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范冰冰們的腦殘粉,但你的孩子可能是,咋辦?

你不是范冰冰們的腦殘粉,但你的孩子可能是,咋辦?


你不是范冰冰們的腦殘粉,但你的孩子可能是,咋辦?


范冰冰出來了,不用坐牢,罰款了事,8個多億。

這個數字,換做普通人夠跳樓一百回了,於是大家都覺得狠狠地出了一口氣。

但是據說范冰冰只花了很短的時間便籌夠錢了,純當花錢消災了。

不是她爽快,那是她唯一的選擇,也是最好的選擇。

她需不需要籌錢我不知道,因為現在一線明星吸金能力之強,身家之龐大,早已超出普通人的想象。

她並不是只靠片酬和廣告代言費,她的各種投資數不勝數。

假如未來她賺錢的勢頭沒有太大變化的話,8個多億幾年時間就撈回來了。


你不是范冰冰們的腦殘粉,但你的孩子可能是,咋辦?


不過,已經有一些品牌中止了與她的合作,估計短時間內她也應該難以出演影視劇的角色。

失去了在娛樂圈的影響力,必將影響到她各種生意的開展,這些都是她必須付出的代價。

不過比起坐牢,這些代價無疑算是輕的。

我並不想探討范冰冰未來還能不能賺錢,能賺多少錢,我比較關注觀眾、粉絲的情況。

我對娛樂明星沒有貼標籤式的反感,任何一個行業都有值得尊敬的楷模,也都有應該被唾棄的敗類。

崇拜娛樂明星本來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假如一個娛樂明星樂業敬業,演技精湛或歌藝絕佳,給觀眾和聽眾帶來精神享受,為什麼不能喜歡呢?

假如他們還能正直做人,熱心公益,為什麼不能愛戴呢?


你不是范冰冰們的腦殘粉,但你的孩子可能是,咋辦?


對明星要求這麼高,有沒有必要?

有句話叫,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明星的受眾主要為年輕人,甚至有很大一部分是未成年的學生,明星對他們的影響力是巨大的。

明星理應正直做人,潔身自好。

一方面,明星們從社會賺取了鉅額財富,依法納稅是公民同樣包括明星應盡的義務。

另一方面,明星們萬眾矚目,他們獲得了無比的榮耀,更應展示正能量,回饋社會,身體力行地做一些公益事業。


你不是范冰冰們的腦殘粉,但你的孩子可能是,咋辦?


這些雖然不像納稅一樣有法律規定,但這是社會主流道德觀所倡導的,獲得越多,付出也應該越多。

如果你的德行完全配不上你的收益,輿論就會抨擊你,市場也會拋棄你。


你不是范冰冰們的腦殘粉,但你的孩子可能是,咋辦?



50歲的“國民大叔”吳秀波,42歲大器晚成,但隨後一發而不可收拾,這些年不僅片約不斷,代言不斷,還被冠以“型男”、“好男人”的稱號。

過去的沉寂被描述成“潛心修煉”、“蟄伏多年”,波叔真是雲淡風輕。

許多文章更是說,油膩中年男們要改變,請向吳秀波看齊,波叔的“完美”有目共睹。

當吳秀波被25歲的女演員陳昱霖爆出不倫戀,疑似揹著妻子在外包養小三、小四,引發軒然大波。


你不是范冰冰們的腦殘粉,但你的孩子可能是,咋辦?


娛樂圈明星不出事則已,一出事,不管是十天前的行蹤,還是十年前的劣跡,都會被爆出來。

在各種知情人士的爆料下,吳秀波溫情好男人的人設完全崩塌,取而代之的,是“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的花心男人形象,令眾人大跌眼鏡。

屢屢爆出的明星醜聞,令這個群體的聲譽直線下降。

但明星們擁有足夠多的粉絲,而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不管明星發生了什麼事,依然愛他們愛得死去活來。

有粉絲就有市場,一些犯事的明星只要避開群情洶湧的風口浪尖,熬過一段時間,又可以出來撈金,甚至勢頭不減。

從很大程度上來說,是那些“不離不棄”的粉絲再次成就了那些劣跡斑斑的明星。

那些粉絲,可以用三個字形容——“腦殘粉”。


你不是范冰冰們的腦殘粉,但你的孩子可能是,咋辦?


怎樣才算腦殘粉?

腦殘粉不太在意自己的偶像創作了什麼作品,他們痴迷的是偶像這個人本身,在他們的骨子裡,已將偶像當作自己潛意識裡的一個完美圖騰。

這種完美,可能包括外貌、氣質、個性,可能是明星演過的某個角色,而道德,不值一提。

那些“完美”的要素,常常是粉絲們想擁有而無法擁有的,只能通過追隨一個符合這些要素的人來得到慰藉,滿足自己的某種想象。

很顯然,腦殘粉寧願做一個帥的、漂亮的、酷的、有錢的人,也不願意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


你不是范冰冰們的腦殘粉,但你的孩子可能是,咋辦?


價值觀的偏失,是伴隨著消費水平的快速提升而發生的。

但是,消費水平不是生活質量的一個體現嗎?有問題嗎?

真正有問題的是,隨著消費水平的提升,社會對幸福的定義發生了巨大變化。

把對更多消費品的追求當作通往幸福之路,逐漸變成大眾的一種“主流意識”、“政治正確”。

但更大的問題是,這種“主流意識”不是大眾自發產生的,是被各種商家、媒體推波助瀾塑造起來的。


你不是范冰冰們的腦殘粉,但你的孩子可能是,咋辦?


在這當中有一條完整的利益鏈,商家要宣傳自己的產品,需要跟各種媒體合作,媒體可從中分一杯羹。

本來商業行為無可厚非,但物極必反。媒體不僅在商品的宣傳上不遺餘力,更從人的觀念上進行大肆改造。

鼓吹消費越多越成功,檔次越高越成功,把一個人的消費檔次跟地位、榮耀進行對接,與此同時對精神世界的探討卻乏善可陳。

不管去到哪裡,物質的豐富都圍繞著我們,五彩繽紛的霓虹燈,富麗堂皇的商場、酒店、會所,震耳欲聾的酒吧、KTV……

商家用最熱情的態度歡迎你的到來,告訴你他們那裡有你想要的幸福。


你不是范冰冰們的腦殘粉,但你的孩子可能是,咋辦?


那些“幸福”,通通都是要花錢消費的。

物慾橫流的社會,受影響最大的無疑是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

有些學校,學生們比誰家的車好,誰家的房子大,誰的爸爸官大,錢多……

學生的觀念不是憑空而來的,你給他什麼,他就接受什麼,功利性的媒體們難辭其咎。


你不是范冰冰們的腦殘粉,但你的孩子可能是,咋辦?


對明星的消費,是現代生活的一大內容。

各種明星真人秀節目,明星們賣力展示,但真誠欠奉;各種充斥著小鮮肉的偶像劇、穿越劇,演員們毫無演技,劇情毫無深度。

明星吃什麼,穿什麼,用什麼,被商家、媒體精心包裝,推向市場,賺得盆滿缽滿。

有人說,你可以不喜歡明星呀,沒人逼著你喜歡。

此言差矣,當資本掌握著各種媒體,掌握著各種社會資源,播什麼放什麼都是他們說了算。


你不是范冰冰們的腦殘粉,但你的孩子可能是,咋辦?


有自我品味的成熟之人或許可以視而不見,但缺乏判斷力、尚處於世界觀和價值觀塑造階段的未成年人呢?

他們將掉進資本精心營造的狂熱氛圍,成為各種或明或暗的利益鏈的買單者。

所以,即使你不是范冰冰、吳秀波們的腦殘粉,但你的孩子卻可能是,你是否想過?

現在很多孩子想做網紅、明星,做一個無所謂道德高低,只要有粉絲、有錢賺的網紅、明星。

網紅、明星有那麼好當麼?當真是歪打正著、一炮而紅?實際上,背後有多少資本的推手,這些小屁孩們知道麼?

別說他們當中絕大多數根本無法成為網紅、明星,就算成了網紅、明星,滿身浮躁地炮製低俗作品,對社會又有什麼好處?

為什麼我們的孩子寧可崇拜有劣跡的明星,成為腦殘粉,也不崇拜思想家、科學家、藝術家?


你不是范冰冰們的腦殘粉,但你的孩子可能是,咋辦?


事實上,社會大環境改造著孩子的觀念,也影響著我們的思想,我們說的話缺乏思想深度,缺少科學精神,更無藝術美感。

當大家談論的不是哪裡的錢好賺,就是哪裡的妞好泡,不是股票房價,就是奢侈品,孩子能好到哪去?

大家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方式越來越簡單粗暴,賺錢,消費,再賺錢,再消費……

缺乏內心深處的思考,大腦雜亂無章,物慾越來越強,陷入一種慣性後,人也再難節制自己,再難快樂起來。

沒有思想的人,註定被有心機的人牽著走。沒有思想指引的孩子,成為明星的腦殘粉,再正常不過。

請行動起來:

對外,積極對文化主管部門建言,規範演藝行業的發展,限制和打擊有劣跡甚至違法犯罪的明星,並從自身做起,不消費他們的產品;

對內,帶著你的孩子,在你們的生活里加入更多精神體驗和追求,減少對不必要的物質的迷戀和依賴,減少各種浮躁風氣的干擾。

告訴他們,做自己,挺好。


-END-

——關注原創頭條號“說來話不長”,你可以看到更多在其他地方看不到的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