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廣電網絡集團原董事長王建又:請大師改名、用九龍杯喝水

1月14日,反腐電視片《激濁揚清在雲南》第三集播出。這期的主角是頗有名氣的雲南廣電網絡集團原“當家人”王建又。

王建又為雲南廣電網絡集團原黨委書記、董事長,曾自詡為“網絡帝王”。然而他貪權專斷,把國有企業當成了自己的家業,把集團當成了自己的獨立王國。不僅頂風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還大肆叫囂:“不就是一點小問題嘛。”

王建又認為,手中的權力是自己努力工作,千辛萬苦得來的。於是,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驕奢淫逸、違規任用幹部、大搞一言堂,在黨委會上也是他個人說了算。為體現黨委會意見的一致性,王建又甚至指使工作人員隨意更改黨委會記錄。

“感覺自己不得了了,覺得自己什麼都是對的,剛愎自用,主觀意識特別強。”王建又坦言。

此前,在擔任雲南日報報業集團副總經理時,王建又就嚴重違反廉潔紀律,受賄、索賄達240餘萬元,貪汙公款20萬元。2011年,他得知銀行有一款起付線為150萬的理財產品收益較高,便讓下屬譚某墊付其中的100萬元代為購買。但理財產品到期後基本沒有盈利,王建又便要求譚某將150萬元全部拿給自己。面對赤裸裸的索要,譚某也只得照做。

後在雲南廣電網絡集團任職期間,王建又不顧其他班子成員反對,一意孤行,喊出“用副業養主業”的口號,成立了雲南廣電地產公司。把用於發展網絡事業的大部分集團資金投入到地產,並干預招投標項目。在沒有取得用地規劃許可證的情況下違規施工,僅開工一個月就造成某小區危房事件發生,導致該小區房屋受損面積達3萬多平方米,直接經濟損失2.8億元。受其影響,雲南廣電網絡集團負債率由原來不到50%急劇上升到了71%。

除此之外,王建又還貪圖享受,沉迷於紙醉金迷燈紅酒綠的生活,多次利用出差之機到不健康娛樂場所消費。

“好像組織對我考慮使用不周,覺得前途也沒希望了,混兩年也該退休了,於是就導致了狂躁、浮躁、不尊重人、自作主張,想幹什麼幹什麼。”王建又懺悔道,“自己已經滑入了泥潭,還渾然不知。沒有是非區別,沒有廉潔和貪腐的界限,我就失敗在這上邊。”

和不少落馬貪官一樣,拋棄了黨性的王建又不信馬列信大師,把自己的政治前途和命運拴繫於封建迷信。寄託風水、敬香拜佛,想通過這些調整自己的運氣和福氣。

為保官運亨通,2002年,請“風水大師”看相後,他將原名“王建中”改為了“王建又”。生活中,王建又用所謂的“九龍杯”喝水體現自己的與眾不同,用尾數為“111”的車牌象徵他的絕對權威。而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後來王建又在看守所的編號也是“111”。

然而,所謂的“大師”終究沒有給他帶來庇護和保佑,2016年9月20日,王建又被“雙開”。2018年9月,雲南省高院二審判決,王建又犯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六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