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初次聽聞佛學的12堂課

聞思修,聞是聽法,思是思考,修是在自己的身語意上實踐。說實踐可能不夠準確,實際情況是跟自己根深蒂固的各種習慣開戰。——希阿榮博堪布《前行筆記之耕耘心田》

此生,初次聽聞佛學的12堂課

當一群初次接觸佛學的“小白”,帶著疑惑迷茫,滿心好奇地走近原以為神秘的新世界,會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在人生中初次聽聞佛學的12堂課中,他們有沒有找到想要的答案、解決自己的問題呢?

H同學:

在基礎班學習了一段時間,感覺自己的心“理順”了,很多以往糾結的問題,迎刃而解。

佛學的智慧讓我慢慢懂得,對於短暫的人生而言,什麼是真正有意義的事情,我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應該用在哪裡。

我是一個兩歲寶寶的媽媽,學佛不僅讓我更輕鬆快樂地生活,更重要的是通過“言傳身教”能把正知正見一點一滴融入寶寶的心中,讓她漸漸成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智慧快樂的人!

L同學:

為什麼會接觸到佛學呢?我想是因為佛陀慈悲不想讓我在苦海中繼續掙扎,遂借因緣讓我得以改變。

這個世界太苦了,一個女孩在她已有的經歷和認知範圍內都找尋不到解脫的辦法,甚至快樂不起來。但佛學做到了。

這次和以往的感受都是不同的。雖然一個月的學習對於我這樣一個剛接觸佛學的人來說,陌生且費解,但是,我第一次知道了,這樣的學習不僅可以認識內心,更重要的是可以用佛學引導這顆心,不讓它在世俗生活中隨著各種各樣的情緒而潮起潮落,越來越喜悅地活在當下。

M同學:

接觸佛學兩年多,卻沒有系統學習的機會,整日只會唸誦心咒和佛號。曾以為自己會是個永遠的“門外人”,直到接觸了“菩提洲”。

基礎班課程給我感觸很深,第二課聽完,我就問自己,為什麼沒早點來?

12次課了,姑且不說學到了什麼,聽課本身就是清涼就是享受。法師講得特別好,發音清晰,語速勻稱,語調溫和,太適合學習不過了。

作為初學者,我不敢說有多麼深刻的感受,最大的收穫是佛學讓我找到了歸宿,讓我重新認識了世界,讓我用另一個標準衡量事物。

因為對事物的看法改變了,不再像以前一樣執著,立即就收穫了輕鬆和快樂。

Z同學:

初讀希阿榮博堪布的著作是在前一年的病中,《生命這出戏》《次第花開》,閱讀時總覺得那柔和卻透著慈悲力量的話,就是對自己說的。

孩子看到堪布的相片說:“媽媽,我有種想流眼淚的感覺,很溫暖。”我說:“媽媽也是。”

身為在家人,總有各種忙不完的工作,處理不完的家務事,但每週兩次的課讓我覺得是在喝靜心茶。

12堂課的聞思,沒想過自己發生了什麼變化,就在今天傍晚看著排得滿滿的工作計劃和加班安排,剛想發飆抱怨,突然想到是不是要收一下嗔心,喝杯茶去呢? 頓時釋然。

A同學:

希阿榮博堪布在講到母親時飽含深情,講到藏區人民冬天親友聚在一起載歌載舞,觸動到了我。

長久以來,我對親情很冷漠。堪布對親情如此重視,我一個凡夫怎可不知親恩。這些日子來,我主動關心爸爸、媽媽、阿姨、舅舅、表姐等,總想著能為這些關心我、愛護我的親人們做些什麼。

人生短暫,光陰似箭,所以要珍惜每一個身邊的人。

Y同學:

通過12節的基礎課,感受頗深,經常有一種感覺:哦,原來我又誤會了這個佛學概念。

比如我常常毫無體系、雜亂無章地思維法義,答疑環節時問了法師一個問題:“我總是胡思亂想怎麼辦?”法師答:“現在人的煩惱還不多麼,怎麼還需要多想呢?”

啊,我真的心結一下打開了,我怎麼就沒這麼想過。

C同學:

跟著課程已經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了。心裡說不出的感激,很感恩自己能遇到這麼好的機會,這麼好的課程聞思修。

和媽媽一起信佛有很多年了,一直沒有系統次第地學習。曾經一直很困惑,到底什麼是正知正念,到底要怎樣次第聞思修行。終於在18年9月,開始真正學習佛學。

很慚愧自己有時候會落課,也會發願補聽,短短的12 堂課裡還是學到了很多東西,讓我在初入佛門的時候踏踏實實地學習到一些最基本的知識和修行方法。

感恩愛笑的希阿榮博堪布,感恩法王如意寶,感恩一切諸佛菩薩,在覺悟真理的道路上有您們相伴,我不會孤單。

此生,初次聽聞佛學的12堂課

【為了讓身處“時代中心”的有緣人以更加便捷的方式瞭解佛學,希阿榮博堪布於2015年9月慈悲開許通過網絡共修學習,希望以這種方式為煩惱重重的都市中人帶來安樂清涼。報名網址:http://www.ptz.cc/baoming/baoming_student.php。本文內容節選整理自部分學員的學習體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