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融發展史看互金行業未來,其社會價值越發得到認可

中國的金融發展,經歷了從貝殼、金銀到紙幣,再從票號、錢莊到銀行的階段。然後,“互聯網+”出現了,+自行車變成了共享單車,+打車變成了滴滴,+支付變成了支付寶,+金融變成了P2P。

來看看金融的發展:

01貨幣

從貝殼到紙幣

最早的人類社會沒有貨幣,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出現了貨幣,後來逐步進化出價值符號、信用貨幣。金融業也從無到有,進化出投資銀行、商業銀行和央行。

從金融發展史看互金行業未來,其社會價值越發得到認可


從金融發展史看互金行業未來,其社會價值越發得到認可


從金融發展史看互金行業未來,其社會價值越發得到認可


根據現在考古的發現,早在公元前700年左右,中國的商朝、古希臘小亞細亞地區,人類就已經發明瞭各種貝殼金屬之類的貨幣,代替了過去的以物換物,大大的促進了商品的流通,促進了人類經濟發展。

從金融發展史看互金行業未來,其社會價值越發得到認可


從金融發展史看互金行業未來,其社會價值越發得到認可


從金融發展史看互金行業未來,其社會價值越發得到認可


從金融發展史看互金行業未來,其社會價值越發得到認可


從金融發展史看互金行業未來,其社會價值越發得到認可


02 金融

從錢莊到銀行


在19世界中後期,錢莊、票號等不斷髮展壯大,而且除了匯兌、貨幣兌換等簡單業務外,還逐漸開辦起存款和放款業務。有點類似於今天的銀行。

從金融發展史看互金行業未來,其社會價值越發得到認可


不過,票號和錢莊業務相對單一,規模也較小,滿足不了當時的經濟需求。於是,外國銀行趁虛而入。

1864年,外國在華設立了第一家銀行——英國麗如銀行。直到1896年,中國人才創辦本土第一家銀行——中國通商銀行。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的成立,標誌著全國統一的金融體系基本形成。

從金融發展史看互金行業未來,其社會價值越發得到認可


03 互聯網金融

從傳統金融到P2P網貸


進入21世紀之後,隨著互聯網技術席捲而來,貨幣也逐漸走向數字化。用人話說就是,以前一張毛爺爺花出去都心疼,而現在不過是賬號裡悄悄少了位數字。

互聯網金融熱潮衝擊了中國金融業,使原來穩穩當當賺錢的傳統銀行、保險與券商都不得不面對新的挑戰,表現出創新活力,同時也大大推動了金融改革,尤其是突破了許多原來對民間金融的限制。

從金融發展史看互金行業未來,其社會價值越發得到認可


我國互聯網金融萌芽在2005年以前,這一時期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金融形態尚未出現,主要是傳統的金融機構簡單的把金融業務搬到互聯網上,利用互聯網開展業務,即最初的網上銀行。

2005年電子商務迎來了集中爆發期,第三方支付平臺就像雨後春筍一般出現。網絡支付的筆次迅速達至天文數字,網絡賬戶及其交易呈現出“宇宙大爆炸”的能量。現在出門只要帶個手機就能走天下。

2007年互聯網金融另一標誌性業務形態——P2P網貸開始出現,由於利率市場化及金融脫媒的趨勢加速,進入2010年以後,P2P網貸呈現快速增長態勢。2014年,“互聯網金融”一詞首次進入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沒媽的孩子,終於等來官宣。

04 行業政策

從散養到監管

從發展緩慢到野蠻生長,巨大的機遇背後也隱藏著巨大的危險。P2P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但同時也有許多平臺打著互聯網金融的幌子招搖撞騙,攪得整個行業雞犬不寧。

從金融發展史看互金行業未來,其社會價值越發得到認可


2015年7月,十部委聯合發佈《互金指導意見》,P2P行業迎來實質性監管。2016年8月,四部委聯合發佈《網貸暫行辦法》劃定13條紅線,尤其明確了小額分散。

2017年8月,網貸行業“1+3”(一個辦法三個指引)制度框架搭建完成,初步形成了較完善的制度政策體系。

2018年8月,監管部門下發網貸108條,進一步推進合規檢查工作。隨著銀行存管、備案、信息披露等合規政策落地,行業的發展方向也更加清晰。P2P網貸的出現是必然,而且合規發展的時代已經臨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