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等白酒跌停,白馬股遭外資減持,中國股市結構性投資機會在哪

引言:當茅臺、五糧液等白酒股紛紛跌停,價值投資的理念在中國股市似乎再一次受到衝擊,白馬股到底怎麼了?我們在A股市場到底應當如何進行投資?

茅臺等白酒跌停,白馬股遭外資減持,中國股市結構性投資機會在哪

為什麼說「白馬股」有投資價值

白馬股指本身具有一定實力、經營業績良好且穩定、有較好成長性的股票。在年報披露時期,還特指已經公佈年報且具有上述特徵的股票。相對於黑馬股而言,基於業績與成長性的個股升勢更持久,特別是業績優良、送配優厚的白馬股更易於投資者把握。因為白馬股的有關信息已經公開,業績較為明朗,很少存在"觸地雷"的風險,內幕交易、黑箱操作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同時因為兼有業績優良、高成長、低風險的特點,因而具備較高的投資價值。

投資者在甄別白馬股時標準通常有以下幾方面:業績的優良性、業績的穩定性、業績的成長性、業績的真實性、業績的含金量、股本的擴張力、持續的新資金介入、行業中的地位

白馬股到底怎麼了

外資在10月12日開始減持白馬股

,包括貴州茅臺、中國平安、五糧液、海康威視、恆瑞醫藥淨流出額居前。而在10月26日,即上週,僅中國平安外資還在淨買入之外,其餘一些白馬股外資仍在拋售。而茅臺公佈的三季報業績不及預期,對於包括白酒在內的抱團股又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抱團股可能有擁擠交易的風險。

白馬股在2017年走出了強勢行情,但是現在與2017年不同的是,白馬消費股的兩個相對優勢在逐漸喪失

第一,業績相對優勢喪失:在2016-2017年,消費白馬的業績增速一路向上,而成長股的業績增速更多處在維持穩定的水平,甚至有很多呈下滑趨勢,所以從相對業績的角度,市場投資風格更有利於價值藍籌,即白馬股。

但是進入2018年,消費白馬股尤其是可選消費股,包括茅臺在內的績優白馬股業績增速大幅回落,業績的相對優勢較2017年逐漸喪失。

第二,估值相對優勢喪失:2017年,根據央行數據,外資持有A股規模大增5500億,偏好方向主要集中在消費白馬,而經過拆分過去一年所有行業漲跌幅中EPS和估值的貢獻我們發現,恰恰只有以家電和食品飲料為代表的消費白馬股的估值在持續提升。

進入2018年,外資持有A股規模的增長大幅放緩,進入10月份,外資甚至紛紛減持白馬股,而由於A股流動性最重要的關鍵詞就是海外資金流入流出的頻繁交替,白馬股的資金面壓力徒增,估值相對優勢驟減。

因此,在業績和估值具備相對優勢的17年,白馬消費股在趨勢和估值兩方面都優勢明顯,而進入2018年,這兩大相對優勢都有邊際上明顯減弱,白馬消費股的行情走跌也在情理之中。

結構性投資機會在哪

結合當前的企業盈利和估值水平,我們維持A股已經進入歷史性底部區域的判斷,判斷市場何時起來我們認為可以跟蹤的指標是M2增速與名義GDP增速差額。

針對企業盈利,考慮到中週期和庫存週期的影響,當前的企業盈利與2004-2005年較為類似,但不同之處在於傳統行業龍頭市佔率提升之後使得盈利波動更為平滑,無論是ROE還是淨利潤同比,一是絕對值仍處高位,二是邊際波動處在正常範圍。針對估值,以上證綜指為錨,當前的估值水平接近歷史最低,進一步結合企業盈利狀態,動態估值更低。

通過歷史覆盤,我們發現市場底往往領先經濟底,短則一個季度長則三個季度,因此僅僅因為經濟下行而看空市場顯然是不合適的。實際上,我們發現當M2增速與名義GDP增速差額由負轉正時市場底會出現。考慮到經濟邊際波動和穩增長政策,後續M2增速和名義GDP增速差額轉正可能性較大,從中期視角來看,我們繼續維持A股已經進入歷史性底部區域的判斷。

當前就結構而言,我們認為主要有三條關鍵線索,其一是新一輪朱格拉週期背景下先進製造的資本開支加速擴張,如雲計算和5G;其二是穩增長政策背景下週期類行業的盈利持續性預期上修,繼而觸發板塊修復上漲,如銀行、地產、建築等;其三是通脹中樞抬升背景下經濟後周期類行業景氣迎來趨勢性改善,如農業、石化、油服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