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與太子意見有分歧,讓大臣來評判,大臣直言後卻直接被嚇瘋

歷來都有伴君如伴虎之說,這是毋庸置疑的。因為在古時帝王專制社會里,雖說在朝中為臣是士子們一生夢寐以求的榮幸,然而對於擁有無限權力的帝王,你卻永遠難以猜到未來與死亡哪個會先來臨。尤其是在那些有著極重的猜忌心和心理極其敏感的帝王手下做事時,情況更是如此,比如說朱元璋。

皇帝與太子意見有分歧,讓大臣來評判,大臣直言後卻直接被嚇瘋

朱元璋算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具有非常傳奇色彩的帝王。他年幼時因生活所迫,曾做過乞丐,做過僧人,出身之地位卑賤在歷朝歷代的皇帝中可謂是絕無僅有。不過相比於那些出身於貴族的皇帝,朱元璋的能力倒絲毫不遜色他們。他在當時眾多的元末農民起義軍中,實力雖說不是最強的,但是他卻能笑道最後。最終推翻元朝,建立了明朝。

然而也許是因朱元璋出身低微,心裡始終有著難以擺脫的自卑感。在他登基為帝后,他的性格變得極其多疑,極其敏感。雖說多疑在歷朝的開國皇帝中並非沒有先例,然而有不少皇帝還是能很好地處理好這個難題的,如趙匡胤和李世民等。然而朱元璋卻沒能做到這一點,他甚至還不惜為此製造出很多聳人聽聞的血案。

如曾經有位官員為了要討好朱元璋,在一份給朱元璋的賀表中,讚譽他是“天生聖人,為民作則”。沒想到朱元璋看到了這份本是恭維他的賀表後卻非常生氣,因為他認為生和僧音似,則和賊音似,這是在諷刺他既做過僧人又做過賊寇,於是一怒之下把那個官員砍了。

皇帝與太子意見有分歧,讓大臣來評判,大臣直言後卻直接被嚇瘋

而且他對於自己的兒子太子朱標,也經常這樣調教他。當時朱元璋準備處死一批囚犯,但是為了讓太子得到更好的鍛鍊,他讓太子對此進行復審。然而太子朱標卻是一個宅心仁厚的人,他認為這樣太殘忍了,決定減少一些。於是他就讓大臣袁凱把這個意見去向朱元璋轉達。

朱元璋聽聞報告後,就問袁凱:朕和太子的意見,誰更正確?這可算是一個非常難以回答了問題了,不過袁凱想了想,最終還是巧妙的回道“皇上您執法分明,維護法制;太子愛民,宅心仁厚。”袁凱自認為這樣兩方都不得罪,應該是一個不錯的回答。

皇帝與太子意見有分歧,讓大臣來評判,大臣直言後卻直接被嚇瘋

然而朱元璋聽後,卻非常生氣,他認為袁凱這是在搞兩面派,誰都不得罪就是誰都得罪。於是對袁凱的態度變得非常討厭,這讓袁凱非常的恐懼,為了保住小命,他開始裝瘋,請求辭職回家。朱元璋卻不信,他讓人用木匠扎他身體,“凱忍死不為動”,朱元璋才讓他回家。

但朱元璋仍派人對他進行監視。袁凱的家人只好用炒麵拌砂糖假裝是穢物,扔在地上,袁凱見了當即撿起來就吃。朱元璋這才相信袁凱是真的瘋了,不再派人監視,袁凱因此才得以倖存下來。

由此可見,在皇帝身邊做事,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尤其是在像朱元璋這樣敏感而又殘酷的帝王手下,如果沒有非凡的智慧,想要得以善終是很難以辦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