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大帝:晚年的孤獨!

大家好,今天小編和大家一起來了解彼得大帝晚年的孤獨!1721年8月,俄國與瑞典締結了尼斯塔特和約。按說,彼得應該停止再進行戰爭,使百姓得以休養生息了。但他擴張領土的野心得寸進尺,再也無法平靜下來。他認為既然在波羅的海沿岸已佔有大片土地,那麼,在黑海西岸也應占有地盤,這樣可以用一條水路把北方的波羅的海和南方的黑海連接起來,也就是等於把歐亞兩洲連接起來,從而大大有利於貿易的發展。1722年初,正當沙俄宮廷在莫斯科慶祝尼斯塔特穿木刑:俄國古代的一種極其殘酷的死刑,行刑時將犯人釘在一頭削尖的木概子上。和約簽訂的時候,忽然傳來了波斯發生內亂的消息。彼得決定利用這一機會進攻波斯。

彼得大帝:晚年的孤獨!

7月,他在阿斯特拉罕集中了五千名水手、二萬二千名步兵、九千名騎兵,分別從裡海和陸上開往波斯方向。8月23日,俄軍佔領了傑爾賓特城,本來還準備繼續向南深入,不料遇到一場狂風暴雨,船隻損失嚴重,騎兵也亂作一團。彼得無奈,只好把主力部隊撤回阿斯特拉罕。1723年,俄國的裡海艦隊攻佔了巴庫等地。波斯被追同俄國簽訂彼得堡條約,將裡海西部的傑爾賓特、巴庫等地割給了俄國。這次遠征,雖然沒有完全實現彼得的擴張野心,但也使俄國在南高加索的勢力大大增強了。至此,俄國由於彼得一世的不斷擴張,已發展成為歐亞大陸舉足輕重的大國。俄國的疆域北至白海邊上的阿爾漢格爾斯克,南抵裡海西岸巴庫等地,西瀕波羅的海,東臨太平洋。

彼得大帝:晚年的孤獨!

在此以後,彼得再也無力從事大的戰爭,而把精力轉移到國內事務上。他刻意經營新首都彼得堡,使它不論在建築佈局還是在文化建設上都不愧為一個象徵他的改革時代的十八世紀大都會。從1718年起,他還在公餘之暇參加編寫《北方戰爭史》的工作。《北方戰爭史》不僅敘述了北方戰爭的經過,而且也簡單介紹了彼得執政時期的其它業績。可惜這本書在他逝世時還沒有寫完。彼得的晚年是孤獨的,他的改革和嚴厲措施得罪了不少人。在舊貴族中,對他的改革支持者少,反對者多。而曾同他一起馳騁沙場、處理國事的戰友們,有的已去世了,有的則失去了他的信任。他被一些親信的侍從所包圍,變得不大與人來往,而且容易發火。

彼得大帝:晚年的孤獨!

這時他已經心力交瘁,昔日的炯炯目光,如今已黯然失神,他常常一連幾個小時呆坐不動,凝望著窗外。把政權交給誰,是晚年時的彼得日夜考慮的頭等大事。阿列克謝已去世,葉卡捷琳娜生的小彼得也於四歲時夭折,他再也沒有兒子了。雖然彼得在他的“皇位繼承詔”中規定廢除長子繼承製,“當朝君主”可以隨意指定繼承人,但可供選擇的繼位者也實在難找。阿列克謝的兒子,也就是他的孫兒,這時才九歲,太小,他不放心。大女兒安娜已結婚,小女兒伊麗莎白還不滿十五歲,彼得不願意把政權交給她們。除此以外,在他的親屬中就只剩下葉卡捷琳娜了。葉卡捷琳娜並沒有治國經驗,這一點彼得是清楚的。但是他認為她可以依靠他身邊可信賴的人,使國家繼續沿著他所開闢的道路前進。

彼得大帝:晚年的孤獨!

於是,為了給葉卡捷琳娜當女皇製造輿論,彼得在1723年頒佈了一份文告,把她大大吹了一番,說她是自己始終不渝的助手,一直追隨他南征北戰,備嘗艱苦。1724年3月,彼得正式封葉卡捷琳娜為皇后。彼得由於連年征戰,再加上酗酒成性,又不聽醫生勸阻,所以在他去世前幾年,就已經常患病,身體很不好了,但他毫不注意,1724年還帶病出巡,參加一些慶祝飲宴活動,10月底還救了一次火。這樣,健康情況更是每況愈下,不得不躺倒了。1725年1月中旬,由於尿毒症急劇惡化,彼得痛苦不堪,輾轉呻吟,終於在1725年1月28日逝世。

彼得大帝:晚年的孤獨!

同一天,葉卡捷琳娜宣佈為女皇。彼得是一位叱吒風雲的封建皇帝。他勤於學習,勇於實踐,眼界開闊,大膽果敢,肯接受新事物,遠遠高出於同時代的大多數俄國人之上。在軍事方面,他智勇雙全,有時運籌於帷幄,有時拼殺於戰場;他改造了俄國的軍隊,創建了俄國的海軍。在政治方面,他排除了種種阻力,雷厲風行地對俄國的行政機構、經濟和思想文化進行了改革。在俄國曆代沙皇中,彼得佔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伊凡三世和伊凡四世在俄國建立起中央集權制度,加強和鞏固了農奴制度,擴大了俄國的版圖,但在他們的統治下,俄國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彼得則不同他不僅使俄國更加強大了,而且使它發生了部分質變。

彼得大帝:晚年的孤獨!

他採取措施促進俄國工商業的發展,客觀上使俄國的資本主義因素獲得了較快的發展;他按照西歐先進國家的模式改造了俄國的政權機構,使它不但建立在近代工商業發展的基礎上,而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他衝破俄國保守落後的思想束縛,讓人們向西方學文化、學技術、學管理,甚至學生活方式。可以說,俄國的近代化是從彼得時期開始的。這些方面取得的成就也表明,彼得的改革是順應了當時的形勢發展需要的。彼得野心勃勃,咄咄逼人,畢生致力於奪取出海口的征戰。

彼得大帝:晚年的孤獨!

他兩次對土耳其作戰,是為了奪取亞速海和黑海出海口;他同瑞典進行了長達二十一年的“北方戰爭”,是為了爭奪波羅的海出海口,以便通往大西洋;他對波斯的戰爭是為了爭奪裡海沿岸地區,進逼波斯灣;他派兵遠征希瓦,是為了打開通往印度洋的道路;他圖謀侵佔我國黑龍江流域,派兵佔領堪察加,決定派人“勘察”白令海峽和北美阿拉斯加,是為了控制北太平洋。彼得逝世後,國際上盛傳他臨終時曾立下遺囑,讓他的子孫後代征服歐洲,侵略亞洲,進一步奪取海域,稱霸全球。多數學者認為,這個“遺囑”是偽造的。但彼得一生的對外征戰完全體現了“遺囑”的精神;他的繼承者們孜孜以求的也正是謀求世界霸權。

彼得大帝:晚年的孤獨!

恩格斯曾指出:彼得一世是一個“向自己的繼承者指示種種侵略方針的帝王”。彼得的確是為他的繼承者們開闢了進一步擴張侵略的道路。彼得勵精圖治,然而他的一切活動的根本目的是為了鞏固和加強他的封建帝國。彼得進行了很多改革,然而俄國封建官僚貴族的政治體制沒有變,農奴制度沒有變。彼得轉戰一生,使俄國更強大了,然而它的鄰國也受到了更多的侵略和奴役。在他的統治下,得到好處最多的是地主階級和新興商人階級,而勞動人民的處境則更加悲慘了。因而我們說,彼得終究不過是一個傑出的、有作為的封建帝王。

彼得大帝:晚年的孤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