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名院士談改革開放,中國用幾十年走完西方几百年的路!

近日,在中國工程院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的座談會現場,作為改革開放的親歷者,數十位院士一起談論著,從1978年至2018年,中國改革開放40年所取得的進步與收穫。

數名院士談改革開放,中國用幾十年走完西方几百年的路!


改革開放,是指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開始實行的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中國的對內改革先從農村開始,1978年11月,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實行“分田到戶,自負盈虧”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大包乾),拉開了中國對內改革的大幕。1979年7月15日,中央正式批准廣東、福建兩省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邁開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性腳步,對外開放成為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

數名院士談改革開放,中國用幾十年走完西方几百年的路!


康紹忠院士介紹,在農業方面,全國的糧食總產量由1978年的6000多億斤,提高到2017年的13232億斤,幾代人吃不飽飯的問題徹底成為歷史;主要的畜禽和水產品的產量呈幾十倍、上百倍的增長,棉花、油料、糖料等主要經濟作物的產量也快速增長。作為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的代表,蘇義腦院士談論了中國石油工業的變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原油產量實現了成倍增長,近幾年原油產量更是達到1949年的3000多倍。”


數名院士談改革開放,中國用幾十年走完西方几百年的路!


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的崔俊芝院士則說到:“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公路通車裡程只有89萬公里,2017年總里程已經達到477萬公里。同時,高速鐵路運營里程由2012年的0.97萬公里增加到2017年年底的2.5萬公里,佔世界高鐵的2/3。我國城鎮常住人口由1978年的1.7億人,達到了2017年的8.1億人。”

作為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的代表,趙沁平院士表示,我國信息電子工程在改革開放40年來,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眾多的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中國成功研製的計算機漢字激光照排系統和電子出版系統,讓中國沿用了上百年的鉛字印刷術成為歷史;而國產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已連續10次蟬聯世界第一的寶座,這讓中國對巨型計算機的研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數名院士談改革開放,中國用幾十年走完西方几百年的路!


有意思的是,鄔賀銓院士說到:“現在我們國家每年生產全世界一半的光纖光纜,並且中國的光纖把整個通信成本降下來了,10年前一根光纖平均1公里大概要賣2000元,現在賣40元,按單位長度算光纖比麵條便宜。” 聽了鄔賀銓院士的話,作為此次座談會的主持人——中國工程院院長李曉紅院士則笑著道:“我知道(中國的)光纖應用是全世界第一,但我不知道光纖的成本比麵條還便宜,這是第一次聽說。”除此之外,張伯禮院士談到中國人均壽命從1978年的67.8歲,已在去年達到人均76.7歲,讓在場的各位院士均有不小的觸動。

數名院士談改革開放,中國用幾十年走完西方几百年的路!


原工程院副院長朱高峰院士說:“改革開放以後我們從階級鬥爭轉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這個情況下,工程領域如何更好地發展和支撐整個國家的建設,是非常迫切的問題。當時在王大珩等6位老院士的建議下,中央決定成立中國工程院,這是重要的決策,也成為影響中國工程建設和工程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舉措。”

數名院士談改革開放,中國用幾十年走完西方几百年的路!


改革開放不僅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提高綜合國力,還進一步解放人民思想,讓中國用幾十年時間完成了,發達國家數百年才完成的工業化歷程。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經之路,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才能發展社會主義,才能發展馬克思主義;因此,我們也一定要堅持將改革開放進行下去。

數名院士談改革開放,中國用幾十年走完西方几百年的路!


其實,從人民生活水平與國家綜合國力也能看出改革開放帶給中國巨大的影響;而且這個世界本來就是需要不斷進步,才能不被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