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唐詩三百首之——送靈澈上人

導讀

每日分享手寫硬筆版唐詩三百首,小編字跡比較清秀,興趣使然,喜歡文字詩詞,便想堅持手寫。古文詩詞博大精深,希望有這些愛好者們可以一起留言探討,寫得不好盡情見諒~

請需要關注的寶媽寶爸們收藏關注

硬筆欣賞:


手抄唐詩三百首之——送靈澈上人


《送靈澈上人》

唐代: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青蒼的竹林寺,近晚時傳來深遠的鐘聲。

揹著斗笠披著斜陽,獨回青山漸行漸遠。

註釋:

靈澈上人:唐代著名僧人,本姓楊,字源澄,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後為雲門寺僧。上人,對僧人的敬稱。

蒼蒼:深青色。竹林寺:在現在江蘇丹徒南。

杳(yǎo)杳:深遠的樣子。

荷(hè)笠:揹著斗笠。荷,揹著。

簡析:

精美如畫,是這首詩的明顯特點。但這幀畫不僅以畫面上的山水、人物動人,而且以畫外的詩人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盡。那寺院傳來的聲聲暮鍾,觸動詩人的思緒;這青山獨歸的靈澈背影,勾惹詩人的歸意。耳聞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隱藏在畫外的詩人形象。他深情,但不為離別感傷,而由於同懷淡泊;他沉思,也不為僧儒殊途,而由於趨歸意同。這就是說,這首送別詩的主旨在於寄託著、也表露出詩人不遇而閒適、失意而淡泊的情懷,因而構成一種閒淡的意境。十八世紀法國狄德羅評畫時說過:“凡是富於表情的作品可以同時富於景色,只要它具有儘可能具有的表情,它也就會有足夠的景色。”(《繪畫論》)此詩如畫,其成功的原因亦如繪畫,景色的優美正由於抒情的精湛。

創作背景

靈澈上人是中唐時期一位著名詩僧,俗姓湯,字源澄,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在會稽雲門山雲門寺出家,詩中的竹林寺在潤州(今江蘇鎮江),是靈澈此次遊方歇宿的寺院。這首詩寫傍晚時分,詩人送靈澈返回竹林寺的途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