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勝阻:穩投資就要穩民間投資,它是穩增長的“中流砥柱”

辜胜阻:稳投资就要稳民间投资,它是稳增长的“中流砥柱”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曉慧 北京報道

2019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分析了當前的經濟形勢,提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穩”和“進”是辯證統一的,要抓住“穩”的關鍵點,找準“進”的切入點,不斷鞏固“穩”的基石,蓄積“進”的動力。

就此,1月12日,全國政協副主席辜勝阻在第十屆中國經濟前瞻論壇開幕式上表示,穩是主基調,穩是大局,“六穩”中關鍵是穩投資,只有穩住投資才能穩住就業、穩住預期。而要穩投資就要穩民間投資,民間投資是穩增長的“中流砥柱”。

據記者瞭解,從2018年民間投資的數據看,8%左右的增速還不算差。不過,民間投資動力仍然不足,生產性服務業結構有待進一步提高。

民間投資動力仍然不足

改革開放40年來,民間投資和民營經濟由小到大、由弱變強,日漸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優化產業結構、繁榮城鄉市場、擴大社會就業的重要力量。其中,從投資總量佔比看,2012年以來,民間投資佔全國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已連續5年超過60%。在製造業領域,目前民間投資的比重已經超過八成,民間投資已經成為投資的主力軍。

從對經濟的貢獻看,截至2017年底,我國民營企業的數量超過2700萬家,個體工商戶超過6500萬戶,註冊資本超過165萬億元,民營經濟佔GDP的比重超過60%。與此同時,民營經濟也是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力量。

不過,即便如此,近年來,民間投資漸顯逐漸下行的態勢,改變了2011年以前20%-30%的年均增速。加之人力成本上升、環保成本上升,以及房價只漲不跌導致民間投資脫虛向實的“機會成本”增大,民間投資意願持續下滑。

究其原因,辜勝阻認為,民營企業缺能力不能投、少動力不想投、缺資金沒法投、少空間無處投、缺信心不敢投。

其中,融資的高山、轉型的火山、市場的冰山、玻璃門、旋轉門、彈簧門等這些說法都形象地顯示出,民間投資持續健康發展依然面臨不少“成長的煩惱”。

毋庸諱言,民營企業、民間投資確實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困難,在個別地方和領域,這些問題和困難可能還比較突出,制約了民間投資的持續快速發展和質量效益提高。比如,新舊動能轉換、營商環境等外部原因,以及民營企業實力有待提升、管理有待規範等內部原因。

打通政策傳導中的“堵點”

那麼,如何以新的實質性舉措真正有效地調動民間投資的積極性?

辜勝阻認為,破解民營企業發展難題,激發民間投資活力,關鍵是要穩定預期,提振信心。習近平總書記多次重申要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強調民營經濟的歷史貢獻不可磨滅,民營經濟的地位作用不容置疑;我國經濟發展能夠創造中國奇蹟,民營經濟功不可沒。他提出,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打通政策傳導中的“堵點”,克服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點”,緩解企業稅費負擔重的“痛點”,為民營經濟發展壯大、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保駕護航。

據記者瞭解,近期,我國一方面將發展民營經濟提上新的高度予以全面重點考慮和支持,另一方面又從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層面持續出臺諸多配套政策為民營經濟輸血增氧、強筋健骨,開啟了民間投資向國家倡導的鐵路運輸、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等眾多新興產業領域的加速推進。

辜勝阻強調,“進”的核心要義是以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關鍵是加快核心技術創新攻關。關鍵核心技術我國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命門”,也是民營企業做優做強的根本保障。當前在一些產業鏈上核心技術受制於人,價值鏈上利益分配受控於人。要強化應用牽引,以用為本,發揮好大國大市場和集中力量辦大事體制優勢,以大規模應用推動產業技術在快速迭代中不斷完善。核心技術要強起來,先要富起來。華為正是在不斷使用自己生產的芯片過程中提升芯片核心技術與生產工藝,避免供應鏈上受制於人。創新要凝聚政府、市場應用、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五指合力”。

最後,辜勝阻提出,我國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民營經濟發展迎來了新的春天。民營企業要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抓住產業高端化、人口城鎮化、發展綠色化、社會信息化、經濟全球化五大歷史機遇,堅定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