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拍·展訊丨披條帛,到粵博夢迴大唐

藏拍·展讯丨披条帛,到粤博梦回大唐

藏拍·展讯丨披条帛,到粤博梦回大唐

夢迴大唐——盛唐藝術與生活展

展期:2018年12月13日至2019年5月19日

地點:廣東省博物館三樓書畫廳

合作單位: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洛陽博物館、西安博物院

在藏拍先生心裡,一直有個大唐夢,總想穿越回大唐瞧一瞧。此次展覽在展廳入口處設計成宮牆紅色調的柱廊,最先映入眼簾的是唐代韓休墓壁畫的歌舞宴樂場景,瞬間讓藏拍先生“夢迴大唐”,回到那個歌舞昇平的盛世。

據此次策展人介紹,此次展覽展覽在佈局上分“風”“雅”“頌”三個篇章,分別展現盛唐的風俗、雅事和社會。各部分互有交融,又各有側重。

展品方面以考古發掘成果為基礎,展出唐女史上官婉兒、宦官高力士、“讓皇帝”李憲、宗室女李倕、丞相韓休、張九齡等人相關的163件(套)文物。包括螺鈿寶相花紋銅鏡、唐三彩五花馬、凸花銀盤等珍貴文物,有凸顯唐代官階品位標誌的玉梁金筐寶鈿真珠裝蹀躞帶,有全世界現知的僅存三十餘件銀高足杯實物之一的素面高足銀盃,還有研究唐代貨幣制度和賦稅制度的珍貴實物:楊國忠銀餅••••••

藏拍·展讯丨披条帛,到粤博梦回大唐

藏拍先生夢迴大唐的第一站,是第一部分“風”所展現的唐代流行風尚,多件現代復原的唐式漢服、唐代陶俑仕女、唐代首飾以及相關圖文資料,向觀眾講述何為真正的“唐裝”和“唐妝”。“唐裝”美則美矣,只是唐代美女們臉上五彩繽紛的“唐妝”,著實讓藏拍先生覺得“尺度”有點大。

唐代女士喜歡美美噠,而唐代的男士們則驍勇善戰,喜歡打馬球,在藏拍先生看來,這項運動就像騎馬打高爾夫,何等刺激!第一部分也通過陶俑、圖像展現唐代爺們的英姿。

藏拍·展讯丨披条帛,到粤博梦回大唐

第二部分“雅”又細分成幾個小部分,分別為“茶”“香”“詩”“酒”“樂”“舞”等,再現唐代文人的豐富多彩的生活與樂趣。大名鼎鼎的詩仙李白不就“落花踏盡遊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嘛,唐代文人似乎更喜歡以酒和樂舞相伴,這一點可謂頗具大唐特色。這一部分,可以一邊賞物、一邊讀詩,窺探一下大唐的風雅。

最後一部分,則將視角放大,從宏觀上解構唐代的社會,包括鼎盛的國力,先進的政治制度、開放包容的文化政策等,它們共同促成了大唐強盛的文化,這一部分還通過長沙窯瓷器、唐三彩、宗教藝術文物等,再現唐代在陸上與海上絲綢之路繁榮的文化交流。

藏拍·展讯丨披条帛,到粤博梦回大唐

如果你愛好音樂,此次展覽的音樂也不容錯過。展覽專門蒐集了敦煌古樂、龜茲樂、西安鼓樂、梵唄、琴歌等13首天籟之音,這些音樂有的是從出土曲譜破譯恢復的(敦煌古樂),有的是流傳千年的世界級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西安鼓樂),還有的是根據現今的地方音樂結合唐代文獻做的音樂復原(龜茲遺韻),觀眾可在展廳掃描二維碼聆聽古樂,感受千年之前的美妙旋律,讓知音識曲的觀眾陶醉在宛轉悠揚的音韻裡。除此之外,觀眾可以通過觀看視頻投影、取閱《愛粵讀》小報、完成《唐朝那些事兒》學習冊等方式感受,也可在展覽期間參與親子茶會、音樂沙龍、專家講座、策展人導賞等活動,進一步瞭解盛唐的生活與藝術。

藏拍·展讯丨披条帛,到粤博梦回大唐

最後,藏拍先生還是要提醒一下大家,本次展覽為收費展覽,票價為30元/人,符合規定的特定人群可享受半票或免票優惠喔。

此外,再現唐代生活

各位看官還可以披一條藏拍客的文創帔帛

(pèi bó)

感受一下大唐美女們肩上的流行時尚

再細細觀賞展覽,也別有一番味道喲

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進入微店

藏拍·展讯丨披条帛,到粤博梦回大唐

【重點文物】

藏拍·展讯丨披条帛,到粤博梦回大唐

1. 螺鈿寶相花紋銅鏡(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螺鈿鏡是唐代名鏡,主要流行於唐玄宗朝及其稍後一段時期。主題紋飾有寶相花、人物、鳥獸等。螺鈿鏡的製作,是用螺蚌貝殼的內層磨製並雕刻出各種圖案,按照設計要求粘貼於素鏡背面,然後髹漆、研磨,最後再在螺鈿鏡上雕刻花紋。漆地為黑色,螺鈿為白色,黑白分明,光彩華貴。

藏拍·展讯丨披条帛,到粤博梦回大唐

2. 三彩五花馬(洛陽博物館藏)

“五花馬”是指馬鬃剪成五簇的馬,或毛色斑駁的馬,是唐玄宗時期內苑良駒,後來演化為駿馬、良馬的泛稱。李白的名篇《將進酒》有“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之句,把“五花馬”與價值昂貴的“千金裘”等同,足可見其珍貴。唐人於馬上得天下,對馬有深厚情感。此件三彩馬裝飾華貴,令人聯想到當時豪門貴族競相飼養名駒的風尚。

藏拍·展讯丨披条帛,到粤博梦回大唐

3.凸花銀盤(西安博物院藏)

這件銀盤正中錘揲而成一朵碩大的寶相花,上有兩朵花蕾含苞待放。紋飾表面鎏金,外側素面,是唐代流行的“金花銀器”。出土於西安南郊曲江池村,為唐曲江遺址的池心部分。曲江位於唐長安城的東南方,早在秦漢時期,這裡就是皇家園囿內苑。在唐代,這裡是著名的遊覽勝地,新科進士及第後,也在曲江聚宴慶賀。這件銀盤可能就是當日遊船宴飲之時,不慎失落於江心的。

藏拍·展讯丨披条帛,到粤博梦回大唐

4.寶相花銀茶托(西安博物院藏)

茶托,又稱“茶船”、“茶托子”,是與茶杯相配套的茶具之一。淺盤形,小圈足。中央下凹處置茶盞,既可防止茶盞傾斜,又可避免燙手。茶托出現於晉代,唐代飲茶之風大盛,因此茶托廣泛流行。

藏拍·展讯丨披条帛,到粤博梦回大唐

5.曲陽窯“官”字款三尖瓣白瓷盤(西安博物院藏)

“官”字款瓷器是晚唐、五代至北宋初年,地方官府監管下生產的高檔瓷器,河北曲陽窯、陝西銅川黃堡窯、浙江越窯等窯廠都有燒造。曲陽窯“官”字款瓷器的造型樣式多來自金銀器,主要供給宮廷貴族,同時也作為時髦的高檔商品銷往國內外市場。曲陽窯位於河北曲陽縣澗磁村及東西燕山村,始燒於唐代,盛燒於北宋,即為定窯。

這件白瓷盤盤口為三瓣花形,尖狀花瓣。胎薄質細,內外施滿釉,釉色白中閃青,圈足底經過刀削,外底刻有一“官”字。

藏拍·展讯丨披条帛,到粤博梦回大唐

6. 長沙窯黃釉褐彩貼花椰棗紋執壺(廣東省博物館藏)

執壺又名“注子”或“偏提”,盛行於唐中期至宋代。唐代壺式多為敞口,溜肩,弧腹,平底或帶圈足,肩腹部置一流口,另一側裝有一柄。唐中期壺流較短,作六角形、八角形或圓形,為酒器。

這件執壺腹部飾以椰棗紋,椰棗樹是阿拉伯地區的常見植物,也是伊斯蘭文化的重要象徵。椰棗樹在唐代傳入中國,長沙窯瓷器上的椰棗紋正是唐王朝與西亞文化交流的印記。

長沙窯創燒於唐,終於五代。壓花彩繪是長沙窯的製作工藝之一,繪畫題材多樣,還有許多反應北方生活和西亞文化的紋飾,如駱駝、大象、胡人樂舞、騎射等等,有的瓷器上還有阿拉伯文字。在唐代,長沙已連接通往南亞、北非的“海上絲綢之路”,當時的長沙窯瓷器沿著湘江起航,進入洞庭湖後順長江出海,最遠到達非洲。

藏拍·展讯丨披条帛,到粤博梦回大唐

7. 蓮花紋高足銀盃(廣東省博物館藏)

銀盃腹部飾有六瓣蓮花,蓮瓣內以魚子紋為地,間隔雕飾騎馬狩獵紋與鳳鳥紋。狩獵紋中,身著胡服的騎手策馬飛馳,雙眼正望向在駿馬旁貼地奔跑的一隻狡兔,一隻手高舉彎弓,似乎正要以弓臂擊打狡兔。紋飾定格於狩獵場中最驚心動魄的一刻,畫面充滿動感與張力。相間的蓮瓣中,魚子紋地上,一隻鳳鳥曲頸回首,長長的尾羽在身後層層鋪展開,畫面優美祥和。動靜迥異的場景相間裝飾於杯腹上,極具藝術效果。

藏拍·展讯丨披条帛,到粤博梦回大唐

8. 素面高足銀盃(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高足杯最早出現於羅馬時期,拜占庭時期沿用,在唐朝以前就隨絲路傳入中國,至唐代已成為金銀器中的常見器型。質地有金、銀、玉、水晶、瑪瑙、三彩等,其中尤以銀器居多。現知的銀高足杯實物,包括在中國出土和世界各地博物館的收藏,大約有三十餘件。這件高足杯造型簡潔,具有典型的粟特風格。

藏拍·展讯丨披条帛,到粤博梦回大唐

9.彩繪陶羯鼓(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泥質紅陶,中空。兩頭原蒙有皮革鼓面,出土時已朽壞,僅餘鐵箍、鐵環等配件。鼔身施白彩,上飾以團花圖案。唐人《羯鼓錄》中記述唐玄宗與宰相宋璟論羯鼓時說:“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魯山花瓷。”說明在唐代,青州石末與魯山花瓷兩種羯鼓最為名貴。石末是對陶製品的稱謂,李憲墓出土的這件陶羯鼓,很可能就是《羯鼓錄》所載的“青州石末”羯鼓。

藏拍·展讯丨披条帛,到粤博梦回大唐

10. 胡人伎樂紋白玉帶銙(廣東省博物館藏)

涼州七里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

琵琶一曲腸堪斷,風蕭蕭兮夜漫漫。——唐 岑參《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

在唐代,玉帶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存世唐代玉帶銙數量很少,裝飾胡人伎樂紋樣的玉帶銙尤為珍貴,來自西域的美玉和樂舞同樣成為大唐文化的組成部分。這件玉帶上浮雕一位胡人樂師,盤坐於席上,左手持曲頸琵琶,右手持撥正在彈奏。

藏拍·展讯丨披条帛,到粤博梦回大唐

11. 彩繪陶樂舞俑(洛陽博物館藏)

這組俑由兩件舞俑和五件樂俑組成。舞俑們頭梳雙髻,表情溫婉,雙手分執帛巾兩端,兩者相對,正揮動雙臂,婆娑起舞;五件樂俑中有一人頭梳單螺髻,雙手斜放右邊作吹長笛狀,其餘四人均頭梳雙螺髻,一人擊鼓,另外三人的樂器雖已消失,但動態猶存。她們圍坐在地上,全神貫注地為舞蹈者伴奏。

藏拍·展讯丨披条帛,到粤博梦回大唐

12. 組玉佩(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組玉佩的主人是唐高宗時代的中央中級官員——朝散大夫行司宰寺丞上柱國劉智。

出於禮儀制度的需要,組玉佩是唐代朝服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品至五品官員出席正式場合必須佩戴。

藏拍·展讯丨披条帛,到粤博梦回大唐

13. 玉梁金筐寶鈿真珠裝蹀躞帶(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玉帶表框以青白玉製作,框內為“金筐寶鈿真珠裝”。玉表框在唐代文獻中稱為“玉梁”,該玉帶玉質溫潤瑩秀,製作考究,“金筐寶鈿真珠裝”豪華富麗,工藝精湛。玉帶在唐代是官階品位的標誌。這條玉帶形制特殊,由十數塊玉版連綴而成,下方可懸掛小飾件,這種形制的腰帶稱為“蹀躞帶”,是從北方遊牧民族的腰帶演變而來。

藏拍·展讯丨披条帛,到粤博梦回大唐

14.三彩陶廁(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高8.5釐米,底板邊長約13釐米

三彩陶廁為首次出土。此陶廁模型側邊開門,正面鑿一小窗,便於如廁之人觀察提醒,避免尷尬。廁坑前裝置有導汙槽,設計十分合理。

藏拍·展讯丨披条帛,到粤博梦回大唐

15.楊國忠銀餅(洛陽博物館藏)

直徑最長處為14釐米,實測重940克

這枚銀餅與兩件銀鋌一起出土,是研究唐代貨幣制度和賦稅制度的珍貴實物。其中一銀鋌正面有“專知採市銀使右相兼文部尚書楊國忠進”銘文一行;另一銀鋌無銘文。銀餅正面銘文“通州稅口銀納官朱義雲二十三兩”。通州在唐代屬山南道,位於今四川省達縣。

楊國忠,蒲州永樂(今山西永濟)人,唐玄宗李隆基時期的外戚和權臣。楊國忠是武則天時期倖臣張易之的外甥,楊貴妃堂兄,本名釗,藉助與楊貴妃的裙帶親誼,於天寶七載(748)任度支朗兼御史,善於逢迎玄宗好惡,並聚斂錢財。天寶九載(750)十月,楊釗因圖讖有“金刀”二字,請求改名以示忠誠,玄宗賜名“國忠”,在仕途上迅速飛黃騰達。

-END-

藏拍·展讯丨披条帛,到粤博梦回大唐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如需轉載請後臺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