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區的兩個景點,講述了船政文化的啟蒙歷史

馬背上得天下的滿清政權,一直更加註重弓馬騎射的傳承,在明代快速發展的火器也在這個時代逐漸的被八旗子弟所拋棄。1840年,華夏民族遭遇了五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危機從海上而來,在經歷過兩次鴉片戰爭的慘敗之後,清政府也開始實行了變革圖強的洋務運動。在這場以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為主要目的的改革中,福州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如果要講述這一段故事,那一定離不開兩個字“船政”,如果想要細聽這一段故事,那開頭一定是從三坊七巷開始的。

福州市區的兩個景點,講述了船政文化的啟蒙歷史

福州市區的兩個景點,講述了船政文化的啟蒙歷史

近代開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則徐和翻譯了《天演論》的嚴復為福州船政的發展起到了啟蒙的作用,他們就是福州船政發展的指路燈。而沈葆楨,則是一手操辦了福州船政局、馬尾造船廠和船政學堂,在福州的馬尾開始了中國的近代化探索。

福州市區的兩個景點,講述了船政文化的啟蒙歷史

作為擁有2200年曆史的福州有著底蘊深厚的文化底蘊,而三坊七巷就是福州千年歷史的見證者和參與者。這次探尋福州船政文化的魅力之旅,我們就夜遊三坊七巷開始了。

福州市區的兩個景點,講述了船政文化的啟蒙歷史

福州市區的兩個景點,講述了船政文化的啟蒙歷史

這片傳統的歷史街區是裡坊制度的活化石、它源於魏晉、興於唐代,並在明清時期逐漸定型下來。當歷史的車輪轉入近代,三坊七巷歷史有了一次井噴式的爆發,在近代100多年來時間裡,這裡相繼走出了林則徐、沈葆楨、嚴復等一大批中國近代名人,而這些人物的背後,就都和“船政”有著緊密的關係。

福州市區的兩個景點,講述了船政文化的啟蒙歷史

我們也曾在第二天的一早,前往位於三坊七巷景區內的沈葆楨故居,可惜的是,這裡是私人住宅,並沒有對後人開放。

福州市區的兩個景點,講述了船政文化的啟蒙歷史

其次,位於三坊七巷南門的林則徐紀念館,也能很好的體現福州的船政文化。林則徐就是一國人在熟悉不過的歷史人物了,他是土生土長的福州人,是“虎門銷煙”事件的領導人,也是中國近代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他,啟蒙了後人,為左宗棠、沈葆楨等人興辦福州船政指明瞭方向。

福州市區的兩個景點,講述了船政文化的啟蒙歷史

在紀念館內,仔細的參觀和閱讀展櫃之中的文物資料。在這些歷史見證者的身上,你能慢慢的品味出那段風雨飄搖的歷史,感受到這位時代偉人為國為民而奮鬥的過往。

福州市區的兩個景點,講述了船政文化的啟蒙歷史

福州市區的兩個景點,講述了船政文化的啟蒙歷史

世人只知銷煙的林則徐,卻少有人知道他對中國走向近代化的推動作用。他改進了中國的海船,並影響了魏源寫出了著名的《海國圖志》,書中的那句“師夷之長技以制夷”正是林則徐畢生所堅持的理念,這也是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是福州船政發展的動力源泉。

福州市區的兩個景點,講述了船政文化的啟蒙歷史

福州市區的兩個景點,講述了船政文化的啟蒙歷史

在紀念館內,就有展示福州船政學堂、馬尾造船廠和船政事務衙門的老照片,而這些地方就是見證福州船政發展的地方了。

福州市區的兩個景點,講述了船政文化的啟蒙歷史

福州市區的兩個景點,講述了船政文化的啟蒙歷史

在林則徐紀念館的最後篇章,一面人物牆上就展示了洋務運動和福州船政的發展歷程。展廳林則徐、李鴻章、左宗棠和沈葆楨等歷史人物也有簡要的介紹,並圖文並貌的講述了他們和福州船政發展的那些淵源。

福州市區的兩個景點,講述了船政文化的啟蒙歷史

【林則徐紀念館】林則徐紀念館在三坊七巷南頭的澳門路上,這裡沒有收取門票錢,但是記得攜帶個人身份證換取景區門票。自駕前往林則徐紀念館建議車子停在光祿坊邊上的停車場裡。

【三坊七巷-旅遊提示】三坊七巷是過國家5A級旅遊景區,大景區不收取門票,只有坊巷內的部分小景點有收取門票。遊逛三坊七巷的正確姿勢不是南后街,而是要深入各坊巷內的紀念館、博物館和名人故居,這裡是瞭解福州文化的窗口。三坊七巷周邊美食不缺,尤其是地道的福州小吃,肉燕、魚丸、荔枝肉、佛跳牆,這些在三坊七巷內都能找得到。此外,在三坊七巷還能買到茉莉花茶、牛角梳、油紙傘等福州特色物件。自駕遊玩三坊七巷,車子可以停在光祿坊邊上的停車場裡。住宿的話,景區內的聚春園驛站值得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