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老八与雍正的斗争背后所体现的得民心之意

《雍正王朝》中老八与雍正的斗争背后所体现的得民心之意

在雍正王朝电视剧中,众所周知雍正的登基是走的为国为民的孤臣路线,方能得到康熙的赏识,最后历经太子两次被废,贤王老八多次夺嫡风波,才险而又险的登上皇位。

以大众印象来说,雍正就是属于职场上那种一丝不苟,能力很强却不善于拉帮结派,不会玩什么心机的优秀人才,最后被公司领导所赏识,才得以火箭般的升迁。

雍正最大的对手贤王老八也是这样认为,所以在八王议政失败以后。老八失落之下,冷笑着说道“皇上四哥,你赢了你赢了。”继而不甘心的说道“可是弟弟告诉你,如果你不是皇上,你是赢不了的。”然后又说道你看看这满朝文武除了一个你给掌过灯的状元王文昭还有两个高官厚禄的军机大臣,和已经废了的老十三,谁替你说话了?

意思是雍正只是赢在处在皇帝位置上,实则已经是人心尽失了。

那么雍正真的这么简单,真的只是因为处在皇上位置上吗?

非也。

雍正可没有这么简单,这位九子夺嫡最后的胜利者,才是真正的扮猪吃老虎的狠人。

《雍正王朝》中老八与雍正的斗争背后所体现的得民心之意

首先就以雍正王朝电视剧背景来说,它的主题是“改革”,然后围绕着改革衍生了一系列事情。其中雍正自然是改革的实行者,诸如老十三、张廷玉、田文镜、李卫等人都是他的支持者,而贤王老八则是反动派,通俗来说就是影视剧中最大的反派boss。因此二人的斗争从九子夺嫡,一直延续到雍正登基以后的八王议政,老八最后虽然失败,但可谓是虽败犹荣,诱使弘时夺嫡,导致了弘时被赐死落幕,临死的一封信,又使雍正吐血暴亡,差不多是同归于尽了。

老八这样强大,也是他不服气雍正的原因所在。

那么雍正真的只是那种为国为民,单纯的孤臣式人物吗?

其实并不是,通过九子夺嫡的各种勾心斗角,我们可以看出,雍正的夺嫡方针是走最高统治者康熙的赏识的路线,因为决定传位于谁的是康熙,而并非其他人,因此雍正便不结党营私,成为办事能力很强却又威胁不到康熙统治的孤臣,最后方能成功。

而老八是走的处处学习最高统治者康熙的夺嫡方针,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康熙产生此子像我的欣赏感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可以得到朝廷百官的支持,得以有底气夺嫡。但是老八却忽视了一个最大问题,那就是学康熙,却不把握康熙的心理。不懂最高统治者对于结党营私的厌恶之深,因此为康熙所深深忌惮乃至讨厌,被康熙评价为“处处学朕,却处处学不会。”最后更是夺嫡失败。

以这方面来说,在把握最高统治者康熙的心理上这种大局观上,老八是败的体无完肤。

虽然这二人都是走的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路线,但是老八的得民心者路线,是拉拢上至朝廷百官,下至帝国统治的基层代表之士绅。他认为只要可以拉拢控制住这上至庙堂,下到士绅的庞大统治集团或者说既得利益集团,就可以天下太平,高枕无忧。

《雍正王朝》中老八与雍正的斗争背后所体现的得民心之意

说白了老八应该是走着得官心者得天下的路线,也就是既得利益集团的代言人,最大的守旧派。

雍正的得民心者路线,则是切切实实的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路线。因为雍正的大局观更高,他清楚帝国统治的稳定来源于平衡,如果极度不平衡,就会破坏统治的土壤,当时帝国是百姓负担越来越重,而官绅阶级是越来越富有,社会越来越呈严重的两极化,各种社会矛盾是一触即发,因此他急需要实行新政,来缓和社会矛盾,以达到爱新觉罗家族江山万年永固的目的。

关于雍正王朝电视剧所表达的雍正来说,比之现实历史上的雍正也是不遑多让。因为现实历史上康熙身为清朝入关以后的第二任皇帝,加上前任顺治帝已经统治全国近八十年,当时社会各种弊端迭出,尤其是满汉之分的对立,看似盛世的表面之下,帝国已是暗流涌动岌岌可危了。

而且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元朝,便是在享国98年时,被明太祖朱元璋所灭。朱元璋在《讨元檄文》中,还提到“

胡虏无百年之运”。当时清朝接近八十年,更是加深了这个说法的可行性,如果康熙真的选择传位于宽仁的老八,而不是实行新政的老八,那么清朝真的有可能在康熙之后便亡国。

言归正传再说说雍正不显山不露水的能力,雍正这个人看似是直性子的孤臣,其实是最善于借力打力,来搅乱局势使两方僵持,自己趁机渔翁得利。

《雍正王朝》中老八与雍正的斗争背后所体现的得民心之意

以刑部冤案来说,雍正可谓是高明,邬先生认为牵扯到废太子,雍正不宜出面,更何况他是太子一党的人。结果雍正是以这个想法更上一层楼,先是以孤臣姿态,接下这个差事,然后自己将自己搞出病来,将皮球踢给老八,事后老八因为诬陷太子,气的康熙直说“其心可诛其心可诛”,老八也因此被踢出继承人名单。

到了二废太子以后,老八收买高福想获取雍正的秘密,老十三说出高福之事,这时“待人有欠宽和”的雍正,竟然是不闻不问。

当然雍正并非是真的不闻不问,而是把握住邬先生急于助他上位的心理,放水将太子的亲笔信如此重要的东西交给邬先生,邬先生又示意高福交给老八,使废太子的罪名出在老八身上,而不是雍正身上,事后高福也被赐死了事。

还有通过二次废太子可以看出,雍正一直力挺太子,其实是居于幕后,然后坐看太子与老八斗,使自己没有多少压力。太子倒了以后,雍正又审时度势的举荐老十四为大将军王,分化了八爷党,将老八的一党的老十四树立为老八新的夺嫡对手,自己相应的减轻了压力。

再说说立大将军王,老四与邬先生的密谋是举荐老十四为大将军王,年羹尧为陕甘总督,这样就可以死死压制住老十四的十万大军,这是什么想法呢,潜台词更是到时候即使不是传位于雍正,也可以压制住老十四的十万大军,有搏一搏的本钱。

到了老四、老八、张廷玉、马齐,同时被罢免官职以后。雍正对邬先生说道,你虽有房杜之才,我胤禛却无李世民之命啊。直接自比为杀兄杀弟,逼迫父亲禅位的唐太宗李世民,可见雍正的野心是真的不小,可不是什么善良之辈。

雍正可不是那种易于之辈,而是心机深沉之辈。只不过他的方式,从来都只是幕后谋划,推人上台,自己再隔岸观火,同时可以保持好名声,使对手诸如老人等人放松警惕。

而且雍正登基以后,也是有意识的拉拢新生力量,比如说亲自为状元王文昭掌灯,力保刘墨林,更是将其留在身边做侍读,还有将张廷玉等争取为支持新政的中坚力量,可谓是心思缜密,步步为营的。

《雍正王朝》中老八与雍正的斗争背后所体现的得民心之意

像八王议政,则是引蛇出洞的钓鱼执法。大家可以看看,雍正对于老十三担心老八的回应,是“要是脓包迟早挤了他。”还有政变发生时,一再示弱引诱老八说出大逆不道的话,以更好的收拾老八收拾八爷党,唯一有强烈情绪波动的也就是老十三的不知所踪罢了。还有很多细节也是可圈可点,具体分析,宋安之在前几期就分析过,有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私信我,可以将分析的文章链接发过去,具体一看的。

由此可见,雍正是真正的腹黑高手,因为一贯作风就是不显山不露水,或者说他身为改革的实行者,身为主角,是不能将阴谋的一面露出,所以只能适当表达出来,所以给人一种表象,那便是雍正是赢的幸运,老八说雍正是处于皇帝位置,才可以赢是有道理的。

其实真正的玩心机,老八压根不是深谋远虑的雍正对手,只不过电视剧的剧情基本上都是点到为止,并没有说清楚罢了。

当然宋安之的分析,并非是抹黑雍正之举,而是想为大家带来不一样的全新视角,所谓古代的帝王心术,其实很多时候就是如此套路很深的,没有绝对的黑暗,更没有绝对的光明。毕竟好人当不了好皇帝,好皇帝当不了好人这个道理还是很对的。

现在大家看明白雍正王朝这部烧脑神剧了吧?

我是宋安之,主打历史文章和分析经典电视剧中隐藏的人生道理。故事在笔下,我们都在路上,茫茫人海中你我这么有缘分,正好让你看到我的文章,那么还请继续这种缘分,点个赞关注一下吧!

第180期宋安之独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

《雍正王朝》中老八与雍正的斗争背后所体现的得民心之意

下期再见!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觉得分析的还可以就点个关注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