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天才保送北大,拿到麻省全獎卻皈依佛門,他到底悟到了什麼?

數學天才保送北大,拿到麻省全獎卻皈依佛門,他到底悟到了什麼?

佛學中有:“一粒微塵可藏海,一顆菩提衍世界”,這與科學家們研究的微觀世界的分子和原子是不是類似的呢?

有這麼一個人,他斬獲了國際數學奧賽金牌,被保送至北大,畢業前獲麻省理工大學全額獎學金,他是數學領域當之無愧的天才!

但他在本科畢業後卻選擇遁入空門。

僧人和數學天才,這兩個截然不同的身份竟在一人身上重疊,在令人驚歎的同時,也引起了人們的深思。

這個人就是柳智宇,讓我們一起來探尋他內心深處不為人知的世界吧。

數學天才保送北大,拿到麻省全獎卻皈依佛門,他到底悟到了什麼?

柳智宇高中就讀於華師一附中,在這所湖北頂尖、全國領先的中學裡,他依舊是令人矚目的校園明星。

在數學領域天賦異稟的他,高一時就寫了篇論文——《冪數列求和縱橫引論》,這篇論文令老師讚歎、同學拜服,後來獲得了省級大獎。

數學天才保送北大,拿到麻省全獎卻皈依佛門,他到底悟到了什麼?

那時候華師一附中的學生已經拿遍了國際奧賽各個學科的金牌,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唯獨在數學上一無所獲。

因此柳智宇理所當然的成為了學校的重點培養對象,他唯一的任務就是拿到那枚金牌。

從高二開始,學校就給他配了一間單獨的辦公室,讓他能全心全意地備戰國際奧數比賽。

很少去上課的他自然與同學沒有什麼交集,從小就是如此,一路伴隨著各種競賽長大,遊離於身邊大多數學生的圈子之外。

他本身性格也十分內向,因此在學校裡幾乎沒有什麼朋友,大家對他的瞭解僅限於過人的才智,除此之外一無所知。

一、數學天才從小便有哲學情結

在他小的時候,媽媽給他買過一套漫畫,這套漫畫包含了許多中國古代哲學方面的知識。

他最先讀的是關於佛教和禪宗的那一本,知道了六祖慧能那句著名的偈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後來他遇上了自己的啟蒙老師,這位叫做劉嘉的數學老師講課時喜歡先講一段中國傳統文化,這種把數學和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獨特的授課方式,深深地吸引了柳智宇。

他驚歎於這些數字和公式背後蘊含的深刻哲思和人生至理,也因此明白了自己內心深處真正喜歡的一直都是哲學。

這個外人眼中的理科學霸,內心一直渴求著宇宙和生命的終極奧義。

數學天才保送北大,拿到麻省全獎卻皈依佛門,他到底悟到了什麼?

二、進入北大後堅持吃素與佛結緣

獲得國際奧賽金牌的柳智宇成為了華師一附中的榮耀之光,順理成章地被保送進北大數學系學習。

入學不久後,他便陸續加入了北大禪學社和耕讀社,長年堅持吃素,性格內向的他為人十分平和,大學期間沒有任何感情糾葛。

數學天才保送北大,拿到麻省全獎卻皈依佛門,他到底悟到了什麼?

或許是內心壓抑太久了,很少與人接觸的柳智宇開始頻繁地參加活動,去各處拜訪高僧、到寺廟做義工等等。

與此同時,他的學業也沒有落下,畢業前他申請到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全額獎學金。

就在眾人的讚歎不已的時候,他放棄了出國留學的寶貴機會,放棄了一片燦爛的光明前程,毅然決然地前往西山腳下的龍泉寺剃度出家。

他的這一舉動實在令人咋舌,有人表示理解,也有人深感惋惜。

三、世間再無柳智宇

數學天才保送北大,拿到麻省全獎卻皈依佛門,他到底悟到了什麼?

出家後的柳智宇法號“賢宇”,八年以來,他研究過《菩提道次第廣論》、《阿毗達摩俱舍論》,參與過南山律典校釋工程和龍泉寺藏經工程。

現在的他正在龍泉寺參與僧團的教學,主要負責受戒前後的教學工作,同時也編撰過一些戒律教材。

在首次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他說過:“小時候想當一個科學家,研究出一種能夠讓人不會死亡的藥物或者相關的技術。

後來覺得好像不太現實,就想做一個數學家。

高中的時候,我想數學家又不夠,不是我真正想要的,好像太侷限了。”

數學無法普渡世人,但佛法卻可以,或許成為賢宇大師才是他真正想要的吧。

數學天才保送北大,拿到麻省全獎卻皈依佛門,他到底悟到了什麼?

曾有一位中央領導到龍泉寺視察,問柳智宇為什麼出家。柳智宇說:“出國不如出家,很多大學生出國,都去為美國打工了,我要為中國文化服務。”

領導聽後很讚許,說:“我們國家培養的很多人才都流失了,你弘揚中華文化,很好。”

我們應該尊重每個人的選擇,存在即是合理,科學家發展科學技術能推動社會進步,僧人為人排憂解難能造福大眾。

二者都對社會有貢獻,不必拿來比較。

數學天才保送北大,拿到麻省全獎卻皈依佛門,他到底悟到了什麼?

既然內心渴望,便努力地去追求,何須在意別人的眼光。我喜歡數學天才柳智宇,也尊重削髮出家的賢宇大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