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潭·秋月-平江八景這一

壁潭·秋月

從平江大橋沿西河岸向北走,至石壁潭大橋,再往前約七八十米,有一石崖,岸下有一水潭,這就是石壁潭。它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汨羅江經過縣城這一段,江兩岸大部分都是泥沙淤積起來的,唯這裡的河岸是天然的崖石。為何叫“石壁潭”呢?同治《平江縣誌》曰:“下有龍湫,上有石崖,峭立如壁,故名”。石壁潭對岸,明朝便建有壁潭庵。民國時期已廢。明清時期,石壁潭崖上屋宇稀少。河對岸也是這樣。兩岸楊柳樹卻生長茂盛。民國時期至上世紀七十年代,河對岸有一片板栗園,兒時,在秋天,板栗成熟的時候,我經常同小夥伴們到這裡拾零星散落的板栗。

石壁潭在明弘治五年建有陰架木橋。清嘉慶十六年橋廢改為船渡。1960年平江大橋建成後,將東街至三陽街的南浮渡浮橋移至這裡。1961年在平江拍攝戰鬥故事片《怒潮》電影外景時,因南浮渡浮橋遷移,只得將農軍隊伍原由三陽街進東門經南壇街進城,改為由石壁潭對岸經浮橋進城。進城後又移至南壇街繼續拍攝。1994年7月,在石壁潭浮橋下游五六十米的地方修建的石壁潭大橋竣工通車後,浮橋才被拆除。

石壁潭的潭底是什麼樣子,潭水有多深?我沒有看到過這樣的資料,也沒有見過她的真面目。因為,不管多大的乾旱,石壁潭及附近的水域從未乾涸過。據老人們說,石壁潭水很深,且有泉眼,夏天水冰骨頭。傳說,這股泉水同城西的穿崖潭是相通的。這就說明石壁潭至穿崖潭有一條陰河。由於水冷,且有漩渦,因此,不能到這裡游泳,否則有生命危險。當然,也有潛水忒好的人前往探險,但剛見潭底便馬上離開,害怕被漩渦捲進潭底。我出生在大碼頭,青少年時經常到大碼頭附近的水域戲水,在湘潭讀書時也遊過湘江,但從不敢到石壁潭游泳。因為這裡經常發生溺水事故。離休幹部喻谷生在這裡立了個警示碑,告勸人們不要在石壁潭游泳。

石壁潭是平江一景,名曰:“壁潭秋月”。明代弘治修的《湖廣州府志》將這一景列為平江八景之首。

月亮,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晴天都有,為何要取“秋月”呢?肯定是有其道理的。春天,萬物復甦,桃紅柳綠,和風習習,但春雨連連,有月亮的夜晚不多;夏天,是平江山洪爆發的季節,暴雨一落,汨水陡漲,江水渾濁,水中見不到清明的月亮;冬天,寒風凜冽,天寒地凍,有誰到壁潭賞月呢?只有秋天,酷暑散去,江水清沏透亮,正是人們休閒賞月的大好時光。

壁潭秋月確實很美,仲秋時節,晴空萬里,明媚的月亮,掛在天空。天是那麼藍,水也是那麼藍,天藍水藍,水天一色。從九天瀉下來的銀光,籠罩著整個江面。崖上崖下,汨江兩岸的綠樹、屋宇、田園倒映在寧靜的水中。江面上漁火點點;小舟、渡船,靜靜地停泊在岸邊。一陣清風輕輕吹來,潭水捲起微微漣漪,若隱若現。朦朧中的壁潭秋月,變得更加神秘和奧妙。夜很靜。白日喧鬧的古城,此時已經沉寂下來。夜色中的壁潭更靜。篙師息楫,沙鷗對眠,鴉雀無聲。偶爾隱隱約約地聽到天嶽山天王廟傳來悠揚的鐘聲和街巷更夫敲打梆筒的聲音。這時,天上的牛郎也裹腹而眠,織女是不是還在織錦?廣寒宮中之嫦娥是否隔紗而欲語?此時此景,不論是坐在石壁岸上賞月的情侶,還是在對岸林中小路散步的行人,都會有心曠神怡、如痴如醉的感覺。自古至今,難怪有不少文人墨客,寫詩作賦,讚美壁潭這美好的月色夜景。

社會發展,時過境遷。1992年,石壁潭對岸的大片土地被劃為天嶽經濟開發區。在這20年中,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一條條馬路縱橫交錯,一行行綠樹枝葉茂盛,一排排路燈美觀明亮。大街上車流如龍,人行道人流如織。各式各樣的店鋪商品琳琅滿目。沿河兩岸建成了秀麗風光帶。一座嶄新、美麗、充滿現代文明的新城誕生,向人們展示著改革開放和科學發展的累累碩果。每當夜幕降臨,華燈競放,馬路上的燈,大橋上的燈,商鋪的燈,住宅樓的燈,風光帶的燈,流動的車燈聚集在一起,白熾燈,日光燈,鈉燈,典鎢燈,霓虹燈,彩燈,各式各樣的燈,五光十色,互相輝映,流光溢彩,形成了燈的世界。這時,從石壁崖上向下俯瞰,整個壁潭,整個汨江成了燈的海洋。除了月亮之外,各色各樣的燈光,閃閃爍爍,點綴了整個江中。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江中舞?在天空看不到的朗月,繁星同時出現的壯麗場景,在這裡卻演繹得完美無缺。石壁潭成了不夜天。此時此刻,天上的嫦娥,也會賴不住廣寒宮裡的寂寞,舒展廣袖,在九天翩翩起舞。牛郎織女站在一年一度的喜鵲橋上,也會俯視這地上的天堂,久久不肯離去。憂國憂民的屈原,也會逆水而上,撫平胸中的義憤,為和諧社會高唱讚歌。身染有疾的杜甫,會來到這裡,欣然命筆,寫下讚美的詩句。為建立新中國而犧牲的2萬餘名烈士的英靈,看到秀麗昌盛的新平江,一定會感到欣喜和慰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