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有意西安再開小劇場,告訴你當年關門的真正原因

1月5日,由郭德綱領銜的德雲社“師徒父子相聲大典”西安專場演出,在西安曲江國際會展中心順利舉辦,7000人齊聲喊“噫……”的盛況讓現場變成了歡樂的海洋。西安作為有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城市,有著自己鮮明的文化特色,比如著名的秦腔,而發源於京津地區的相聲藝術,在西安也有著廣闊的市場基礎。近年來,西安也先後崛起了好幾家相聲社,西安相聲觀眾對德雲社的歡迎和熱愛,也通過多年來一場場座無虛席的商演得到了證明。於是希望德雲社能在西安開小劇場的呼聲一直不絕於耳。在本場演出中,郭德綱也回應了觀眾的呼聲,表示一直對西安的曲藝氛圍很是留戀,願意在西安有個落腳的地方,而目前最大的障礙就是選址的問題。

郭德綱有意西安再開小劇場,告訴你當年關門的真正原因

德雲社在2013年到2014年的時候,曾經在西安開過一家小劇場,但是經營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關閉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當時以及後來的傳言很多。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和西安當地某相聲社的競爭關係。其實也都是一些無實證的臆測而已。德雲社撤出西安的真正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場地出了問題。

德雲社開分社有個特點,那就是選址都是一些具有歷史沉澱和文化傳承的地點。北京的廣德樓、三慶園等等不必說了,南京的老門東,哈爾濱的北市場等,都是類似於北京天橋一樣的歷史上曲藝繁榮之地。當年德雲社在西安的選址,就是在有著百年曆史的易俗社劇場。

郭德綱有意西安再開小劇場,告訴你當年關門的真正原因

易俗社創建於1912年,原名“陝西伶學社”,是著名的秦腔科班社團,創始人叫孫仁玉。同一年建設了易俗社劇場。這家劇場不但表演秦腔,還通過演出宣傳民主思想,進行通俗地文化教育,是歷史上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場所之一,而且還與西安事變有著重要聯繫。因此這個劇場在西安有著重要的歷史傳承意義。

郭德綱有意西安再開小劇場,告訴你當年關門的真正原因

德雲社的西安小劇場,當時就選擇了與易俗社劇場進行合作,德雲社出人,易俗社出場地。按照演出收入來合理分成。開業初期,郭德綱、于謙,岳雲鵬、孫越等都曾經來到西安小劇場進行演出,即使在後來的運營中,上座率也一直不錯,但是大概是在2014年6、7月份的時候,德雲社停止了在西安的演出,一時間各種傳言滿天飛,德雲社也沒有通過官方對此進行過說明。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郭德綱老師曾經在“百度貼吧郭德綱吧”發過帖子說明了情況。

郭德綱有意西安再開小劇場,告訴你當年關門的真正原因

郭德綱明確說明了,是因為西安當地有關部門要求易俗社劇場必須要以傳承秦腔為主要任務,因此德雲社願意配合相關要求,主動停止演出。在這種情況下,也許是因為沒有更合適的場地,也許出於其他的考慮,暫時決定撤出了西安。所以西安德雲社停演的真正原因也就在於此了。

但是原本正常市場化合作運營的易俗社劇場,為什麼會突然提出“傳承秦腔”,讓德雲社撤出的呢?是不是“上面有人施壓迫害?”還是當地有人使壞搗亂?否則怎麼好好的就不合作了呢?這也是當時很多人都不理解並相信各種流言的原因。其實背後原因並不複雜,那就是在此幾個月前,易俗社的身份又有新變化了。

郭德綱有意西安再開小劇場,告訴你當年關門的真正原因

郭德綱有意西安再開小劇場,告訴你當年關門的真正原因

2014年的3月,易俗社被文化部評為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單位”,作為百年劇場,又有了官方授牌,那麼它在當地所承擔的文化符號和作用也就有了新的變化。而秦腔藝術在西安以致整個西北地區都有著廣泛的市場。因此當地有關部門要求這家“非遺保護場所”擔負起傳承秦腔的重任,也是非常合理的要求。而德雲社配合劇場職能調整,主動將劇場交回,也是為了傳承傳統藝術而自願的犧牲行為。沒有了小劇場場地雖然是件遺憾的事,但是這並沒有影響德雲社在西安的影響力,當年的10月,郭德綱就在西安成功舉辦了相聲巡演,而之後的幾年裡,郭德綱、岳雲鵬、張雲雷等等,都把西安作為了巡演中的必到之地,無論是商演規模、頻次還是票價,在西安,德雲社都是遙遙領先。

郭德綱有意西安再開小劇場,告訴你當年關門的真正原因

如今面對西安觀眾熱情的邀請,郭德綱再次表示願意考慮在西安重啟小劇場計劃,他希望能有一個容納5、600人的一個場地,能有一個交通便利、人口流量大的位置。畢竟德雲社經過多年的小劇場演出實踐,從演出隊伍、節目的調整,到對觀眾口味、需求的把控,都有了一整套熟悉的流程計劃。以德雲社目前演出隊各地劇場“輪崗”的安排,多增加一個西安劇場不在話下,那麼你有合適的場地推薦嗎?大家可以跟帖討論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