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躁動 你上車了沒?

開年至今,“新基建”一詞最火。近日相繼爆發的5G、特高壓、工業互聯網等題材都屬新基建範疇。

說起來,“新基建”一詞始於去年年末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會議上提出,新型基建投資或將成為穩投資、穩經濟的重要支點。//

“傳統基建”是以“鐵公基”為主導的傳統基礎設施建設模式,而“新基建”更偏重於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代表未來轉型升級方向的基礎設施領域。

2019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明確,基建的重心不再是房地產,而是“城際交通、物流、市政基礎設施,以及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昨日(1月14日),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接受央視等媒體採訪時表示,今年將圍繞“建設、改造”這兩個關鍵詞加大投資力度。“建設”的重點有五個方面,“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居於首位,包括推進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建設,加快5G商用步伐。“改造”即加大製造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

事實上,再來回顧去年11月問世的科創板,其對照面向上市的5大行業正是新基建的範疇,顯然就是一個為“新基建”提供融資的平臺。

“新基建”躁动 你上车了没?

那麼今天,就帶著大家梳理一番新基建所涉及的幾個細分領域的行業前景。0 1 5G

上週,工信部部長表示,將在今年進行5G商用推廣,也將在一些地區發放5G臨時牌照,讓大規模組網能夠在部分熱點地區率先實行。

華泰證券認為,臨時牌照發布印證政策推動5G商用的積極態度,極大地提前市場對於5G預商用的預期,預計5G臨時牌照有望於今年一季度正式發放。

對比3G和4G來看,三大運營商在3G上合計投入1.587萬億元(2009-2013);在4G上累計投入1.459萬億元(2014-2017);回到5G,因其支持更多場景,生命週期會更長,根據信通院測算,我國5G在商用後的第四年(2023年)網絡設備支出達到最大,之後開始下降。如果考慮更長的生命週期,預計5G建設週期的十年內,運營商用於網絡設備的支出將達到2.64萬億。

另外,“臨時牌照”是3G、4G時代未曾有過的做法;對此,中泰證券認為,5G臨時牌照的新做法意味著電信行業改革的潛在可能,而主角可能是廣電。

2018年11月,廣電總局的“智慧廣電”會議透露,工信部已同意廣電網參與5G建設,國網公司正在申請移動通信資質和5G牌照。

中泰證券指出,廣電國網公司在5G時代的介入將引發行業格局的重大變化和改革的可能,並推演了四種可能:

(1)保持原有格局不變,三大運營是5G運營主體,廣電作為第四大運營商只有固網牌照,沒有移動通信牌照。

(2)廣電獲得5G牌照,引入非運營商的戰略投資者,成立移動通信投資運營主體,形成5G市場的四大運營商。

(3)大範圍的行業重組,形成2+2模式。從頻譜分配的角度推演,廣電5G引入中國移動,中國聯通與中國電信合併或者共建共享,最終形成雙寡頭的格局。

(4)其他情況。

關注方向上,中泰證券指出:

從資本開支週期的邏輯上看,高度集中的主設備商份額穩固,受益最為直接和確定,建議長期重點關注烽火通信、中興通訊

中國鐵塔。

從網絡技術變革引發細分領域彈性的邏輯上看,小微形態基站滲透率將持續提升,重點關注天邑股份以及京信通信、摩比發展、通宇通訊、盛路通信等有望向小基站轉型滲透的原獨立天線廠商。

網絡側架構CU和DU分離,前傳和回傳高速光模塊規模明顯提升,關注電信網高速光模塊潛在供應商光迅科技、中際旭創、新易盛、天孚通信等。

5G需複用存量站點,輕型化小型化壓力和大規模天線新需求,對射頻和天線在質和量兩個方面提出挑戰,重點關注介質波導濾波器對金屬腔體濾波器部分替代背景下,國內龍頭廠商東山精密北斗星通。0 2

特高壓的上一次炒作是在2018年9月,當時是源於國家能源局印發《關於加快推進一批輸變電重點工程規劃建設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將加快推進9項輸配電重點工程共涉及“七交五直”12 條特高壓線路,預計核准開工時間在2018年四季度至2019年,合計輸電能力為 5700萬千瓦。

這標誌著2015年以來沉寂已久的特高壓項目重新啟動。同時,廣發證券估算2018年《通知》規劃的12條特高壓工程涉及金額近2000億元。

“新基建”躁动 你上车了没?

從歷史數據上來看,特高壓的核準開工也具有一定的逆週期特點。2015年是特高壓核准開工的一個小高峰,隨後核准量逐年下降。從目前的時點來看,如果經濟增長面臨一定的壓力,那2019年,尤其是2019年上半年將迎來特高壓項目核准開工的又一個高峰期。

“新基建”躁动 你上车了没?

2018年11月20日,國網電子商務平臺發佈青海河南、陝北-武漢±800kV 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第一次設備招標採購項目,預計2019年一月份公佈中標結果;整體來看,特高壓項目進展順利。

同年12月月 25日,國家電網相關負責人表示: “國家電網公司將積極引入保險、大型產業基金以及送受端地方政府所屬投資平臺等社會資本參股,以合資組建項目公司方式投資運營新建特高壓直流工程,共促電網發展,共享改革成果”。引入社會資本,多渠道籌集電網建設資金,無疑將有望進一步促使電網建設高質量發展。

關注方向上,中信證券建議:

1、關注佈局電網全環節、投資 IGBT 領域、業績成長穩健的自動化設備與軟件龍頭國電南瑞;

2、特高壓 GIS 龍頭並注入資產優化中低壓配網布局的平高電氣

3、特高壓換流閥“雙寡頭”之一、配網設備主要供應商的許繼電氣;

4、充電網技術領先、充電利用率跨過盈利平衡點且已與兩網開啟“混改”合作的特銳德。0 3

工業互聯網發酵於2018年2月,自那時起,工業互聯網持續發佈了一系列的產業政策,產業界紛紛積極響應參與,各大廠商提出自身的工業互聯網發展規劃,此後工業互聯網成為中國科技產業重要的新發展方向之一。

“新基建”躁动 你上车了没?

展望2019,工信部在2019年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對工業互聯網的任務部署集中在兩個方面:

(1)深化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範,培育基於工業互聯網平臺示範應用。2019年,工信部將繼續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推動43個平臺測試項目實施,並加強省部級合作,再遴選一批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示範項目。

(2)加快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二級節點建設,引導企業打造標杆網絡。目前,航天雲網、北汽福田、徐工信息等企業正在開展所在行業二級節點的建設,2019年工信部將繼續推動國家頂級節點建設。按照規劃,到2020年,至少要形成5個頂級節點,全國標識註冊數量超過20億。

建議關注:

1、網絡體系建設:包括工業企業內網改造升級、工業企業外網建設、工業領域全面部署 IPv6、構建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的星網銳捷、東土科技、紫光股份。

2、平臺體系建設:包括裝備和自動化企業、領先製造企業、工業軟件企業以及信息技術企業等承建主體,東方國信、漢得信息、黃河旋風。0 4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中國人工智能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達到4.28萬億元,較之2018年增長逾70%。

“新基建”躁动 你上车了没?

目前,多項國家政策出臺推動人工智能產業在國內快速發展,AI+場景正在逐步落地;同時在金融、交通、安防等領域,人工智能相關技術的滲透率正在快速提升。

1月9日,CES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而CES也是人工智能是最重要的主題之一,是消費類電子產品乃至科技領域發展的方向標,參展的新技術、新產品主導著全球科技產品在接下來一年的發展趨勢。

在此次展會上,AI 音箱成為焦點,三星、索尼等廠商都展出了自家的智能音箱產品。1月14日,蘋果公司宣佈,智能音箱HomePod將於1月18日在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市場發售,定價2799元。

根據科技地平線統計,亞馬遜 Echo 智能音箱的出貨量超過1億臺,市佔率高達74.7%,谷歌的 Google Home 以24.6%市佔率排第二,增速高達187%。

除智能音箱外,語音翻譯機和 8K電視也是今年新熱點。IBM、網易、科大訊飛等廠商都紛紛推出自家最新的翻譯機產品,佈局 AI語音翻譯賽道;8K 電視方面索尼和TCL各自發布了最新的8K電視產品Z9G和X10,華為海思則為主流電視廠商提供8K芯片。

建議關注:

1、智能音箱:創維數字、國光電器、歌爾股份;2、AI語音翻譯:科大訊飛。0 5

物聯網技術被美國列為未來40大前沿技術之首,成為歐美髮達國家經濟發展的強大驅動力;目前,我國物聯網發展也在提速。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18-2023年中國物聯網行業細分市場需求與投資機會分析報告》預計,到2018年,中國物聯網市場規模將達到 2.05 萬億元,增速達到 74%。預計到2022年,市場規模將超過7.24萬億元。

“新基建”躁动 你上车了没?

下游來看,按照產業成熟度排序,連接數較大的場景分別為:公共事業(水錶 2.2 億、氣表 0.94 億、熱表 5000 萬)、消防(煙感 1億、消防栓 1000 萬)、市政管理(路燈 5000 萬、井蓋 3000 萬、環衛 1000 萬)等場景。

“新基建”躁动 你上车了没?

工信部表示預計到 2020年物聯網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包括感知製造、網絡傳輸、智能信息服務在內的總體產業規模突破 1.5萬億元。預計到 2021年,物聯網產業規模將達到2.13萬億元,年增長率為 23.73%。

近日,據全國信息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網站消息顯示,多項物聯網(IOT)安全技術的國家標準正式公佈,自2019年7月1日起實施;與此同時,“2019首屆中國物聯網安全高峰論壇”將於1月19日在北京四季青中關村軍民融合產業園召開。

建議關注:

日海智能:公司完成了模組—中間件—終端—雲平臺—解決方案的完整產業鏈技術佈局,並在智慧城市領域首先逐步落地產品與技術。

高新興:2017年收購中興旗下子公司中興物聯,從公共安全、通信企業向物聯網轉型。

本文源自選股寶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