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傳拓者王映暉,“王氏錦灰堆”把古代拓技玩出當代範兒|人物

蜀中傳拓者王映暉,“王氏錦灰堆”把古代拓技玩出當代範兒|人物

蜀中傳拓者王映暉,“王氏錦灰堆”把古代拓技玩出當代範兒|人物

王映暉

王映暉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全形拓)傳承人、中國篆刻雜誌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浙江)金石全形拓非遺保護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西安)秦磚漢瓦研究會理事、河北金石學會顧問、中原金石學會顧問、會稽甓社副社長、中國青銅文化研究中心理事。

隨著照相術的普及,曾經盛行一時的傳拓技術逐漸被冷落。為物象留影,為歷史佐證。傳拓一直是千年前的傳真術,復活歷史的照相機。

鏤之金石,琢之盤盂,仍難以千古長存。而獨屬中國的“傳拓”技藝,卻以一紙一墨,讓金石不朽。掌握這門手藝的人並不多,隱於蜀中星漢齋的全形拓傳承人王映暉便是這小眾中的一員。

就讓我們踏上蜀地,進入星漢齋,感受金石傳拓的魅力。

蜀中傳拓者王映暉,“王氏錦灰堆”把古代拓技玩出當代範兒|人物

踏入星漢齋,迎面而來的是鋪放在地上、角落裡的各式古磚、陶瓦。它們隨意地被堆放在過道里,儼然一本本陶製的古籍典冊。再往裡走,牆上一幅清供圖更添金石意味。兩方古樸的漢磚經過椎拓,添上牡丹、竹石的設色丹青,便如古磚重煥新生,將書齋裝點得清雅不俗。

王映暉潛心教育二十多年,長於古物傳拓、考證、題跋,致力於恢復傳承古器物全形拓。他藏品甚夥,青銅器、瓦當、漢磚、陶文、刻石造像成為系列,僅其拓本近萬種之巨,國內海外青銅器、紫砂、文房藏家多委其製作各種拓片。他又以金石入畫,卯足了勁兒地去“玩透”金石傳拓之中的門道。拓片之美,令無數的文人為之著迷,甚至“走火入魔”。而王映暉更是這門藝術的鐵桿粉絲。

蜀中傳拓者王映暉,“王氏錦灰堆”把古代拓技玩出當代範兒|人物

星漢齋制 舊時月色古器錦灰堆拓本

結緣金石近三十年

自幼受家庭影響便喜金石好書畫的王映暉,很早就接觸到了拓片,年幼的他懵懂之中並不明白拓片意味著什麼。但是在那紙張之上,黑白相間的深刻畫面,早已在他的腦海裡留下了磨滅不去的印跡。

“因為我從小學畫畫,也有家庭的影響,家裡有很多字帖。有些字帖上的字是白色的,底子是黑色的,當時就感覺很奇怪,當時父親跟我解釋說,這個是拓片。後來我讀中學的時候,父親在成都的一個廟裡見到有人在拓東西,是黃庭堅的《松風閣詩帖》,當時就買了一張回來,現在這個拓片還在我家裡,這個就是父親給我買的第一張原拓。那個時候就已經知道傳拓的基本原理和程序了。”

踏入了拓片的全新世界之後,王映暉便開始“玩”了。他不僅自己卯足了勁兒地去“玩透”金石傳拓之中的門道,更嘗試著與志同道合之人一起“玩”、一起成長。

蜀中傳拓者王映暉,“王氏錦灰堆”把古代拓技玩出當代範兒|人物

星漢齋制 大明蚰龍耳圈足宣德爐全形拓

2000年以後,網絡論壇的興起,使得大家的溝通交流方便了許多。那個時候,有一個叫做“書法江湖”的論壇,裡面有一個板塊叫做“金石文化研究”,他就在裡面玩,每天和全國各地的網友交換關於金石傳拓方面的信息。後來當上了這個版塊的版主,也會在網上教大家做一些簡單的拓片,那個時候在這論壇上長期玩的人大概不超過30個人。二十多年過去了,這批人都成為了中國新時代金石傳拓的骨幹力量,也算是元老級的人物了。2010年又拜西泠印社副社長、知名金石書畫家童衍方(號晏方,別署寶璧齋、愛竹廬,師從來楚生。)為師,在金石篆刻、碑帖研究等方面深入磨練,師徒倆常相互探討,椎拓同賞。

在眾多的藏品門類中,拓片獨有一種鶴立雞群的高冷範兒。沒有長期的學習和積累,實在摸不到門道。玩拓片近30年,也積累了近30年的金石收藏。他收藏的青銅器、瓦當、漢磚、陶文、刻石造像成為系列,僅其拓本近萬種之巨,出土地區涵蓋中原、江南、華南、川蜀等地,題材、種類全面,不少是可以比肩博物館的重量級藏品。

蜀中傳拓者王映暉,“王氏錦灰堆”把古代拓技玩出當代範兒|人物

星漢齋制 清乾隆御製笨巖款梅竹圖詩文筋文壺全形拓

多年來王映暉從最初的古物傳拓,自然地過渡到磚瓦陶文、石刻文字、漢畫學等領域的考證、題跋。拓片製作技術精湛,國內海外青銅器、紫砂、文房藏家也多委其製作各種拓片。無怪乎他還身兼中國(浙江)金石全形拓非遺保護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西安)秦磚漢瓦研究會理事、河北金石學會顧問、中原金石學會顧問、中國青銅文化研究中心理事等職位。

在王映暉的心中,“傳拓”這個名字比拓印精彩,因為一個“傳”字,將拓片與實物之間的關係親密化,這“傳”的,是古物裡頭的那千百年,於是他便時常在那千年的光影裡頭穿梭流轉。

蜀中傳拓者王映暉,“王氏錦灰堆”把古代拓技玩出當代範兒|人物

星漢齋制 錯金銀方壺全形拓

將金石傳拓“玩”出名堂

拓技這一行,傳承極為不易,聰明人往往不願意學,笨人又幹不了。而王映暉卻在蜀中將金石傳拓“玩”出了名堂。他在過去的器形拓、圖形拓的基礎上,做出了有自己風格的“全形拓”,不僅吸取這些拓法的優點,還結合自己的研究進行了突破,創立了“王氏錦灰堆”

“全形拓之長處,在於能依原器之大小,使形狀花紋展現於紙上,加以題識,補以花卉,即成一軸最佳之美術品。”從測量被拓物的實際尺寸,選取、裁剪相應合適的紙張;到清洗被拓物(對於一般碑石,先用掃帚清掃較大的土石塊,再用棕刷刷去殘留細塵,最終用噴水壺沖洗乾淨。而有些碑石常年偃伏於地,表面長滿了青苔,此時只可加水洗刷,別無捷徑。),然後按照嚴謹的工藝流程,將其文字、圖案或器物形狀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墨拓於紙張之上,在此過程中輔以線描、繪畫、傳拓、剪紙拓等多種技法,隨後青銅器形制與花紋的立體形象才得以在平面的拓紙上呈現,在平面的二維空間裡,展現出器物在三維空間的立體特徵。此過程每一步都很關鍵,稍有不慎就得重來。而出自王映暉之手的全形拓更加入了自己合理的視覺構圖,讓器型更有實在感。見拓如見器,這正是“全形拓”的精髓。

蜀中傳拓者王映暉,“王氏錦灰堆”把古代拓技玩出當代範兒|人物

星漢齋制 盛唐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造像拓本

在王映暉看來,在照相技術愈加發達,可以清晰拍攝碑刻每個細節的今天,全形拓這門技藝仍沒有失去用武之地。它不止可以完美地再現器物碑刻的原貌,還帶來美的藝術享受。觀賞全形拓,品讀題跋,其真實的影像效果不但在視覺上突破了傳統書畫筆墨的美感趣味,每件器物所特有的斑駁痕跡,在真實再現器物本身的特質外,還在不知不覺中引發了觀賞者的思古之幽情。

“滿目斕斑布地來,春風驚見錦灰堆。”說起“王氏錦灰堆”,殘片之間又盡顯雅緻萬象。“錦灰堆”又名“八破圖”“集珍”,將古舊字畫、青銅器、錢幣拓片、古書殘頁、手稿等老舊物件的圖案組合在一起,看似漫不經心、隨意拼湊,卻常會取得耐人尋味的效果。這一藝術形式的起源據說最先可追溯到元代趙孟頫、錢選的時代,相較西方現代藝術中的拼貼藝術,“錦灰堆”作為中國文人墨客帶有較強遊戲性質的創作,顯然在年代上要早了許多。

蜀中傳拓者王映暉,“王氏錦灰堆”把古代拓技玩出當代範兒|人物

星漢齋制 漢今尚浴燻爐扇骨全形拓

“王氏錦灰堆”沿襲自清代杭州淨寺金石僧六舟始創的錦灰堆拓法,拓中的殘磚爛瓦,古幣斷簡給人以古樸典雅,趣味橫生之感,看視雜亂無章,實則井然有序。事實上,中國文化講究融會貫通,藝術講究詩書畫印俱全,“錦灰堆”的破則立正是一種打通界線,糅合綜藝的神機妙造。正因為王映暉績學多通,酷嗜金石,足跡所至,留心物色,所得彝器、錢幣、碑碣等不可計數,才能化古人意為己意,將這種“金石氣”在傳拓與繪畫創作中體現出來。

有人稱“錦灰堆”為“非書勝於書,非畫勝於畫”,大收藏家、大雜家王世襄也把自己雜壇古玩的三卷本書取名《錦灰堆》,足見他對錦灰堆一詞所寓含義的看好,相信王映暉亦然。

蜀中傳拓者王映暉,“王氏錦灰堆”把古代拓技玩出當代範兒|人物

星漢齋制 四川東漢車馬出行畫像拓本

以復興金石文化為己任

為何齋號為“星漢齋”?王映暉坦言:“曹操《觀滄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星漢二字源於此,又因玩拓片的人多以漢磚開始。故名‘星漢齋’”。當年玩拓片的人都流行取個齋號,二十多年過去了,王映暉對這齋號又有了深遠的解讀。

“星漢齋搗騰的都是殘磚破瓦,這些常被用來壘豬圈或隨意丟棄的小東西,如同銀河系中無數顆小星星。‘星漢’,古稱銀河。這些殘磚破瓦雖然不起眼,但是匯聚多了自然會發光。如同曾一度沒落的金石文化,通過我們的一點一滴,總有一天會星漢燦爛。”

蜀中傳拓者王映暉,“王氏錦灰堆”把古代拓技玩出當代範兒|人物

曾經,拓片一度屬於小眾文化,知者甚少。但隨著時代的不斷變遷,信息化的浪潮將傳拓這一項傳統技藝帶到了世人眼前,“玩”的人越來越多,這一燎原的星火,讓這項中國傳統文化得到了極大程度的傳承和發揚。王映暉經數年實踐,將這門中國古文化的拓印技藝傳承下來,並通過拓印的方法,將古磚上面的文字、圖案記載下來,成為學術研究、文化交流與藝術欣賞的珍貴文化載體,並推動了國內文物界對於古代磚瓦的收藏、保護與研究。身在教育界二十多年,堅信金石文化要從孩子抓起,他時常給小朋友講傳拓史,並手把手教授傳拓技藝。

數年來,他經常往來於國內各家博物館參觀、講學,交流金石收藏知識和經驗;還參加各種形式的文化雅集活動。他的身邊有那麼一群朋友,幾乎過著跟竹林七賢一樣的生活。他們有的擅長書畫、有的擅長竹雕、也有的擅長篆刻。除了自己的專長,他們有著相似的愛好,喜歡養菖蒲、玩紫砂、喝茶,甚至養馬……他們聚在一起為扇骨作拓,也為星漢齋一樁樂事。他們操刀刻扇寄雅興、添文思,硯臺、筆洗、紫砂壺,甚至奇石假山也都紛紛入拓。傳拓文玩,既磨鍊技藝,也能陶冶情操。

蜀中傳拓者王映暉,“王氏錦灰堆”把古代拓技玩出當代範兒|人物

不為盈利,僅僅因為愛好而製作拓片。“傳承古老技藝,探索別緻創新,傳拓的最大樂趣也是這裡了。”在他眼裡,傳拓就彷彿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讓更多的歷史遺存通過拓片的形式長久留存。“傳拓非遺傳承人”是王映暉的新稱謂;而他的下一站是星漢金石非遺博物館。

明代字典《字彙·人部》曰:“傳者,續也。”

關於傳拓,他樂此不疲。

蜀中傳拓者王映暉,“王氏錦灰堆”把古代拓技玩出當代範兒|人物

-END-

蜀中傳拓者王映暉,“王氏錦灰堆”把古代拓技玩出當代範兒|人物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如需轉載請後臺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