典,千萬別錯過!

一時間覺得“山雨欲來風滿樓”,全世界都在緊張地跟流感做鬥爭中。

父母最怕的就是孩子生病,特別是當我們採訪時才知道,雖然今年流感疫情普遍沒有去年兇猛,但跟去年最流行的“乙流”比起來,

今年勢頭更猛的“甲流”會更容易出現併發症!

下面這則新聞大家都看到了吧!其實流感本身不可怕,但它引起的各種併發症很可怕!但是,今年的流感真的變異了嗎?“轉向”攻擊孩子腦部是真的嗎?

又到流感高峰,這篇來自臨床醫生的一手抗流感寶典,千萬別錯過!

常爸這裡也不賣關子,言簡意賅地說,截至發文之日,所謂“轉向攻擊”這種說法沒有數據支撐,全是媒體為了吸晴炒作出來的標題黨!

廣東疾控中心調查結果表明,從2016-2018年,三年間住院流感病例中神經系統損害的病例佔流感病例總數的比例未發生明顯變化,而且2018年的流行病株與WHO推薦的疫苗株同源性高,為97.9%-98.9%。從系統監測數據來看,目前流感病例大多數為輕症。少數發展為重症的患者,其主要併發症是肺炎。也就是說,1)“轉向”攻擊孩子腦部是一個不準確的說法,拿5個極端病例來說事,不看大數據,是瞎製造恐慌!2)很多流感患者,如果提前打疫苗,本可能避免得流感;那些得重症併發症死亡的患兒,本可能避免這個悲劇。

但無論如何,就算併發症不是駭人聽聞的急性壞死性腦病,孩子得個肺炎什麼的,也能把整個家裡搞得雞飛狗跳,讓父母焦慮不已。所以廢話不多說,今天咱們就好好把流感講得明明白白,讓家長“腦中有譜,心中不慌。”

又到流感高峰,這篇來自臨床醫生的一手抗流感寶典,千萬別錯過!

畢業於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現任北京和睦家醫院兒科主治醫師。在北京市兒童醫院工作3年,擁有14年的臨床經驗,擅長小兒常見病。

今年的流感:比去年少,但併發症的幾率大

根據國家流感中心的監測,今年檢測到的流感病毒主要亞型是甲型H1N1,其次為A(H3N2)亞型,但也能檢測到極少量的B(Victoria)和B(Yamagata)系。

又到流感高峰,這篇來自臨床醫生的一手抗流感寶典,千萬別錯過!

今年的流感主要是甲流,比2015年、2016年同期嚴重,但是比2017年同期水平低。去年發病率特別高,因為主要是不常見的乙型流感,所以情況嚴重一些。今年發病率好很多,但是甲型流感傳染性強,本身出現併發症的比例比乙流高,因此家長在思想上依然不能輕視。

怎麼判斷孩子得了流感?

流感和普通感冒到底怎麼區分呢?我們特意把典型症狀畫在了一張圖上,

又到流感高峰,這篇來自臨床醫生的一手抗流感寶典,千萬別錯過!

而流感跟普通感冒更詳細的區別,請見下表:

又到流感高峰,這篇來自臨床醫生的一手抗流感寶典,千萬別錯過!

很多媒體都會提示說,如果出現流感特徵的,要及時就診,找醫生判斷和治療。

這話沒錯,但事實是,臨床上醫生髮現判斷孩子的流感沒那麼簡單,

特別是小baby,他們的症狀可以特別不典型,而且他們也無法表達自己的感受。可能就是普通感冒症狀上,加上一個異常哭鬧,或者有一些噁心、嘔吐、腹瀉的消化道症狀,或者大一點的孩子走到哪裡趴到哪裡,特別疲勞的樣子,甚至不發熱,這些也要高度注意流感的可能性。

更要注意的是一些寶寶,家裡看護的大人出現了感冒症狀(有些老人流感了,可能就是低熱,渾身不舒服),緊接著孩子也出現感冒症狀。這種孩子往往小於2歲,屬於容易出現併發症的年齡段,即使沒有典型的流感症狀,也不能掉以輕心,要及時就診篩查。洪醫生今年看到最小的甲流寶寶5個月,就是家裡老人傳染的,而老人只是有點低熱、咳嗽、肌肉痠痛的症狀。

還有一點,其實大部分感染性疾病,相對較少能達到40度體溫,當孩子出現40度甚至更高溫,用藥不退,這種孩子往往流鼻涕、咳嗽症狀並不明顯,也要高度懷疑流感。


家長第一時間能做什麼?

1.對症:高熱給予退熱處理

這裡要注意的是,全世界唯二推薦兒童退熱藥就是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別的退熱藥,請勿擅自使用。

又到流感高峰,這篇來自臨床醫生的一手抗流感寶典,千萬別錯過!

要提醒大家的是,退熱藥物的使用不單看體溫,即使體溫達不到用藥溫度,但是孩子很不舒服,也是可以使用藥物緩解因發熱引起的不適的,比如肌肉痠痛、腹痛、頭痛等症狀。患有流感的孩子即使用藥也往往高熱不退,但還是建議給予正確的退熱藥物處理。因為

退燒藥能緩解一些因發熱引起的不適,讓孩子感覺舒服點。

這個時候,如果孩子不願意,即使高熱不退,也不建議採用物理降溫的方式進行降溫,比如退熱貼、溫水擦浴、滾珠等等,因為這些會增加孩子的不適感。

更不要試圖“捂汗”,而是要寬鬆透氣,保證水分攝入,孩子可能會拒絕喝白水,那麼就嘗試各種有味道的水,比如煮的蘋果水。大於1歲也可以嘗試蜂蜜水,少量多次補充進去。

注意:關於退熱藥物,儘量單一用藥,達到藥使用上限(布洛芬間隔大於6小時,5-10mg/kg.次,一天最多4次,對乙酰氨基酚間隔大於4小時,10-15mg/kg.次,一天最多5次)。不同劑型的藥物,使用的ml數是不同的,要和醫生確認後使用,常規劑量退熱效果不好,可以加到相應藥物的單次最大劑量,一種藥使用後,體溫不降,2h後可以換另一種藥。3-6個月寶寶只能用對乙酰氨基酚。

2.觀察:掌握就醫時機

密切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態,症狀變化,如果孩子精神狀態可以,能夠攝入足夠水分,即使覺得像流感,也可以考慮先對症處理,發病24-48小時之間就診。如果孩子狀態特別差,即使體溫降下來了,還是不好,或者合併嚴重的症狀,比如抽搐、頻繁嘔吐、劇烈咳嗽、犬吠樣咳嗽、耳痛,特別是小於2歲,容易出現併發症的孩子,一定要隨時就診。

很多發熱的孩子到了醫院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查血。其實流感的篩查,血是無法幫助判斷的,血的變化往往不能告訴你是不是得了流感,頂多初步判斷是病毒還是細菌(也是有侷限性的)。

所以判斷流感目前比較普遍而快速的判斷方法是鼻部或者咽部拭子(比較不舒服,鼻子太乾時,大孩子可以擤一下,小寶寶可以先噴點海鹽水,溼潤一下鼻腔再採),查流感的抗原,15-20分鐘出結果,初步判斷是否為流感,是甲型流感還是乙型流感。

注意:儘可能在發病後72小時內採集,症狀出現24-72小時,鼻咽部病毒量達到高峰,這就是為什麼

建議孩子狀態可以的話,發病24小時後就診。但是因為這個檢測結果,和病毒排出的量、標本採集是否合格都有關係,陽性率只有60-70%,甚至更低,所以如果結果是陰性,並不代表絕對不是流感哦,要結合臨床症狀判斷。

真得流感了,怎麼治?

我們總說病毒完全靠自身抵抗力,沒什麼藥可治,然而流感就是不一樣,它有藥可治,而且最佳治療時機是發病48小時內,畢竟這個藥是阻止病毒瘋狂複製的,越晚用藥,病毒就複製得越多。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建議48小時內就診。當然也不是48小時後用藥就沒有效果,只是相對差點。特別是一些重症的孩子,即使比較晚用藥,也是有用的。其實用藥後平均縮短熱程也就1 天,但是可以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又到流感高峰,這篇來自臨床醫生的一手抗流感寶典,千萬別錯過!

注意:①藥不能隨便吃,吃哪種吃多少吃多久,謹遵醫囑。檢查陽性明確流感的,檢查陰性,但是高度懷疑流感的,都要第一時間用藥。而這些抗流感藥物,只抗流感,對於別的病毒無效,不要濫用。②兒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藥物以及其他水楊酸製劑。③抗生素只針對細菌感染有效果,對流感無效,除非繼發細菌感染。④烷胺類抗病毒藥物已耐藥(如金剛烷胺、金剛乙胺、小兒氨酚烷胺顆粒)無效,利巴韋林也無效。⑤1歲以下也是可以用藥的,早產兒1歲以內用藥也不一樣,這些都交給醫生,請遵醫囑。⑥奧司他韋最常見的消化道反應那就是嘔吐,其他的就不要拿來嚇唬自己,如果吃完就吐了,可以補一頓,如果吃完很久吐了,就可以不用補充,下次吃,如果忘了吃(你也太粗心了),距離下次吃2小時以上,可以補一頓,小於2小時,那就不要補了。還有這個藥比較苦,可以混合到果汁裡或者其他食物裡。



在家該如何護理?

1.先隔離孩子

看著狠心,其實對全家都好。孩子發燒48小時內是身體病毒最多、傳染性最強的時候,隔離了避免“一人中招,全家放倒”。吃飯也先單獨盛出來吧,日用品更是要和家人分開。不過其實發病前1天到發熱結束後24小時都有較強的傳染性,所以即使不幸中招,也難以避免。

●多喝溫水多休息。身體很多免疫反應、藥物和病毒“打架”都需要水分參與。

●何時可以解除隔離?等不吃藥前提下退燒24小時不復發,就可以解除隔離。孩子發燒前後這一星期,都有傳染性,只是越來越弱。這也是為什麼學校要求完全好了再等幾天才能上學。

又到流感高峰,這篇來自臨床醫生的一手抗流感寶典,千萬別錯過!

2.家長也要保護自己!

●接觸孩子日用品後要洗手,酌情預防。家中與流感患者密切接觸的高危人群(老人和小孩,或者免疫力低下者),諮詢過醫生後可以吃奧司他韋預防(預防量見上文中表格)。一般是三個月以上就可以使用預防量,時間7天到2 周不等,一般選擇10天。當然,密切接觸者,一旦出現症狀,就可以直接用上治療量。與患者最後接觸超過48小時,或者沒有在傳染期內與患者接觸的(發病前一天到退熱後24小時),是不需要預防的。或者很強健的中青年,也可以考慮不用藥預防。

●無論孩子還是媽媽生病,如果處於哺乳期間,都可以正常餵奶。因為流感病毒不會通過母乳傳播給孩子,而且母乳中含有抗體和其他免疫因子,反而可以幫助寶寶增強抵抗力。哺乳期媽媽也可以吃抗病毒藥並繼續餵奶,現有數據表明,奧司他韋不易代謝到母乳中。但是要做好防護,如戴口罩、洗手、通風等。

3.護理期間留心併發症

流感本身並不可怕,併發症才可怕。流感如果沒有併發症一般7天恢復,小寶寶咳嗽會持續一段日子,大一點的孩子,可能會出現無力和疲乏持續數週,我們稱為“流感後無力”,不用緊張,這些慢慢恢復。但是如果退燒兩三天又燒起來的,或者持續發熱,多半是因為併發症。

甲流出現併發症的可能性比乙流大,併發症中出現中耳炎、肺炎幾率比較高。開頭提到的腦炎也有發生,但是據以往數據統計發生神經系統併發症的僅為4例/100000人年,其中驚厥佔77%,腦病佔11%,感染和腦病佔3%。目前的大數據統計表明,文初那種新聞中的“轉向”截至發文之日並未發生,不用過度擔心。

當孩子出現以下情況時,需儘快就醫。

又到流感高峰,這篇來自臨床醫生的一手抗流感寶典,千萬別錯過!


流感到底該如何預防?

預防流感的三大原則是: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1.控制傳染源

如果家人有患病的,實施隔離,單獨使用日用品。教孩子打噴嚏用胳膊、紙巾擋一下。

又到流感高峰,這篇來自臨床醫生的一手抗流感寶典,千萬別錯過!

2.切斷傳播途徑

流感最主要的傳播途徑是打噴嚏、咳嗽、說話時噴到空氣中的飛沫,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或與被汙染物品的接觸。

而我們的眼睛、鼻子、嘴巴都是病毒可以進去的“大門”。

又到流感高峰,這篇來自臨床醫生的一手抗流感寶典,千萬別錯過!

▲打一個噴嚏,含10萬個細菌/病毒,遍佈方圓2米


又到流感高峰,這篇來自臨床醫生的一手抗流感寶典,千萬別錯過!

▲病毒可以飄進鼻腔、嘴巴、眼睛裡生長

所以流感高發期間,出門戴口罩,阻擋空氣中的飛沫。儘量別去人多的地方,看望過流感病人的話回來脫外套,洗手,漱口、洗鼻腔後再做別的事。流感病毒命很硬的,能在體外活數小時,足夠堅持跟你回家了。

平時教孩子,飯前便後洗手,不揉眼睛摳鼻子吃手指。

家裡備足紙巾、溼巾、肥皂、洗手液,經常擦擦常用物體表面,比如門把手、馬桶圈、桌椅、鍵盤和手機。

3.保護易感人群,首選打流感疫苗

關於流感疫苗常爸有切身的教訓,忍不住想多說兩句,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首選也是最有效的方法。2017年就因為心存僥倖沒給小小常打,不幸得了乙流,孩子受罪大人心焦又折騰,真心有陰影。

又到流感高峰,這篇來自臨床醫生的一手抗流感寶典,千萬別錯過!

去年來美國,10月份的時候醫生就不斷提醒我們打流感疫苗,校醫院有免費的流感疫苗打,很多大型連鎖藥店(比如CVS)也可以接種免費疫苗。

其實國內社區醫院也可以打,但是家長普遍對流感疫苗不夠重視,主動去打的少。有的家長去年看形勢嚴峻就打,今年還好又不打了。病毒年年新,疫苗也年年換,去年打不代表今年免疫。

所以6個月以上人群每年都應該去接種流感疫苗,包括孕婦、哺乳期媽媽(當然這個要根據接種地規定哈),你們獲得的抗體通過臍帶、母乳傳遞給寶寶,也是對孩子的一種保護。6個月以下寶寶不能打疫苗,我們家長可以接種,給孩子築起一圈保護牆。

每年9-11月是打疫苗最佳時間,過後隨時去打也照樣有預防效果。流感疫苗打完2周後起效,能持續6-8個月。

要是打過疫苗還中招,只能說你太“幸運”了,畢竟疫苗已經幫你擋掉了40%-60%的風險。

如果今年已經患有一次流感,還是建議接種,畢竟流感疫苗是能防好幾種流感的,得了甲流防乙流,得了乙流防甲流。真有孩子得完甲流得乙流,得完乙流得甲流的。

誰也不想當流感的“錦鯉”,轉發這篇文章給身邊人,真得會減少“中獎率”!(大家都打疫苗了,你被傳染的概率自然也就低了!所以,“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又到流感高峰,這篇來自臨床醫生的一手抗流感寶典,千萬別錯過!

這是這個冬天常爸第一次做流感相關的文章,來得確實遲了些。但為了準備得儘量充分,著實花了不少時間。今天這篇文章刪刪減減之後還要5000字,但基本把我們想到的,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關於流感如何發現,治療,到護理和預防接種等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了,關於流感,“看這一篇就夠了”!

另外文末的提醒非常重要:因為今年流行的甲流非常容易引起併發症,因此強烈建議還沒有接種流感疫苗的易感人群(老人、兒童、免疫力低下者)及時接種。

祝大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過個好年!

https://gis.cdc.gov/grasp/fluview/main.html中國國家流感中心: http://www.chinaivdc.cn/cnic/https://www.webmd.com/cold-and-flu/child-cold-flu-18/prevent-kids-fluhttps://www.cbsnews.com/news/gross-coughs-and-sneezes-form-traveling-disease-clouds/B. E. ScharfmanA. H. TechetJ. W. M. BushL. Bourouiba. Visualization of sneeze ejecta: steps of fluid fragmentation leading to respiratory droplets[J]. Experiments in Fluids. February 2016, 57:24;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flu/expert-answers/infectious-disease/faq-20057907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2018年版修訂版)https://www.cdc.gov/breastfeeding/breastfeeding-special-circumstances/maternal-or-infant-illnesses/influenza.html英國DK公司編著;田新平等編譯.DK家庭醫生(第2版)[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8.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