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跑步後應該怎麼補水,要不要放些鹽?

ヅ埖兒睡


很多人都知道,跑步的時候要及時補充水分,但補水其實並只是補「水」那麼簡單。

跑步的時候,很重要的一點是:補鹽。

我們的生活經驗不是越鹹越渴嗎?長跑這樣水分消耗非常大的運動,為什麼反而需要補鹽?那不是更渴了嗎?

真相是:補鹽,恰恰是為了補水。

“從本質上來說,人類的身體,就是一個巨大的鹽水袋,人體的大部分機能,都和你身體中的鹽水比例平衡,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

——約翰·海金斯博士,體育心臟病學專家,德克薩斯大學麥戈文醫學院

鹽,或者說鈉,是一種電解質,和鎂、鉀、鈣一樣,都可以在劇烈運動中,為身體補充能量,幫助避免衰竭。而鹽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儲存在膠囊或糖裡,在耐力訓練過程中(至少持續90分鐘或以上的訓練)非常方便攜帶取用。

為什麼電解質這麼重要?

Photo via Pexels

這得從補水的原理說起。

喝水時,飲用水會經由食道進入胃,在小腸被消化吸收。但如果想真正把水分補充到全身,就需要電解質來分解、吸收、貯存這些水分,並將它們運輸到身體的各個細胞中。簡單來說,如果沒有電解質,你喝的水只會呆在胃裡,咕咚咕咚晃盪,不僅無法起到有效補水的效果,還會加重跑步的負擔。

為什麼跑步時需要補水?

汗液的蒸發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跑步時體溫升高,身體為了平衡體溫會大量出汗。汗液的蒸發不僅會大量消耗身體水分,同時還會流失大量鹽分。因此,隨著跑步距離越跑越長,體溫也會一直維持在比較高的狀態,相應地,人體的出汗量也會居高不下,鹽分也會損失嚴重。

這種情況遇到乾燥的氣候會愈演愈烈。同時,因為汗水蒸發速度太快,你沒辦法準確知道自己到底流失了多少水分,這種情況下,就更需要對補水格外上心,防止脫水。

跑步時脫水的後果有多嚴重?

頭暈、掉速度還是小事,碰上肌肉抽搐就麻煩了。今年北京馬拉松,我們幾個人去弄私補攤時就碰到了幾位抽筋的選手,同事一子趕緊給他們做了肌肉按摩,這才緩解了症狀。

這就是為什麼在長跑時,大家需要運動飲料(比如佳得樂)、鹽丸、能量膠這類的補給。這並不是裝,而是實打實的健康保障。有一些跑馬經驗非常豐富的跑者還會自制配方飲品,比如1升水+半勺鹽+半勺糖。但如果你是新手,沒那麼瞭解自己長跑時的身體狀況,還是喝佳得樂吧!

補鹽過度也有害

保證鹽分攝入,對長跑訓練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了吧?

但凡事過猶不及,鹽分攝入太多也有壞處。

因為身體只會吸收它所需要的量,多餘的鹽分會留在腸道中,如果情況嚴重,會引起腹瀉......這可能是賽道上大家最不願意面對的情況了......

所以,補充鹽分的標準是:如果你在進行長時間耐力訓練(90分鐘以上),就要保證身體鹽分的補充,鹹味的糖、鹽丸,或者藥片都可以。如果你的訓練強度沒那麼大,別補過了!


跑步學院


天兒越來越熱了,喜歡在夏天減肥和運動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運動後怎樣補水和補充營養吧!

首先夏季運動該如何正確補水呢?

首先:對運動強度不高的健身者來說,出汗量不會很大,只要在運動前後各喝1-2杯水即可。一般而言對以減肥為主要目的的健身者來說,健身者在運動前應喝1杯水,運動中應每隔30分鐘喝1杯水,運動後應再喝1杯水,如果條件允許,應儘量在水中稍微加些鹽,口感有淡淡的鹹味即可。這樣做可保持健身者的身體內環境穩定,使運動帶來的脂肪燃燒作用能夠充分發揮。

其次:對大運動量的健身者而言,運動前應喝2杯水,運動中應每隔20分鐘喝一杯水,水中不但要加少許的鹽,還要添加些糖。如果條件允許,最好能夠添加一些蜂蜜。這樣可以使健身者能夠在運動中,保持足夠的血糖,使肌肉獲得良好的運動能力。

此外,夏季健身時,除了要注意補水之外,還應該為自己的身體多補充一些礦物質。因為在健身者做運動的時候,很多礦物質會隨著汗水丟失,其主要成分為鉀和鈉。建議健身者可以通過多食用水果或蔬菜來增加礦物質的攝取。如:香蕉、橘子等水果,或蘑菇、花椰菜、花生等蔬菜。

夏天補水多喝3種湯

蔬菜湯--補充礦物質。夏日飲食中要多增加一些蔬菜清湯,如蠶豆酸菜湯、白菜豆腐湯、菠菜雞蛋湯、紫菜蛋花湯、冬瓜蝦皮湯等。烹調時,只需要加一點香油或橄欖油,放一點點鹽,做成清淡的鹹味湯即可。喝蔬菜湯一方面可補充水分,另外也可以補充一定量的礦物質。

米湯--促進食慾。夏日天氣炎熱,人往往食慾不好,這時喝稀薄的米湯可促進消化液分泌,從而增強食慾。最好選擇一些粗糧,如糙米、小米、大黃米、燕麥、高粱米等,它們富含B族維生素,還可提供少量蛋白質。

綠豆湯--止渴消暑。綠豆湯是我國傳統的夏季飲品,具有清熱解毒、止渴消暑的功效。研究表明,綠豆富含澱粉、B族維生素和多種礦物質,其防暑功效主要來自於豆皮中的多酚類抗氧化物質。煮綠豆湯時加點醋或檸檬汁能防止其變色哦~


丫丫醬子


在給出答案之前,你還需要知道一下內容:

人在安靜狀態下,當環境溫度達到30攝氏度時便開始出汗,如果空氣溼度大,而且穿衣較多時,氣溫達25攝氏度便可以引起人體出汗。一般成年人,當室溫為34攝氏度時,在安靜或輕度活動的情況下,一天出汗量約為2500毫升,在氣溫更高、劇烈運動、高強度體力勞動或其他高溫環境時,出汗量會增多。汗液的成分99%以上是水,還有氯化鈉(食鹽)等多種礦物質。


按理應該是出多少汗就應補充多少水,但由於精確計算的困難,現實中大多是憑口渴感適當飲水。但飲水時必須注意少量多飲,不能一次喝得過多,暴飲會反射性地引起更多的出汗。

正常情況下,平均每人每日通過膳食所攝取的食鹽量約10-20克,而大汗時排出的鹽量可能超過20克。所以在出汗量不是很多的時候,通過日常飲食可滿足機體鹽分的需要或有意識地在吃飯時多吃些較鹹的食物如菜湯、鹹魚等,就已經足夠。若出汗特別多,則需要補充含鹽飲料,如鹽水、鹽茶等,飲料中食鹽濃度以0.1%為宜,鹽分補充太多,不但無益,還會加重心、腎臟負擔,影響消化。機體鉀鹽和其他無機鹽的補充,以食用富含無機鹽的各種蔬菜、水果、豆類為宜。

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的話,請給我點個贊吧~【6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