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沒有拿到奧斯卡,對比同期力作《阿甘正傳》

首先,《肖申克的救贖》和當年獲得奧斯卡的《阿甘正傳》都是是小編最愛的電影之,反覆複習了不下十遍,拍攝於1994年的《肖申克的救贖》並沒有在翌年的奧斯卡上大放異彩,它輸給了當時風頭正勁的《阿甘正傳》。

《肖申克的救贖》沒有拿到奧斯卡,對比同期力作《阿甘正傳》

《肖申克的救贖》影片截圖

《肖申克的救贖》沒有拿到奧斯卡,對比同期力作《阿甘正傳》

《阿甘正傳》影片截圖

首先,奧斯卡的評選帶有很大的評審的主觀意願,我並不能因為哪一部獲得奧斯卡而把它們排個高下,而《阿甘》可能更符合當時評委的口味和主流風氣意識,當然他也是一部非常棒的電影。

理想與現實

從電影的內核上,《阿甘》更加理想與理智,是一部更加陽光向的電影,就像電影中所說"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你會得到什麼。"《救贖》把生命變成了一種殘酷的選擇。相信自己,不放棄希望,不放棄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屬於自己的輝煌,這就是肖申克的救贖,但更加現實。在90年代美國影視界更加推崇樂觀精神的當時,《阿甘》可能更加美好一些。另外好巧的是,《救贖》和剛剛獲得《辛德勒的名單》在題材上有幾分相似。其實我倒是覺得《救贖》和《飛越瘋人院》更接近,只不過結局不同。可能評委也想換換口味了

《肖申克的救贖》沒有拿到奧斯卡,對比同期力作《阿甘正傳》

辛德勒的名單 截圖

時代背景

90年代是美國經濟逐漸進入快速發展的一個時期,主流意識更加偏向於樂觀積極的時代情緒,當然事實上就在《救贖》和《阿甘》的前一年,幾部提名電影都偏沉重(最終辛德勒的名單獲獎),終於這一年等來了更加樂觀的《阿甘》,可能評委也逃不脫時代情緒的影響。

思考與同情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說法,認為相較於《救贖》兩個個小時壓抑到釋放最後引人思考,《阿甘》的殘障人士勵志情節更容易獲得同情,畢竟評委也是人,更傾向於同情弱者。當然這種說法也有待商榷。

那麼你喜歡哪一步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