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看馮紹峰的《狼圖騰》,確實還不錯

說起來可能有點奇怪,《狼圖騰》是一部有點哀傷的電影。看著失落的一切,草原、狼群、自然,哀傷似乎是最自然的情緒回應,如果你不是感到憤怒的話。對於知青,草原只是人生驛站,時代的鐘聲一響,他們便像突然來臨那樣,策馬離去;而對於遊牧民族,尤其對於狼群,草原就是一切,劇變的草原,讓故土淪落,他們和它們生無所依。

重看馮紹峰的《狼圖騰》,確實還不錯

但《狼圖騰》不是膩膩歪歪的輓歌,狼是狼,人是人,狼性沒被人性綁架。號稱最會拍動物的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之前的倆動物片,《熊的故事》和《虎兄虎弟》,都有人道主義氾濫的毛病,把兇猛動物的性情拍得跟人似的。甜膩的人道主義,會傷害野獸的尊嚴,只適合描畫容易被馴化的物種如貓貓狗狗,或遠離真實的卡通娛樂片。會撒嬌的動物也許最好玩,會賣萌的動物也許最好命,而獸有獸的尊嚴,嚴肅點的動物電影,應拒絕和人道主義牽手。《狼圖騰》裡的狼性,是它最迷人的色彩。

重看馮紹峰的《狼圖騰》,確實還不錯

狼、羊、牧民、草原,構成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生態鏈。在最懂草原的老人那裡,古老的經驗演變為堅定的信仰,他懂得與狼的相處之道,敬畏並尊重兇殘的狼群。外來者,如生產隊和知青,破壞了生態平衡,讓狼性無所依存,鏈條開始崩壞。牧民信奉的經驗,古樸而複雜;外來者信奉的人定勝天,簡單而粗暴。延伸到敘事上,對於導演阿諾,這是個不小的挑戰,《狼圖騰》是他三部動物片中,故事最複雜的一部。成品難稱完美,但輪廓還算清晰,導演不算失手。阿諾接受訪談時說,最終劇本的85%,都受到了原著小說的影響。感謝小說,沒讓法國人的人性氾濫,而讓電影保存了粗暴的狼性。

重看馮紹峰的《狼圖騰》,確實還不錯

馮紹峰飾演的陳陣,迷上了草原狼。他像養狗、養馬一樣,把小狼餵養長大。但草原狼終究不是寵物,它屬於草原,自由才是它的歸屬。牧民對狼,是又畏又敬;場部主任對狼,沒有任何尊重;陳陣擁有少年心性,好奇心重,又無所畏懼,在與牧民、與狼的交往中,他成長著。在大多時刻,他代表了導演,也代表了我們的視角,我們讚美又害怕狼的狼性,對牧民的生活好奇又無知,厭惡又屈從於、甚至利用權力的干預。

重看馮紹峰的《狼圖騰》,確實還不錯

《熊的故事》、《虎兄虎弟》都以情感為線索,動物間的、以及人與動物間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非常明確,是要以情動人。狼性瀰漫的《狼圖騰》,講的是人、動物與自然的關係,主題曖昧而複雜。狼馬大戰的段落,讓人感到熱血;對牧民的遭遇,飽含著同情;對粗暴權力的批判,只點到為止。這讓整片在娛樂性上有所缺失,收尾沒有迎來高潮,觀眾的情緒甚至找不到恰當的出口,但在真實、意義等層面上的突破,讓我們有理由原諒它力不從心的一面,有理由薄古厚今一次,這是到目前為止,阿諾導演的最值得觀看的一部動物電影。

重看馮紹峰的《狼圖騰》,確實還不錯

“電影是等待的藝術”,王家衛一直身體力行地踐行著這樣的創作觀念,一部作品可以磨上數載光陰。阿諾在一定程度上,也在踐行這個理念,養狼、馴狼,拍攝千餘鏡頭,只為捕捉最準確的那一個。經驗總會帶來有效的幫助,拍慣異域電影的阿諾,在指導牧民和內地演員方面,對錶演拿捏得挺靠譜。如果以不那麼苛刻的標準來看的話,馮紹峰、竇驍的表演並沒給電影減分,至少合格完成了任務。

重看馮紹峰的《狼圖騰》,確實還不錯

攝影、美工、配樂,都值得點贊。不過,對於一部關於自然與狼性的電影,整體上的“高大上”,有點太好萊塢了,更粗獷、更自然主義點或許更好。一流的製作水準,讓《狼圖騰》有著狼一樣的尊嚴。假如沒有包上毫無必要的3D之殼的話,那麼它就可以稱為高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