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恋中,女性为何总认为金钱=安全感?

早在去年9月份,演员张雨绮就和自称富商、实则不堪而欠债的男人袁巴元协议离婚了。原来当张雨绮母亲去交物业费时,发现袁巴元住的房子,每平米11万的上海思南公寓,说是买的,实际上是租的。随后张雨绮在家中与袁巴元发生了争执,张雨绮用刀子把袁巴元背部划伤了。


婚恋中,女性为何总认为金钱=安全感?


后来,张雨绮带着一对龙凤胎果断离婚。但两人离婚仅仅一个月,张雨绮就发微博图文“一个单身女人是可以接受全世界单身男人的追求的,包括她的前夫。”两人又复合。


婚恋中,女性为何总认为金钱=安全感?


但是就在1月6日,袁巴元在朋友圈里贴出了他跟张雨绮的聊天记录,曝料张雨绮跟某男仅认识两天就到酒店开房,声明跟张雨绮再也没有任何感情上的关系。然后两人就开始互撕。张认为自由之身,和谁约会是她的权力,说自己识人不清,让袁先生把欠她的几千万还回去。此生不复相见!整个事件可见,双方有不少经济方面的纠纷。


婚恋中,女性为何总认为金钱=安全感?


金钱和幸福不是正比关系

剧情狗血得让我想起这几年一直在跟前夫互撕的演员黄奕。黄奕也是两次闪婚嫁富商,一个叫姜凯,另一个叫黄毅清。当时姜凯送她汤诚臣一品的房子和宾利的车子,但后来黄奕被指婚内出轨,同香港富商同游,最后二人分手。而和富商黄毅清生下女儿,但后来曝出黄毅清家暴,两人没多久就离婚了。双方不断往外互爆对方的黑料。做不成夫妻,做成了敌人。

从这些相似的新闻,我却在想一个话题,那就是,女性似乎特别看重金钱在婚恋中所谓带来的安全感。追求物资基础无可厚非,但是追求过度也有问题。

嫁给富商的女性,不论是所谓的名人,还是我所接触的来访者中,似乎幸福的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多,反而更容易不幸福。

为什么呢?金钱带来的安全感似乎转瞬即逝的,并不切实。而且,随着金钱的丧失,财产纠纷的产生,很可能人会产生更大的失落感,还会因此而恩断义绝。


婚恋中,女性为何总认为金钱=安全感?


马云在阿里内部分享上说:月薪三四万最幸福。马云坦言:一个月挣一二个亿很难受,这个钱已经不是你的了。尽管马云的月收入非常高,但是马云觉得一点也不幸福。在马云看来,在中国最幸福的状态是:“一个月有三四万块钱,家里有房子、有辆车,家庭和睦,没有比这个更幸福了。“

英国的一项社会研究发现,对于钱,男性关联的是权力、自由、安全;而女性则更多把金钱和情感联系在一起。通过调查,研究者划分出钱隐含的四种感情:

1、安全感(钱使你摆脱焦虑);

2、权力感(钱使你占据主导地位及控制他人);

3、爱(取代感情);

4、自由(实现目标的能力,钱确保你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

有一项统计数据:1957年,英国有52%的人表示自己感到非常的幸福;到2005年,只剩下了36%了。所以尽管我们越来越富有,但并没有感到越来越幸福。其它西方国家也如此,中国也不例外。

《赫芬顿邮报》在《2018全球幸福报告》发布之后指出:财富在衡量幸福指数时只占了一小部分。除去上述社会因素外,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个人因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在发达国家,精神疾病患占比超过40%。即使在非常富裕的国家,也有大约四分之一的精神病患者在接受治疗。

心理学家和神经学家已经证明,利他主义可以增加人们的幸福感。而在同等条件下,一味追求高收入的人群幸福感下降。


婚恋中,女性为何总认为金钱=安全感?


有钱有势,是好父亲的象征?

我想起黄奕主演过的一部由王安忆知名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长恨歌》,也许可以借用来说一说,女性在婚恋中如此看重金钱带来的所谓的安全感,但是金钱、权势也只是外在的东西。虽然没有钱万万不行,但只有它,不可能让人内心真的安全,反而最后成为了让女性不幸的罪魁祸首,人财两空。

民国时期,上海弄堂姑娘王琦瑶,父亲是一个失意的公司职员,其母总是嫌弃父亲不够有钱,有能力,成天幻想的就是让女儿嫁个有钱有势的人。知性而温柔的摄影师程先生把王琦瑶的玉照登在《上海生活》杂志,从此她成了“沪上淑媛”,之后又当选1946年“上海小姐”第三名。

王琦瑶被军政要员李主任看中。她成了李主任的外室,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他给她足够的金条,提供了物质保证。但是不久后,李主任却因飞机失事而身亡。

从此,王琦瑶只能抱着李主任给的财产,成为了一个普通人。靠做护士为业。后来的恋情也屡次不顺,当她怀上远房亲戚康明逊的孩子时,康却消失了。一直暗恋王琦瑶的程先生则扮作孩子“父亲”。

而这个程先生,这个老实厚道,能提供真爱安全感的人,却被王琦瑶无情地忽略了,但每次她生命中遭到了不测,都只是程先生挺身相助。

无奈文革期间,程先生病死。此后,王琦瑶跟着年轻人重回社交圈。她的经历博得了一位叫“老克腊”的小伙子的同情。但她的朋友中不乏在上海混世界的“小白相”,盯上了李主任留给她的金条,妄图劫财劫色……


婚恋中,女性为何总认为金钱=安全感?


王琦瑶原生家庭,有一个虚荣的母亲,有金钱的不安全感,对于地位权势的需求很高。而父亲懦弱胆小,男子气概不足。虽爱女心切但又并不知道如何表达。

王琦瑶嫁给了大自己很多的李主任,类似于一种父爱安全感的补偿,这其实就奠定了她一生悲剧的基础。这种婚姻,注定缺乏精神上的深度沟通,缺乏彼此相互扶持的年龄基础,遇上特殊的历史环境和不测事件,只能昙花一现。

但是这部电视剧更让人深刻思考,女性表面是需要金钱,需要在婚恋中找一个更有钱,更有实力的对象,实际上,好像是在追求一种长久的归宿感和安全感。她们认为一个权势大,有钱的男人略等同于能力强,值得依靠。

但是悲哀的是,这种长久的归宿感、安全感、满足感从来都不来自于外部,而来自于内在深处。

那些试图从外部的金钱中找到安全感的人,很多可能就是因为早年和父母之间缺失了依恋安全性。所以更需要金钱上的确定。

像黄奕,从小父母离异,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缺乏父母关爱的她从小就要学着自己保护自己,而这也使得她成年后的她性格强势。两度嫁入豪门,两度离婚。

反而,那些心理上拥有安全感的女孩子,会在婚恋方面把金钱摆在一个比价合适的位置,既不攀附追求,也不视其为粪土。让钱成为一个更好的仆人,而不是主人。反而能够经营一个既有爱,又有良好物质基础的婚姻。


婚恋中,女性为何总认为金钱=安全感?


出轨爱上有钱男,寻找被爱的满足感

我的一个朋友亚雯,今年38岁了,她目前和丈夫处于离婚前的分居状态。亚雯刚嫁给丈夫时,对方学历、工作都挺不错,大她8岁。收入中等,无不良嗜好,主动追求她,让她当时特别开心。但是婚后两年,丈夫虽然比较努力,但收入一直在中产区间徘徊。而她的工作却常常能够接触到一些有钱的大老板资本家。做销售的她,漂亮热情,大方泼辣,颇受欢迎。

随着接触一些有钱有能力的老板的机会越来越多,她也渐渐地受到了一些老板的追求,身价都是千万级别以上的。虽然亚雯自己和先生已经买房买车,还有一个孩子,过着衣食无忧的中产生活,但是她仍然并不感到满足。

先生是一个小富即安的人,现在“老婆孩子热炕头”,他已经满足了,缺乏了一些斗志,工作之外就喜欢上网。而亚雯这边呢?她每天加班到八九点才回家,很少做饭,丈夫对她也颇有微词。再加上好几次,丈夫看到有男人送妻子回家,甚至还送玫瑰,醋意爆发,跟她产生了争执。

结婚八年,亚雯欣赏上了追求自己的一个老板。那个老板比她大十几岁,属于儒商。老板和妻子很早就缺乏感情了,他从事酒店生意,两人比较谈得来。活泼的亚雯赢得了他的好感。

两个人开始了短信暧昧,以及约会,但这好像定时炸弹,破坏了婚姻。亚雯不满丈夫进取心不足,丈夫不满她持家不力,还有些花心,二人因此协议离婚前分居……

但是事情又慢慢发展,分居之后,亚雯的丈夫励精图治开起了公司,成为了老板,而亚雯却没有同那个老板在一起。毕竟对方有家庭,她也不想破坏对方的家庭……她渐渐发现,自己似乎确实很喜欢钱,胜过喜欢这个男人本身。好像更高的身价,能让她更具有安全感,这让她感到困惑。


婚恋中,女性为何总认为金钱=安全感?


她开始学习心理学,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也咨询了心理医生,想了解自己婚后出轨的原因。她不想因为离婚而失去孩子的抚养权。

内心深处,亚雯从没有对自己的父亲产生过爱恋的安全和满足感。父亲很严厉,有威信,小时候,她只能和父亲保持距离,很少感受到比较亲切的父爱。而且,当她做得不够好时,她还要被挨打罚跪等。她还有一个小自己两岁的弟弟,父母的爱很快就又转移到弟弟身上去了。对她的关注严重不足。从小她就要很懂事地学习,回家还得做家务,照顾弟弟。

被迫很快成长成熟的她,大学毕业后不久就结婚了,其实是想从丈夫处获得父爱的感觉。但是婚后却发现丈夫容易满足,也无法很好地照顾好自己。她于是又无意识地在婚外去寻找更适合的“父亲”人选,比如那种有钱,有能力的老板型男人,去获得某种爱的安全感、依靠感……

她通过寻找金钱物质,无意识在寻找一种父爱。她希望那个父亲:有实力、让给自己自由、有归宿感、确定感,让自己有被爱的踏实感觉,但由于对现实的父亲的失望,她就变形地去寻找有钱的男人,给自己那个“理想父亲的感觉”……


婚恋中,女性为何总认为金钱=安全感?


如果没有爱,钱也是好的?

精神分析大师温尼科特认为:

“父亲和母亲的联合体给孩子提供了一个牢不可破的事实,在这个事实的基础上,孩子可以对之产生自己的幻想,这个联合体将来在孩子的心中会变成一块石头,在他脆弱时候可以去依傍,在他需要独立的时候可以去踢打;更重要的是,这块石头是孩子将来面对和解决自己人生中其它三角关系的钥匙。父亲需要给母亲提供道德支持,要帮助她建立权威,做家中规律和秩序的代言人。孩子需要父亲,是因为父亲身上的积极品质,父亲可以给孩子带来的某些不同特质,他可以让孩子看到镶嵌在他人格中的男性生命力。孩子对自己人生理想的构建,起码有一部分,缘起于他们注视着父亲所爱的事业的时候。”


婚恋中,女性为何总认为金钱=安全感?


可见,好父亲对孩子的心理塑造有着巨大的作用。而如果这种父爱的力量和作用不足时,孩子就会感觉到不足、不幸福、不快乐,生活缺乏意义感和依托感,遇到事情时也可能会变得脆弱无力,缺乏应对方法。这个时候,她产生不了生命的安全感,信任感,她也许会转而追寻金钱,这种看似有力量,给人自由、尊严和控制感的东西。好像作家亦舒在小说《喜宝》中的句子:“

最希望要的是爱,很多很多爱,如果没有爱,钱也是好的。

目前物质生活水平逐渐升高,结婚费用逐年升高。这些年来,在中国农村,除了车房,结婚彩礼数万成了硬性条件。有不少家庭因为彩礼而返贫。

在城市,深圳成为中国结婚“最贵”的一个城市,结婚成本高达208万。且结婚成本还在逐年上升,许多女孩要求男方一定要买车买房之后才能结婚。网友计算中国人的结婚成本30年来增长了数千倍。

而根据美国婚礼协会的统计报告,美国人在婚礼上的平均花费为2.2万美元。这个数字比起中国人民来说,似乎算低的,因为美国青年结婚不见得需要房子。而是以后共同奋斗再买房,这节省了一大笔开支。

如果中国女性能够稍微放下一点内心的不安全感,而不是那么执着地追求金钱带来的满足感,是不是也可以学习一下美国新娘们?让结婚成本降下来一点,反而能够让双方都更游刃有余一点,多分一些时间给内在的修行,彼此的亲密,婚姻的经营,事业的发展,也给彼此的原生家庭减少一点负担呢?

如果你觉得自己过于在乎金钱带来的安全感,特别重视经济,动不动就希望另一半很有钱,怎么着也是个款儿。


婚恋中,女性为何总认为金钱=安全感?


如果对方稍微挣钱能力不如你意,你心情就非常低落,严重的还会吵架,感到抑郁焦虑。参考以下的办法:

1、你不妨观照一下这种缺钱的不安全感,做一个关于金钱的冥想。钱究竟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有些什么样的人和事的联想呢?有没有几件童年的事件,让你更加重视金钱,而缺乏了被爱和被保护的安全感呢?找出你需要金钱安全感的根源。

2、观照一下你和自己重要他人的关系,比如父亲或者母亲。你对你自己和他们的关系满意吗?如果不够满意,是为何呢?这种不满意会让你充满了防御,在自己的婚恋关系中感觉到匮乏,欠缺,不满,抱怨和指责。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去发现你们关系的真正问题,并进行修复,以此才能修复你的匮乏感、欠缺感。而不是泛化到对于金钱的匮乏以及过度追逐上来。反而破坏了关系。

一个有钱的男人对你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其实你要的可能更多的是一种父爱带来的确定感,力量感,自由发展的感觉。一种父性能量的正确引导,一把能帮你打开人生方向和意义感的钥匙。那么你就要从内在发现智慧。钱永远只是工具,有钱的男人可以把钱给你,也可以给其他女人,而你唯一可以控制的只有自己。

清醒一点,不需要攀附迎合金钱和男人, 金钱不是目的,只是手段。“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一生努力,一生被爱,想要的都拥有,得不到的都释怀。”

(燕园心理资深心理咨询师)


添加微信公众号(yanyuanxinli),获取更多资讯。

添加微信号:tjyybs2,备注:加群。即可加入“免费心理问答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