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择优录取综合能力强的学生

1月4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通知中对自主招生做了10项严格要求,简称"十严格",也被称为自主招生史上"最严"的规定。自通知发布后,网络上开始出现"唯竞赛论"的观点,并预测"自主招生只认五科竞赛,论文专利凉凉了",值得一提的是,网络上率先发布"唯竞赛论"的平台大多是竞赛培训机构。

那么关于1.4号的《通知》,到底透露了怎样的信号呢?我们来看看专家的解读。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关于初审报名条件的原文如下:

"严格报名资格条件。高校要进一步完善自主招生简章,科学合理确定报名条件,强化对学生的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要求,不得简单以论文、专利、中介机构举办的竞赛(活动)等作为报考条件和初审通过依据。对拟认可的赛事证书,要以权威性高、公信力强的学科竞赛为主,并组织相关专家对赛事的科学性、规范性进行认真评估。高校应于2019年1月底前将自主招生简章报教育部备案。"

划重点:"强化对学生的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要求,不得简单以论文、专利、中介机构举办的竞赛(活动)等作为报考条件和初审通过依据"。

专家解读:教育部对论文、专利的审查进一步严格,

并不表明论文专利完全没有机会,原因有二:

其一,根据教育部2014年《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以及历年发布的文件精神,高校自主招生选拔的是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考生。除了各项竞赛之外,论文专利等是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重要体现。

其二,每年全国五大学科竞赛获得高级别奖项人数也仅仅是几千人,2018年自主招生初审通过人数为10万余人。这组数据对比,很显然说明并不是所有的自主招生学生都是通过五科竞赛通过初审,"唯竞赛论"从数据上也是经不起推敲的。所以没有竞赛奖项的考生还是需要依靠论文、专利、研究性学习等综合性的材料组合胜出。

不过,愈加严格的审核标准对论文专利的含金量和原创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学生材料组合的丰富性提出了要求。

教育部要求高校"不得简单"把论文专利作为依据,这意味着,在初审环节,高校会全面地考量学生材料的含金量、丰富度和真实性,也就是初审材料"赋分制",每一项材料都会根据含金量进行赋分,所以学生和家长也"不能简单"的寄希望于一篇论文通过初审,更"不能简单"的托人代写代发论文。正确的做法是更加全面的准备初审材料组合,包括但不限于论文、课题研究报告、大学先修课证书、权威竞赛证书、文学作品等材料。

事实上,2017年,教育部就发过类似的文件(2017年教育部"自招五严格"原文https://gaokao.chsi.com.cn/gkxx/zszcgd/dnzszc/201704/20170413/1596445475.html),文件中提到"试点高校要结合本校相关学科、专业特色及培养要求,科学合理确定报名条件,突出对学生的学科特长和能力要求,不宜简单以赛事证书、发明、专利、论文等作为报名条件。"在2018年自招初审中,仍有非竞赛学员通过丰富的创新性材料组合通过了初审。因此不用过度解读政策,更不要被一些竞赛培训机构的营销软文乱了自己的阵脚。

最后,不论是自主招生政策如何变化,要想在自主招生中脱颖而出,必须从进入高中就开始准备,参与到具有含金量的赛事活动和创新课题中,从材料的"质"和"量"两个方面为自己创造优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