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之基石秦漢王朝(七)秦王朝的末日

張良歸順劉邦之後,多次獻計並幫助劉邦順利拿下武關,直逼咸陽。與此同時,趙高在朝廷內部指鹿為馬,殺害忠良,隨後又發動政變殺掉秦二世胡亥,卻被自己新立的秦王子嬰所殺。此時秦朝氣數已盡,武關被攻陷後咸陽無險可守,子嬰被迫向劉邦投降。曾經無敵於天下的大秦帝國,就這樣十五年二世而亡。那麼張良在歸順劉邦之前都有哪些傳奇的故事,趙高又是如何在朝廷內部興風作浪的呢?

漢初第一謀士張良終於登場了。其實張良早在我們的故事第一集就曾經露過面。這位戰國時期的韓國官二代,找了個狙擊手在博浪沙用大鐵錘偷襲秦始皇失敗,隨後隱姓埋名躲了起來。這一躲就是十年。

雖然在這十年沒做啥事,但張良的故事,更應該說是傳說倒是不少。最著名的就是他和黃石老人的故事。據說有一天張良在橋頭碰見個老頭,老頭自己把鞋子扔了,然後使喚張良給他穿上。張良覺得這老頭傻的可憐,頓時產生了尊老愛幼的惻隱之心,幫老頭撿了鞋子並且幫他穿上。結果老頭給張良賣個關子,約他明天早晨在橋頭喝早茶。張良一臉懵比的來了之後,發現老頭已經在橋頭打太極了,還抱怨說你們年輕人怎麼這麼不守時,五天後再約。五天後,張良又遲到了,於是再約五天。又過了五天,張良直接抱著被子來橋頭守了一宿,終於在天矇矇亮碰見了老頭。老頭一看這年輕人靠譜,就手扔給他一部《太公兵法》,告訴他“十年後天下大亂,你會用這本書治國安邦,十三年後濟北谷城山下的黃石就是老夫。”然後揚長而去。

華夏之基石秦漢王朝(七)秦王朝的末日

研究了十年的《太公兵法》,張良終於等來了陳勝吳廣揭竿而起的那一天。於是他亮出了自己韓國貴族的身份,召集了一幫人造反。他自己也明白槍打出頭鳥的道理,自己並沒有稱王,而是帶著大夥投奔當時的楚王景駒。沒想到在去楚國的路上,張良碰見了剛剛被雍齒趕走,氣的滿世界找救兵的劉邦。兩人一見如故,張良給劉邦講《太公兵法》的用兵之道,劉邦嘖嘖稱讚(真是流氓會武術,擋也擋不住啊),漸漸的張良就有了跟著劉邦混的想法。

張良畢竟是韓國貴族,眼看著其他諸侯國紛紛復辟,關東地區就缺一個韓國。他向當時掌管楚國實權的項梁建議,讓韓國宗室韓成做韓王,撥一批兵馬去復興韓國。項梁沒多想就答應了張良,於是張良興沖沖的輔佐韓成去韓國過家家去了。可是,只有一個會出主意的張良帶著一群蝦兵蟹將哪裡是秦軍的對手,天天被秦軍追著到處跑。跑著跑著,終於碰見個熟人,當年一起談兵法的劉邦。那就不用到處跑了,跟著老哥們一起幹唄。就這樣,張良搖身一變,成了劉邦的謀士。

有了張良和酈食其兩位頂級謀士的相助,劉邦的西征之路變得更加順利,兩個人也總是在一些關鍵時刻獻上自己的計策和想法。劉邦大軍拿下南陽之後,南陽太守率大軍退守宛城。劉邦本來不想啃宛城那塊硬骨頭,打算用老路子繞道前行。張良勸阻劉邦說,如果不拿下宛城,前有咸陽方向上的秦軍,後面宛城軍隊也會殺出來,把自己做成夾心餅乾。劉邦聽從了張良的建議,率大軍掉頭向後,再次包圍宛城。

南陽太守被劉邦的回馬槍殺得措手不及,一時想不開就準備自殺殉國。手下謀士陳恢趕緊奪下南陽太守手裡的刀,說自己有辦法救他。於是陳恢來到劉邦陣中,告訴劉邦:“如果你逼殺了南陽太守,你前方的城池所有守將都會誓死抵抗,否則南陽太守就是先例。但是如果你接受南陽太守的投降,並且優待俘虜,這也是給前面的郡縣樹立了一個榜樣。這樣你就可以繼續西征,並且暢通無阻。”劉邦覺得陳恢說的有道理,就接受了南陽太守的投降,並且封他為殷侯,封陳恢為千戶。

這樣一來,劉邦不但解決了宛城的問題,而且其他郡縣一看南陽太守投降後還能被封侯,無不望風而降。劉邦一行就這樣順利的攻城拔寨,而且未來的西漢丞相王陵等人也在此時加入劉邦的楚軍。於是這支隊伍很快的逼近了秦都咸陽的南大門,武關。

就在此時,劉邦突然收到了一封來自趙高的信,說要與他平分天下,把關東土地分給劉邦,自己統治關中地區。劉邦頓時丈二和尚摸不到頭腦,這是咋了?因為,秦二世死了。

就在陳勝吳廣扯旗造反,關東地區殺得雞犬不寧的日子裡,秦朝宮廷內部也是鬧的雞飛狗跳。而一手導演這一出亂象的,就是當年在沙丘擁立胡亥即位,矯詔殺死扶蘇等人的趙高。

趙高走上權利的巔峰大概歸結為三步。第一步,殺害李斯,獨攬大權。

雖然李斯也是沙丘政變的重要參與者,秦二世胡亥的擁立者,但他畢竟不是主謀。李斯為秦始皇統一中國,尤其是秦朝各種制度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最重要的一點,李斯除了在沙丘有點被豬油蒙了心外,其他時候還是為大秦帝國繁榮昌盛而努力貢獻的。然而秦二世即位之後,完全沒有當年秦始皇的英明神武和努力工作。加上趙高天天哄著秦二世玩,讓他享受生活,自己則是越爬越高。於是,李斯跟趙高和秦二世就慢慢的分道揚鑣,尤其是跟趙高,逐漸從一條船上的戰友,變成了道不同不相為謀的路人。

李斯看不慣趙高,趙高更看不慣李斯,尤其是看不慣李斯那副天天道貌岸然,要求秦二世要治理好國家的正經樣。秦二世則是覺得當個皇帝就應該享受,也懶得聽李斯天天倚老賣老,到處教訓自己。李斯一急眼,就直接挑白了,提醒秦二世要小心趙高這個小人。這一下,趙高對李斯就起了殺心。李斯本來也是混跡政壇的江湖老手,卻在晚年犯了致命錯誤,沒看清楚趙高的嘴臉,還託趙高幫忙安排時間跟秦二世見面。趙高正好利用這麼個機會,專門挑著秦二世玩的開心的時候,告訴李斯現在皇帝有空,你趕快來說正事。李斯就這樣傻乎乎的來見了幾次秦二世,不但掃了皇帝的雅興,還讓秦二世對李斯產生了厭惡之心。趙高看到了這一切,知道自己動手的時機到了。

殺李斯的理由是什麼?關東的義軍。因為李斯的長子李由本來是三川太守,屬於楚國地段,後來在與楚軍的對戰中被劉邦的大將曹參所殺。趙高編造的理由是李由不但不抵抗,反而聯合關東反賊,要不是他當內鬼,關東尤其是楚地的起義軍為什麼如此猖狂呢。李斯自然要給自己的兒子洗冤,可是趙高真正要除的就是李斯,於是李斯也被牽連入獄。趙高不但將李斯屈打成招,還多次假冒秦二世使者看望李斯,只要李斯翻供就往死裡打。結果,等到真正的秦二世使者去問李斯實情的時候,被打怕了的李斯不但不翻供,還全部承認了自己罪行。秦二世一看,李斯一家聯合起義軍的叛國罪成立,就按照趙高的意思將李斯腰斬於鬧市,並夷三族。

就這樣,郡縣制的推行者,小篆的創造者,法家思想集大成的一代名相李斯,就這麼糊里糊塗的丟掉了自己的性命。臨死前,李斯抱著小兒子感慨到:再也沒法跟你一起牽著家裡的大黃狗去抓兔子了。

趙高走上權利巔峰的第二步:指鹿為馬,剷除異己。

華夏之基石秦漢王朝(七)秦王朝的末日

其實在李斯被殺之前,已經有不少秦朝的重臣提前一步去地下給秦始皇彙報工作去了。最著名的就是前任丞相馮去疾和他的兒子,秦朝大將馮劫。這兩位也是給秦二世直言進諫,結果很快就被趙高找個理由弄進了大牢。馮氏父子不甘受辱,選擇了自盡,省的活受罪。後來李斯死後,又有不少重臣收到排擠,例如我們前面提到的秦朝救世主章邯。章邯鉅鹿之戰失敗後,派副將司馬欣到咸陽請罪,結果趙高百般阻攔,司馬欣根本見不到秦二世。章邯明白自己如果堅持下去的話,李斯就是前車之鑑,於是率領二十萬秦軍投降了項羽。

然而,趙高剷除異己的巔峰之作,則是一場動物識別大會。有一天,趙高牽著一頭梅花鹿來到秦二世面前,說要獻上一匹難得的千里馬。秦二世雖然昏庸,但畢竟不是傻子,鹿和馬還是分得清楚。他笑著對趙高說,丞相開什麼玩笑,這分明就是一頭梅花鹿。趙高竟然堅持說這是一匹好馬,還問朝堂上的大臣們,你們說這是鹿還是馬?沒想到好多大臣都同意趙高的說法:這是一匹絕世千里馬。也有幾個大臣說了實話,這是一頭鹿。當然,還有幾個低頭不說話的,這樣既不會得罪趙高,也不用昧著良心胡說八道。

最後,秦二世自己暈了,他開始懷疑自己的眼睛,明明是頭鹿,大家都說是馬,難道自己已經連馬和鹿都分不清楚了?然而,更令他想不到的是,那些說實話的大臣們,再也沒能出現在他的眼前。

趙高走上權利巔峰的第三步,也是終極任務:發動政變,刺王殺駕。

別管宮裡怎麼鬧騰,關東義軍的勢力則是越來越大。沒過多久,兩耳不聞窗外事的秦二世,還是知道了鉅鹿慘敗,王離被俘,章邯投降,劉邦逼近武關的消息。此時的秦二世開始明白,自己被趙高給騙了,原來李斯,馮去疾等人的話才是真的。他開始質問趙高,要求趙高給他一個解釋。

趙高怕了,這樣下去,自己絕對沒有好果子吃,不如先下手為強。於是,趙高派自己的女婿閆樂帶兵進宮,直接殺向秦二世的寢宮。此時,宮裡的人大部分都是趙高安排的,剩下的一些太監保安啥的,也自然不是閆樂手下秦兵的對手。當秦二世見到閆樂拿著武器站在自己面前的時候,他知道一切都晚了。他問閆樂為什麼要殺他,閆樂告訴他:“你昏庸無能,不應該做天下的皇帝。”秦二世問閆樂能否饒自己一命,得到否定的回答後,他拿起了刀,結束了自己的一生。不知他將如何在地下面見秦始皇,扶蘇,以及許許多多被他親手殺掉的兄弟姐妹們。

好了,該死的都死光了,趙高終於走上了權利的頂峰。趙高也明白,此時自己唯一的對手,就是關東的義軍了。於是他一方面給劉邦寫信求和,想跟他平分天下,另一方面,他也想過一把皇帝癮。可是,當他表達自己想稱帝的想法時,迎接他的只有沉默,連當初跟他一起指鹿為馬的大臣都不支持他。趙高知道,看來天下不應該屬於他,於是他找了一個此時可以統治大秦帝國的宗室成員:子嬰。

華夏之基石秦漢王朝(七)秦王朝的末日

子嬰是誰,更確切的講子嬰他爹是誰?答案眾說紛紜,就連司馬遷老爺子在《史記》裡都給他安排了好幾個爹。最常見的說法是,子嬰是秦始皇長子扶蘇的兒子。不過我對這個說法是深表懷疑的,因為秦二世胡亥殺了扶蘇,還殺了他所有的兄弟姐妹,幹嘛要留下扶蘇的兒子給自己挖墳?而且子嬰在秦二世要殺蒙恬蒙毅兄弟時,曾經上書勸阻,如果是扶蘇的兒子,那時候應該自身難保才對。也有人說子嬰是秦始皇弟弟的兒子,年齡比較合理,地位也比較說的過去。不過別管他是誰的兒子,他的秦王宗室身份是沒錯的,而且他幸運又不幸的被趙高選中了。

趙高給他準備的位子卻不是皇帝。他告訴子嬰,現在關東各國已經復辟,天下不再統一,你也就別當皇帝了,不如低調一點,做個秦王就行了。於是趙高選了個良辰吉日,讓子嬰齋戒五日,準備登基。子嬰可不是個傻子,他親眼目睹了這幾年趙高在秦朝宮廷內的所作所為,以及對秦二世下的毒手。如果自己即位了,那麼沒過多久,秦二世就是他的榜樣。於是子嬰就跟自己的兩個兒子,以及身邊的貼身太監想了一條辦法,準備除掉趙高。

終於等到子嬰登基的日子,接駕的趙高卻意外得到了子嬰病重,不能登基的壞消息。趙高心想,這可不是生病的時候啊。於是他親自來到子嬰的寢宮,準備把他拖出來登基。趙高剛剛來到子嬰的床前,伸手抓住子嬰準備往外拖的時候,躲在子嬰宮中的兒子和太監一起殺出,幾刀就砍死了趙高。

後世在評價趙高的時候,主流的一種言論說他是亂臣賊子,另一種小眾說法卻是他為了給自己的祖國趙國復仇,親手禍亂秦朝宮廷,最終導致秦朝滅亡,成了一種正面形象。不過,從趙高的所作所為來看,這些事的確不像是好人能辦出來的。

親手幹掉了趙高這個禍害,子嬰的病也好了,順利登基。但是此時的子嬰一點都高興不起來,因為擺在他面前的是個巨大的爛攤子。而他首先要面對的,就是正從武關殺進來的劉邦。

再說回劉邦。他雖然接到了趙高要平分天下的求和信,可是張良等人都告訴他此信有詐(也許趙高這次是真心的),不可相信,應該立刻攻打武關,攻佔咸陽(別忘了還有懷王之約呢)。於是劉邦大軍一舉拿下武關,兵臨咸陽最後的防線嶢關。劉邦派出兩位頂級說客酈食其和陸賈,一起成功說服嶢關的守將投降。為了防止嶢關的秦軍不願意投降,劉邦大軍趁著嶢關士兵糾結是否投降,防備鬆懈之時,發動突然襲擊攻下嶢關。此時,咸陽已經徹底無險可守,赤裸裸的擺在了劉邦的面前。劉邦親自帶兵北上攻打咸陽,同時派酈商等人帶兵攻打巴蜀地區,斷了子嬰等人逃往西川的道路。

此時,子嬰雖然已經收拾了趙高,但是他手下已經無兵無將去抵抗劉邦了。他找來了咸陽內外所有能打仗的人,在藍田跟劉邦大軍打了最後一仗,被打的大敗。劉邦屯兵離咸陽不遠的灞上,派人勸子嬰投降。子嬰明白,堅持下去已經沒有了任何意義。於是公元前206年11月(交代一下,秦朝10月為歲首,所以206年11月其實就是當年的第二個月,因此有些地方不注意的,也會寫成公元前207年11月,那是按照現在的紀年方法),子嬰素車白馬,帶著文武百官在咸陽城外向劉邦投降。曾經無敵於天下的大秦帝國,十五年二世而亡。

華夏之基石秦漢王朝(七)秦王朝的末日

劉邦大軍進了咸陽,就像是劉姥姥進了大觀園,一個混混領著一群農民哪裡見過這麼繁華的地方,於是所有人從上到下都準備享受這種奢華的生活。然而正當劉邦等人沉浸在喜悅中時,一場滅頂之災正在向他襲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