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出“河長制”APP 宜興開啟“掌上治水”新時代

推出“河长制”APP 宜兴开启“掌上治水”新时代

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我們~

推出“河长制”APP 宜兴开启“掌上治水”新时代

近日,宜興郵芳河的河長開展了一次例行巡河,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的巡河有新技術“河長制”APP做支撐,河道情況的記錄與取證只需一部手機就能搞定。作為太湖治理綜合管理信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河長制”APP不但創新了河長制管理方式,也為宜興開啟了“掌上治水”新時代。

推出“河长制”APP 宜兴开启“掌上治水”新时代

(圖片來自網絡,各地河長制APP略有不同)

宜興地處太湖上游,水域面積375平方公里,現有市、鎮、村三級河道2500餘條3100餘公里。近年來,宜興在太湖治理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雖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存在許多薄弱環節。“治太工程的運行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各個部門資源沒有有效整合,‘信息孤島’現象嚴重;治理過程中缺乏公眾參與……”宜興市太湖辦相關負責人坦言。為此,宜興去年啟動太湖治理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綜合運用GIS地理信息、GPS、物聯網等技術,在全省率先嚐試整合水利、環保、公用事業等治水單位的視頻信息與數據,建成太湖治理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平臺,並於近期正式投用。

打開系統平臺,太湖治理、“263”專項行動、河長制管理三大模塊清晰呈現,每個模塊中包含藍藻應急監控、日常管理、曝光臺等子模塊。平臺設置監測數據相關的預警閾值,一旦出現汙染超標情況,可通過語音、短信、微信等方式自動發送報警信息。社會公眾也可通過平臺,多種途徑參與太湖區域治理。

推出“河长制”APP 宜兴开启“掌上治水”新时代

(圖片來自網絡,各地河長制APP略有不同)

“從各自為政到形成合力,平臺彌補了各治水部門信息不流通、相互推諉的缺陷,形成從問題查找、任務落實、過程跟蹤到解決的快速處置機制。”太湖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平臺將該市河道全部納入監管範圍,“河長制”APP的三維地圖上,不僅能實時記錄河長的巡河路線、時間,還能更新各河流動態、水站的水文水質以及各級河長拍照上傳的各項問題。待問題上傳至系統平臺後,各部門都能看到,相關負責人根據情況自領任務,完成整改。期間由太湖辦、263辦等部門對任務進度進行實時跟蹤,確保問題快速有效解決。

此外,平臺的建立還提高了部門工作效率。過去各級河長巡河需在紙質的工作臺賬上記錄,發現問題或自行處理,或上報上級河長,河長辦每隔一段時間去各地將有關信息收集、彙總,而太湖治理工程進度跟蹤也需人工定時查看、記錄。“這種做法不僅耗費人力,信息的流通也不夠及時,現在在平臺上動動手指就能搞定。”太湖辦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太湖辦將根據實際運行效果,進行模塊優化,如計劃在“263”專項行動中設置自動定位功能,平臺能在收到群眾舉報後立即精準定位,派工作人員到達現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