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枪Plus”是谁?看完本文你就知道啦

“步枪Plus”是谁?看完本文你就知道啦

如今大家在电影中看到的重机枪都是“残缺版”的,完整的水冷重机枪,冷却筒外有长长的冷热水管

1884年,英籍美国人马克沁研制成功利用火药燃气能量完成射击循环的第一挺机枪。这种最早诞生的自动武器,以枪架或两脚架为主要依托,连发射击为主。正因为可以像机器一样连续不断地工作(发射),因此它的英文名就是“machine gun”,像机器一样的枪,旧称机关枪。

“步枪Plus”是谁?看完本文你就知道啦

早期较为著名的重机枪之一——MG08重机枪和“伺候”它的机枪小组

机枪最常分为重机枪、轻机枪、通用机枪。

刚刚研制成功时的机枪非常笨重,一般几名士兵才能伺候好一挺机枪,导致机枪很难像步枪一样伴随步兵机动,但这并不影响机枪的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它被大量使用,对密集队形的歼灭、压制作用非常显著,战场上80~90%的伤亡是由机枪造成的,步兵营的火力骨干就是重机枪。

重机枪是配有稳固枪架能持续射击的普通口径机枪,与轻机枪相比,在远距离上有较好的射击精度和较长的火力持续性,能消灭1 000米或更远距离上的生动目标,大多布置在固定阵地上,使用弹链供弹,枪管外往往还有一个用来降温的大型水冷冷却筒,看起来异常粗大。此时的机枪虽然笨重,但火力凶猛、持续性强。它的使用方法和步枪差异很大,由于没有连枪托,士兵不是举着枪打,而是把机枪架在三脚架上“端”起来进行射击。这样的机枪虽好,但机动性太差。于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轻机枪开始迅速发展,装备逐渐普遍。

“步枪Plus”是谁?看完本文你就知道啦

刘易斯轻机枪,该枪使用弹盘供弹,该枪枪管外的大筒不是水冷冷却筒,而是风冷套

轻机枪,以两脚步架支撑,主要用于射击800米内的生动目标,射击精度和火力持续性在步枪与重机枪之间,多用弹匣、弹鼓、弹盘供弹,常以点射击为主,虽然也能全自动射击,但火力持续性不如弹链供弹的重机枪。轻机枪有枪托,可以像步枪一样抵肩射击,虽然还是笨重,但能勉强伴随步兵行动,往往一两个士兵就可以操作一挺轻机枪。在战争电影中,我们最为熟悉的轻机枪就是ZB26,别看它挂着“轻”机枪之名,也足足有20斤左右。

“步枪Plus”是谁?看完本文你就知道啦

通用机枪出现得最晚。人们在实战中发现,同时装备轻、重机枪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于是将二者合二为一,就是通用机枪,又称轻重两用机枪。通用机枪的结构布局介于轻重机枪之间,带有两脚架,也有枪托,具有轻机枪的射程、终点效能、射击精度、火力持续性。它装在三脚架上又能作重机枪使用,全枪质量比重机枪减轻一半左右。有的还能高射架枪,实施对空射击。供弹方式均为弹链式,枪身质量7~15千克,口径6~8毫米。通用机枪出现后,由于装备更统一,训练、后勤都得到了简化,虽然机动性不如轻机枪,火力持续性不如重机枪,但也基本够用,优点远大于缺点,迅速成为主流。

机枪也可以按照用途划分。装在坦克主炮旁边的机枪被称为并列机枪,装在车身上的被称为航向机枪,装在炮塔顶部的则被称为坦克高射机枪,这三者被统称为坦克机枪,他们大多由普通机枪改装而来。在步兵战车、装甲车等其它车辆上也装备有机枪,它们和坦克机枪被统称为车载机枪。此外,安装在航空器和舰艇上的机枪分别被称为航空机枪和舰艇机枪。

“步枪Plus”是谁?看完本文你就知道啦

谢尔曼坦克上的航向机枪(红圈)、高射机枪(黄圈)、并列机枪(粉圈)

时至今日,机枪家族中也出现了“改头换面”的枪种,那就是轻机枪。自集火力、大容弹量、机动灵活的突击步枪发明后,轻机枪的地位就相当尴尬了——论性能,它不比突击步枪好多少,甚至火力持续性还不如突击步枪,比如ZB26只有20发的可怜容弹量。至此专用的轻机枪就基本消失了。如今的轻机枪,大多是由突击步枪加长加重枪管、增加两脚架改造而来的,它们挂着机枪的名字,实际上是一款“步枪Plus”。

“步枪Plus”是谁?看完本文你就知道啦

L86A2 LSW轻机枪就是由L85步枪延伸出的,如今的突击步枪大多都会延伸出轻机枪型

▼欢迎购买《兵器知识》杂志▼

获取更多详细内容!

“步枪Plus”是谁?看完本文你就知道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