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是否”:國有企業黨委會重大事項決策的唯一遵循

國有企業黨組織發揮著企業政治核心和領導核心的重要作用。對於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行法人治理結構的國有企業,更是需要將黨建內容寫入《公司章程》,以確保黨的領導和建設在企業中得到充分體現和切實加強。

推進“三重一大”等重要決策,需要黨委會前置研究。通過法定程序使黨組織的正確主張成為企業的決策部署。雖然各個企業、每個議案都各不相同,涉及問題林林總總,但是,萬涓歸流,所有事項都需圍繞“五個是否”展開討論。

1.是否符合黨和國家路線方針政策。

國有企業應是黨和國家路線方針政策的擁護者,是“四個意識”的堅定執行者,企業經營管理的重大問題決策不得與黨和國家路線方針政策相悖。

2.是否符合國家法律法規。

在依法治國的大前提下,依法治企是必經之路,國有企業應是合法經營的楷模,經營路線、問題決策是否符合國家法律法規,也是企業領導班子是否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體現。

3.是否能夠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國有資產不是“唐僧肉”,不容侵佔流失。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指出,國有企業黨組織對國有企業資產的保值增值負有重要責任,企業經營活動的開展也必須此為衡量。

4.是否符合社會公眾利益和能否保障職工群眾合法權益。

“密切聯繫群眾”是黨的“三大作風”之一,國有企業的基因註定其具有特殊的社會使命,許多決策雖然是經營管理範疇,但卻也要顧及社會公眾利益和人民大眾的合法權益,切不可脫離群眾,罔顧民生,造成社會不穩定因素的產生。

5.是否能夠保證企業改革發展的正確方向。

“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國有企業黨組織發揮著“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重要作用,全國改革一盤棋,國有企業理當立標打樣,要與改革總目標同向先行。

為提高國有企業黨委會決策效能和質量,對提交企業黨委會會議先行研究討論的重大事項需要圍繞以上“五個是否”進行前期調研論證、 穩定風險評估,圍繞“五個是否”形成結論性意見,並將調研報告、穩定風險評估報告及其它要件一併交會議主辦部門備存。對於不需調研或穩定風險評估時,也需圍繞“五個是否”編寫“不需調研或穩定風險評估的說明”,提交會議主辦部門存檔。同時會議召開要保證程序規範、手續齊全、資料完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