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結節的治療

體檢發現肺部結節怎麼辦?(一)肺實性結節(1)肺癌高危結節標準:直徑≥15mm或表現出惡性CT徵像(分葉、毛刺、胸膜牽拉、含氣細支氣管徵和小泡徵、偏心厚壁空洞)的直徑介於8mm-15mm之間的肺實性結節。處理策略:肺癌高危結節均應由胸外科、腫瘤內科、呼吸科和影像醫學科醫師集體會診,決定是否需要進行進一步檢查(包括支氣管鏡、CT增強掃描、正電子發射(positronemission,PET)-CT掃描,經皮肺穿刺活檢)明確診斷,以及採取什麼方法進行治療。對於高度懷疑為惡性者且適合於外科手術治療者,首選外科治療。對肺癌可能性較小的病例可抗炎治療5天-7天,休息1個月後複查,結節增大或無變化者,由多學科會診,決定是否進入臨床治療;結節縮小可在2年內進行隨訪。(2)肺癌中危結節標準:直徑介於5mm-15mm且無明顯惡性CT徵象的非實性結節。處理策略:應在3個月後進行隨訪觀察其生長特性,發現結節生長納入高危結節處理,無生長性則繼續隨訪2年。(3)肺癌低危結節標準:直徑

<5mm的實性結節處理策略:肺癌低危結節建議1年後隨訪,發現生長則納入高危結節處理,無生長行年度隨訪。(4)CT隨訪過程中的新發結節根據其直徑大小進行進一步處理,高危結節處理同基線掃描,鑑於新發結節的惡性可能性相對較大,其隨訪頻率較基線掃描結節高。(二)肺部分實性結節的風險評估及處理策略鑑於部分實性結節的惡性概率在三種結節中最高,因此其肺癌風險度評價標準不同。(1)直徑>8mm的部分實性結節定義為高危結節,應由胸外科、腫瘤內科、呼吸科和影像醫學科醫師集體會診,決定是否需要進行進一步檢查(結節薄層三維重建CT掃描,薄層增強CT掃描,經皮肺穿刺活檢)明確診斷、手術切除或3個月後進行CT複查。若結節3個月後沒有縮小或增大時,考慮為惡性可能,建議手術切除。若結節縮小,建議6個月、12個月和24個月持續CT監測,無變化者建議長期年度CT複查,隨訪時間不小於3年。(2)直徑≤8mm的部分實性結節定義為中危結節,建議3個月、6個月、12個月和24個月持續薄層CT掃描,並作結節的薄層三維重建。如果結節具有生長性建議手術,無變化或縮小建議繼續長期CT隨訪,隨訪時間不小於3年。(三)肺磨玻璃密度結節的風險評估及處理策略(1)直徑>5mm的純磨玻璃密度結節定義為中危結節,建議3個月、6個月、12個月複查。

肺部结节的治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