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男孩吃木耳後中毒死亡,網友:從來沒注意,差點要了我的命

木耳是家家戶戶餐桌上都常見的菜餚,可是,最近卻有人因為食用木耳中毒、生病,甚至失去生命。木耳怎麼就變身成“奪命木耳”了?

5歲男孩吃木耳後中毒死亡,網友:從來沒注意,差點要了我的命

​關於吃了木耳導致人重病、死亡的案例,媒體多有報道:

不久前,一名5歲的安徽小男孩東東(化名),因食物中毒不治身亡,而奪命的元兇很可能是一盤木耳炒雞蛋。東東一家在廈門集美區打工,平時孩子由奶奶幫忙帶著。中午,奶奶炒了一盤木耳炒雞蛋。當天晚上9點多,東東肚子疼,家人帶著男孩到診所輸液後,依然沒有緩解,還口吐白沫,又被緊急送往醫院。洗胃後,醫生說病情危重,需要轉院到廈門市第一醫院。經過一系列的搶救,還是沒能挽回東東的生命。


2016年7月,遼寧一對夫婦,因吃了泡了快兩天的黑木耳,雙雙出現中毒症狀,造成肝腎衰竭、膿毒性休克。


2015年8月,長沙鄧女士因吃了泡發2天的木耳,造成多器官衰竭最終不治身亡。


2015年7月,浙江的陳先生吃了泡發快3天的黑木耳引起中毒,出現了多器官功能衰竭,搶救一週後才脫離危險。


黑木耳到底有害嗎?哪個環節會導致黑木耳產生毒素呢?

實驗


木耳浸泡時間越長 菌落數越多


實驗結果:


從細菌菌落測試片上可以明顯看出,除空白對照的測試片外,樣本三張測試片上都出現了紅色的菌落,從紅色斑點的數量上來看,浸泡木耳10分鐘的測試片上均少於浸泡木耳2小時、10小時的測試片上的紅色,且呈浸泡時間越久,紅色斑點數量越多的趨勢。隨著浸泡時間的延長,木耳中細菌菌落總數也會增多。


結果分析:


張嫿說,本次實驗檢測的菌落總數包括有益菌、有害菌、中性菌,隨著浸泡時間越久,細菌數量越多,表示木耳正在被不斷地被細菌分解,失去食用價值,有害菌及有毒代謝產物也會增多,增加了食物中毒的幾率。


為何浸泡越久,木耳中菌落數越多?張嫿解釋說,環境中的微生物無處不在,所以在適宜的環境下,食物放置時間越長,微生物就越多,這是符合常理的。


泡發的木耳含有糖份,尤其在有水的環境中,夏季高溫等因素非常利於細菌繁殖。此外,像銀耳、香菇等幹菌類,都不宜泡發太長時間,否則細菌大量繁殖易導致菌類變質,產生不利於人體健康的毒素。



木耳那麼,生活中,我們應該怎麼正確食用?

建議:吃木耳時儘量隨泡隨吃,浸泡不超過1個小時;吃多少泡多少,不要一次性泡太多,若這頓飯吃不了放到下次食用,有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細菌大量繁殖,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健康方面的風險;夏季溫度較高,更利於微生物的繁殖,可以將木耳泡水後放入冰箱冷藏室泡發,降低細菌繁殖速度,減少木耳的腐敗變質。5歲男孩吃木耳後中毒死亡,網友:從來沒注意,差點要了我的命

5歲男孩吃木耳後中毒死亡,網友:從來沒注意,差點要了我的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