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這個大宅子,因大門口的一塊布,沒有遭到日本人燒殺搶掠

喬家大院位於山西省祁縣喬家堡村,北距太原54公里,南距東觀鎮僅2公里。它又名“在中堂”,是清代全國著名的商業金融資本家喬致庸的宅第之一。始建於清代乾隆年間,以後曾有兩次增修,一次擴建,經過幾代人的不斷努力,於民國初年建成一座宏偉的建築群體,並集中體現了我國清代北方民居的獨特風格。

山西這個大宅子,因大門口的一塊布,沒有遭到日本人燒殺搶掠

大院為全封閉式的城堡式建築群,建築面積4175平方米,分6個大院,20個小院,313間房屋。院三面臨街,不與周圍民居相連。外圍是封閉的磚牆,高10米有餘,上層是女牆式的垛口,還有更樓,眺閣點綴其間,顯得氣勢宏偉,威嚴高大。大門坐西朝東,上有高大的頂樓,中間城門洞式的門道,大門對面是磚雕百壽圖照壁。

山西這個大宅子,因大門口的一塊布,沒有遭到日本人燒殺搶掠

大門以裡,是一條石鋪的東西走向的甬道,甬道兩側靠牆有護牆圍臺,甬道盡頭是祖先祠堂,與大門遙遙相對,為廟堂式結構。北面三個大院,都是蕪廊出簷大門,暗欞暗柱,三大開間,車轎出入綽綽有餘,門外側有栓馬柱和上馬石,從東往西數,依次為老院,西北院,書房院。

山西這個大宅子,因大門口的一塊布,沒有遭到日本人燒殺搶掠

布所有院落都是正偏結構,正院主人居住,偏院則是客房傭人住室及灶房。在建築上偏院較為低矮,房頂結構也大不相同,正院都為瓦房出簷,偏院則為方磚鋪頂的平房,既表現了倫理上的尊卑有序,又顯示了建築上層次感。大院有主樓四座,門樓,更樓,眺閣六座。各院房頂有走道相通,便於夜間巡更護院。

山西這個大宅子,因大門口的一塊布,沒有遭到日本人燒殺搶掠

綜觀全院佈局嚴謹,設計精巧,俯視成“囍”字形,建築考究,磚瓦磨合,精工細做,斗拱飛簷,彩飾金裝,磚石木雕,工藝精湛,充分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高超的建築工藝水平,被專家學者譽之為:“北方民居建築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因此素有“皇家有故宮,民宅看喬家”之說,名揚三晉,譽滿海內外。

山西這個大宅子,因大門口的一塊布,沒有遭到日本人燒殺搶掠

在皇家,有紫禁城,在民間,則是有喬家大院,也就是說從一定程度上講,喬家大院是跟紫禁城平起平坐的。而在抗日戰爭剛開始的時候,晉北和晉中地區都已經被日軍所佔領,為什麼喬家大院還能完整無損地保留到今天呢?

山西這個大宅子,因大門口的一塊布,沒有遭到日本人燒殺搶掠

我們知道,日軍在侵華的時候,施行的政策可是非常不講道理的,仁慈之心對於他們有如無物,所以他們在見到富有的喬家大院之後,為什麼不進去搶不進去燒呢?

山西這個大宅子,因大門口的一塊布,沒有遭到日本人燒殺搶掠

其實這件事兒,要追溯到三十七年前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了。當時清政府軟弱,但是不代表地方官也軟弱。山西的總督就非常強硬,只要捕捉到洋人就是殺,而當時,有幾個意大利的基督教徒,為了躲避追殺,就來到了喬家。

山西這個大宅子,因大門口的一塊布,沒有遭到日本人燒殺搶掠

那時候喬致庸看他們可憐,而且他們也是被軍隊帶來的,本身沒有什麼侵略性,於是就把他們藏了起來,幫助他們躲過了追殺。後來,意大利政府知道後,就送了喬致庸一面意大利國旗。

山西這個大宅子,因大門口的一塊布,沒有遭到日本人燒殺搶掠

而在日軍侵略山西的時候,意大利是日本的盟軍,正是這面布子做的國旗被放在了大門口,拯救了喬家大院,如此大的建築群就被保留下來

人人都應該存善心,留善念,這沒有錯,但凡事都應該有個度。古語云: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每個人都應該明白過猶不及的道理,並實踐於生活當中。記住:雲之所以美麗,是因為距離,當你走的太近它就變成了霧。要學會適可而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