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名後市值縮水近400億 歐菲科技再次更名能拯救股價?

A股公司更名從來不是新鮮事,並且對於大多數投資者來說,除了由於借殼上市進行的更名,通常情況下更名往往有炒作的意味。

2017年10月24日,歐菲光公告,公司擬將證券簡稱相應變更為“歐菲科技(002456)”,公司證券代碼002456保持不變;2019年1月9日晚,歐菲科技發佈公告稱,因公司光學業務佔比持續提升以及公司實現全球化佈局及集團化管理運作,擬將公司中文名稱變更為“歐菲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證券簡稱相應變更為“歐菲光”。

也就是說,“歐菲光”2017年10月改名為“歐菲科技”,最近“歐菲科技”又打算改回“歐菲光”,前後改名僅間隔一年多,而且公司的主營業務和控股股東均為發生改變,不得不說有些兒戲。

更名后市值缩水近400亿 欧菲科技再次更名能拯救股价?

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歐菲科技的股價下跌了60%。截至2019年1月11日收盤,歐菲科技股價較其高點下跌60.08%,市值蒸發近400億元。不過也可以看出,2017年10月24日之後,股價還是有過上漲的,最高超過26元。最近又打算把名字改回去,莫非是為了扭轉股價頹勢?

而提到公司改名,智研君首先想到的還是幾年前得一隻股票——匹凸匹,後來改名叫岩石股份,現在已經是ST岩石(600696)了。提到這隻股,相信老股民都不會忘記,當年為了蹭“P2P”的概念熱度,生生把股票簡稱由“多倫股份”改成“匹凸匹”。至於理由,當時多倫股份公告表示公司擬業務轉型,“立志做中國首家互聯網金融上市公司”。這一消息發佈後,多倫股份連續錄得6個漲停,漲幅接近八成,而同期業績並沒有大幅提升。所以很多投資者一提到證券簡稱更名就想到炒作也是有道理的。

2018年7月,上交所公司監管部徐明磊曾公開表示,“從目前觀察到的情況看,越喜歡改名字的上市公司,除了那些主業真正已經變更的以外,可能出現問題的概率會越大”。

根據i問財統計,2018年共有137家上市公司發佈更名公告(不包含st股)。更名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門,有說改名能增強企業的戰略意識的,有說改名是公司整體發展戰略及實際經營管理需要的,還有說改名有助於完善公司組織架構、展現公司良好形象的,等等。

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認為,上市公司更名需分兩方面看,一些企業確實存在業務、定位變更而更名的需求,但也有不少案例顯示更名的背後是對概念、熱點的炒作,這也需要投資者理性看待。

付立春表示,面對上市公司更名的情況,一方面需要監管部門關注其背後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也需要投資者理性看待這一行為,更關注企業的經營和基本面,而不是單純的名稱變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