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電教館否認“作業盒子”App完成審核備案:企業正自查

日前,教育部印發《關於嚴禁有害app進入中小學校園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強調各地要建立學習類app進校園備案審查制度。通知下發後不久,就有網文稱,“已走進7000所學校”的“作業盒子”已經率先完成了在中央電化教育館的審核備案工作,獲國家教育資源體系首批資質認證。

1月10日,中央電教館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證實,上述消息為不實消息,目前企業還處於自查階段。

“我們也注意到這個問題,他們在自媒體或者網絡中宣稱已完成了備案審核或者獲得國家教育資源體系首批資質認證,這些宣傳均有誇大的成分,並不屬實。”上述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解釋,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是電教館根據《教育部關於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與應用的指導意見》 建設運維的,該體系可以進行資源的匯聚,為學校師生提供服務。

“《通知》沒發之前,匯聚資源的審查工作是依據2018年的教育部信推辦印發的審查辦法來進行審查,(2018年12月28日)教育部印發新通知後,匯聚審查工作就需要按照通知的要求從嚴開展。”該工作人員表示,1月7日電教館印發通知要求已經匯聚的企業開展自查工作,1月31日前所有企業需完成整改,“如果逾期未整改,或者發現問題要進行下線處理,並且保留依法依規定進一步處理的權利”。

至於什麼時候能正式完成審核工作,電教館工作人員表示,在企業自查後,電教館會進行審查複核,工作完成時間還待定。

澎湃新聞從公開報道瞭解到,除“作業盒子”外,此前“一起作業”、無錫智慧教育雲平臺等企業宣佈已接入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

其中,“作業盒子”和“一起作業”主打k12領域的在線作業學習功能,與中小學合作,是其挖掘用戶群體的主要渠道之一。根據“作業盒子”的官網信息,截至目前,其已經走進了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400多座城市的70000所學校,超過3000萬小學師生在用“作業盒子”佈置和提交作業。

但就是這樣一個有大量中小學生用戶群的應用軟件,也曾被曝出過存在以闖關遊戲誘導學生刷題抽獎、贏金幣等問題。而此次教育部《通知》明確指出,“凡發現包含色情暴力、網絡遊戲、商業廣告等內容及鏈接,或利用抄作業、搞題海、公佈成績排名等應試教育手段增加學生課業負擔的APP,要立即停止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