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矢解憂雜貨店》:讓你煩惱的問題 答案在你心裡

“家裡有產業要繼承,可我志不在此,在現實和理想之間,我該如何抉擇?”

“我想多掙一些錢讓家裡人過上好的生活,現在有一個為人不齒、但回報頗豐的事,我要不要去做?”

“我是一位25歲的女性,我懷了有婦之夫的孩子,到底該不該把孩子生下來?沒有父親的孩子會幸福嗎?”

……

人的每一次發問,其實都是在尋找一個與自己內心最契合的答案。只不過每一個彷徨又孤獨的人,都很依賴別人,想要通過他人的回答映射自己的內心。

如果這面“鏡子”給你的回應如和煦暖陽,說不定你的未來也會光芒萬丈。

《浪矢解憂雜貨店》:讓你煩惱的問題 答案在你心裡

於迷茫之人而言,浪矢雄治(西田敏行 飾)就是這樣的“鏡子”,他本是一家普通雜貨店的老闆,因為店鋪名稱的發音與“解憂”相似,就真的給煩惱之人寫回信的方式來為他人“解憂”。人們把心中煩憂寫成信,從雜貨鋪的門洞裡塞進來,浪矢老爺爺看完之後寫出回信,放在旁邊的牛奶箱裡,靜候寫信人讀取。簡單的操作治癒力滿分。

《浪矢解憂雜貨店》:讓你煩惱的問題 答案在你心裡

三個從小在孤兒院長大的年輕人,在聽到孤兒院要被收購、拆遷之後決定阻止這一切,他們打聽到是一位女企業家是買家,對她實施了搶劫和綁架,因逃跑時車輛拋錨,驚慌失措的他們跑進了一家廢棄的雜貨鋪,竟然有人通過雜貨鋪的卷閘門遞信進來,還是三十年前的信!原來店鋪內外並不在一個時空!

通過互聯網和桌上的報紙,三位年輕人粗略地瞭解了浪矢老爺爺,閒著無聊的他們開始像老爺爺一樣寫回信,當起了“解憂人”。

他們躲在雜貨鋪的這天,趕上了浪矢老先生和來信人的30年之約:在浪矢去世30年之際,曾收到回信的人們請來信告知如今的生活,看看解憂雜貨鋪有沒有真的替人解憂。原來,來信人和三位年輕人成長的孤兒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他們和浪矢老爺爺合力形成了一股暖流,溫暖了困頓中的人們。

《浪矢解憂雜貨店》:讓你煩惱的問題 答案在你心裡

《浪矢解憂雜貨店》保留了東野圭吾原著的精髓,治癒力滿分,敘事結構也很有技巧,在報紙上寫著“川道綠駕車衝進海里、拋出一個月大的嬰兒、現場沒有剎車痕跡、警方判斷自殺可能很大”的時候,觀眾的心和浪矢老爺爺一樣被揪了起來,懸念也隨之留下:浪矢是不是給了別人不恰當的建議,非但沒給別人解憂,還製造了悲劇?所以浪矢才會有了“30年之後解憂雜貨店重新開張一天”的想法。萬幸的是,浪矢老先生的擔憂是多餘的,在生命盡頭,他得到了非常美好的獎勵。

電影還有一個很有趣的設定,那就是生活在現代的人瞭解30多年來的經濟發展態勢,告知求助人該何時炒房發家,何時變賣產業,“被劇透”的人輕而易舉地走上了人生巔峰。

人生命運,真的有那麼容易被改變嗎?

非也非也。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知道30年來的經濟發展狀況只是東野圭吾的奇幻設想,他的用意,是要告訴你——

“談放棄還早吧,祝你美夢成真。”

“只要你戰鬥了,打敗仗也沒關係,要留下戰鬥的痕跡。”

“你要明白自己有多珍貴。”

“你的未來還是一張白紙,因為是白紙,什麼樣的未來都畫得出來,一切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你現在擁有的人生,是自己的選擇和努力換來的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