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夜话:南贾璧村游记

南贾璧村游记

朗读:白冰

在磁县西部山区的北贾璧乡,有一个美丽的村庄——南贾璧村。这里群山环抱,景色宜人。

磁州夜话:南贾璧村游记

南贾璧村,西靠九峰山。九峰山也称九骨脑,九峰山体连绵起伏九个山脑,南有大脑怀,北有大寨山,遥遥相望,奇怪的山形地貌构成九龙二虎形状,紧紧地包裹着村庄,保护着村庄,南贾璧村素有“九龙二虎山前村”之美誉。北贾璧乡有三贾璧之说,北边北贾璧村,中间有中贾璧村,南边是南贾璧村,三个贾璧村村村相连。站在九峰山顶,遥望村庄,一条公路蜿蜒环村而过,村北小学,高楼矗立。一排排新房俺映丛中,一条条街道经纬相连。村中央大道南北相接。整个村庄树木繁茂,房屋俨然。有彩钢棚顶,红瓦点缀,村庄呈现出一派紫气祥瑞、田园风光。

磁州夜话:南贾璧村游记

走进村庄,平坦宽广的文化广场尽现眼前,使你驻足观望。南贾璧村文化广场分上、下两广场,文化广场、文化剧场面积居磁县西部山区之首。

上广场的戏楼,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坐北朝南,依势而建。戏楼三角钢梁结构,楼顶瓷瓦铺盖,红色圆柱直立两边,戏楼的前上方镌刻着熠熠生辉的五个大字――南贾璧剧场。遥望剧场,肃穆庄严,威武雄壮。

每逢元宵佳节,各路锣鼓队、表演队都聚集在广场上,表演各种传统节目,主要有扭秧歌、划旱船、跑竹马、踩高跷等等,吸引着无数的人们前来观看。这时,广场上欢声笑语,载歌载舞;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下广场是村里正月十五元宵节转灯地的最好场所,逢年就在这里插灯。九峰山前锣鼓喧天,九曲连环灯火辉煌。男女老幼齐转灯,孩子们兴高采烈,老人们闲庭信步。人人转出好身体,年年都有好收成。

在下广场的东南角,建立“功德碑”墙,引人注目。墙高三米之多,长五米有余,墙体用石碑砌垒而成。墙体两边镌刻“捐资修路流芳百世,千秋万代便于人民”字样,每块石碑上刻有人名和捐款金额数目。近年来,村里涌现出许多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爱心人士,为家乡的发展,他们捐资出力,功德无量。兴建“功德碑”墙,修路兴村,流芳百世。

磁州夜话:南贾璧村游记

南贾璧村委会设立在上广场戏楼内,文化广场是村民娱乐、休闲、健身的好场所,同时,也是在外人士回故探亲的首选地。文化广场、文化剧场是南贾璧村标志性建筑,是外来观光客人的一张明信片。

南贾璧村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个传统古村落,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村庄以赵、崔、于、贺、索姓为主,是个多姓氏的村庄。

据村子里上了年纪的老人介绍,传说在古时候,村里有九门相照,赵白、梦林二人,能文善画,著书立说,赵家人丁兴旺。古人们智慧高强,辛勤劳动,在村南和村北两地打出深井,明曰“簸萁井”,后来,村南、村北两处才有了“北井沟”、“南井沟”地域之名。

古时候,南贾璧名人赵玉材、字九峰,其人能文善画,著有《地里五决》,是中国古代堪称舆界彪炳千秋人物。他的作品《地里五决》、《阳宅三要》均被收藏于《文澜阁四库》。

南贾璧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出现了无数先烈和英雄人物。村里有磁县第一抗日民主县政府筹建处,公元一九三七年八月,共产党员李巨川、吴合谦、董兆林等奉党的指示,在该村筹建磁县抗日民主政府,十一月在北贾璧村寺沟正式成立,磁县人民政府立碑遗址。

磁州夜话:南贾璧村游记

在村庄的小学北边,建立抗日烈士纪念亭。纪念亭由六根圆柱直立台基上,亭顶突出,六角飞檐凌空。在亭的正中央,立有抗日烈士纪念碑,碑文记载了烈士名字和时间,亭外松柏翠绿。每逢清明时节,村委会干部、烈士后人、学生到纪念亭鞠躬,扫墓。讲述战争时期革命故事,教育后代子孙,不忘先烈,热爱祖国,大大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

磁州夜话:南贾璧村游记

南贾璧村,历史文物众多,基本保存完整,庙宇文化,博大精深。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村庄的东边修建方形水池。水池是用数块石头垒成的,每块石头凿工精细,四面墙壁縫道紧密,工程质量很高。这项工程彰显了山村人们的勤劳和石匠人的精湛手艺。

磁州夜话:南贾璧村游记

走到老街,老屋凝重,保存完好。石碾、石槽、拴马石随处可见,有点石槽静静的安放在房前屋后,长的有两米,短的也有三尺多,每件都精心打造,这些石料成为村里的艺术珍品,同时,见证了石匠的辉煌。这众多的石槽也象征着该村在过去农耕时期的兴旺。

南贾璧村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静谧的山村,像一颗宝珠闪烁在崇山峻岭之中,成为人们魂牵梦绕的世外桃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