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在“評先創優”中看擔當

編筐編簍,貴在收口。年末歲初,在總結成績、查漏補缺的同時,為激勵先進、鞭策後進,各單位、各部門由上而下紛紛開展各種“評選創優”活動。然而,有的單位和部門在開展這項嚴肅的活動時,卻使變了味。比如,搞論資排輩者有之、搞“一刀切”者有之、以部門領導好惡者有之。更有甚者搞暗箱操作、好人主義、平均主義……凡此種種,不一而足,與“評先創優”的初衷南轅北轍,極大地挫傷了單位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無論是科技創新或者是制度創新,人才是創新的根基,也是實現偉大中國夢的前提。在新時代創造新的更大奇蹟,既要用事業激發其創新勇氣和毅力,也要重視必要的物質激勵,使他們“名利雙收”。名就是榮譽,利就是現實的物質利益回報。

國家建設發展如此,單位、部門建設亦然。為此,《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關於在黨的基層組織和黨員中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的意見》中指出,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的要求,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是各級黨組織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各級各部門各單位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均以《意見》為根本遵循,結合實際和自身特點,堅持高標準嚴要求量身打造出適合本單位本部門的評選創優標準,也確實營造了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起到了向“標杆”看齊的正面引導作用,使單位建設欣欣向榮,工作環境風清氣正。但是,有的單位在開展和落實這項活動時卻使之變了味、走了樣,個別領導甚至假公濟私把“評選創優”當福利分發給單位和個人。究起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幾點:首先是執紀不嚴或選擇性執紀。雖然各單位各部門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出了評先創優的“條條框框”,但是在真正實施時,一旦遇到關係親近的人和單位,利益的天平便開始傾斜,致使規章制度成了道具、成了擺設,造成了厚此薄彼現象;其次是“老好人”思想作祟。個別領導幹部喜歡遇到矛盾繞道走,在“老好人”思想的影響下,凡事信奉你好我好大家好,認為只有莊家輪流坐才能“多栽花、少栽刺”,其時這種表面上追過一團和氣的背後,實際則是個人目的至上,私心雜念充斥靈魂;再次是對權力缺乏敬畏之心。毋容置疑,個別單位和部門領導長期主政一方,自認為“山高皇帝遠”,在處理類似“評選創優”活動時,自認為上級不考核、同級不監督、下級不打分,只要不影響單位建設大局,評不評?怎樣評?大有“我的地盤我做主”之勢。久而久之,規章制度被權力慾望取而代之,凡事僅憑一張嘴、一支筆。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讓敢於擔當者擔當,讓敢於作為者作為,讓想幹事、能幹事者幹成事,各單位各部門大力營造公平競爭、風清氣正的成長成才環境氛圍,勢在必行。為此,各級黨組織尤其是黨員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起著關鍵性作用。所以,單位“一把手”應以上率下,以身作則,帶頭強化紀律意識,規矩意識,大局意識,民主意識,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認真學習黨章、尊崇黨章,對照《準則》《條例》自覺做守紀律、講規矩的表率,做幹事創業的表率。把“兩個維護”作為政治監督的根本目標,及時發現和校正權力觀、價值觀、義利觀,圍繞執政能力建設強化敢於擔當、勇於擔當的“頭雁效應”,真正發揮好“評選創優”的激勵作用,使之評創出一個單位戰鬥力、向心力和凝聚力。(作者:大眾網·海報新聞評論員 姚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