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初心待万物,用欢愉的心过生活

有这么一种说法,人最舒适地活着大概是以清净的心待事物,用欢喜的心过生活。

以初心待万物,用欢愉的心过生活

佛家有一禅语:“人生有三境界,

第一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第二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第三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小编自认为境界偏低,仔细研读理解之后大概是:人生的开始,每个人都是赤裸裸地来到这个世上,怀着一颗最纯洁的初心,看到的自然是最最真实的世界。

慢慢地,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浮躁的氛围中,人拥有了很多的情绪,喜怒哀乐,多愁善感。感叹高山的冷峻,感叹流水的无情。

世间如大梦一场,人间岁月几何?在经历大彻大悟之后,我们又找回了最初的那一份美好。

以初心待万物,用欢愉的心过生活

人火灾这世上,不用刻意学着做人,不用迎合学着处世。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在明末清初的时候,有这么一位奇人画家李渔。

他说:尘世喧嚣、浮名寸禄就像铄人的暑气,让人迷失,疲惫身心。

他最终选择归隐山林,深居简出,不接受应酬,不迎合世故,自然世故的麻烦也不会找上门了。

李渔在归隐山林之后,偶尔会在天地间坦诚相对,褪去衣物,藏在荷塘之中,连妻女都很难找到他;又或者卧于松柏树荫下沉思片刻,任由飞禽走兽在身边自由穿梭。

以初心待万物,用欢愉的心过生活


以初心待万物,用欢愉的心过生活

以初心待万物,用欢愉的心过生活

李渔每当作完画就用飞泉清洗墨砚砚台,口干舌燥之时就接露水泡一杯清茶,吃着自己种的瓜果,偶尔还会尝一尝树上的野果子。

以初心待万物,用欢愉的心过生活

以初心待万物,用欢愉的心过生活

我们生活在城市中,久了,偶尔总会闪过这么一个念头,想变成一头小鹿,无拘无束的闯进山林之中。

当我们初到这个世间,怀着好奇的心感知新鲜的事物,用童真看待万物,万物在我们的眼中就是他最初的模样。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可当人随着成长步入尘世间,心总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偶尔件回归大自然,不过是为开阔变得狭隘的心胸,从拾面对生活的勇气。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再讲一个隐居的故事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大家都熟悉的田园诗人,但大家也许不知道,一开始归隐山林的时候,陶渊明的心境并不那么豁达。文人出生的他并不擅长农耕,内心还怀着不谙世事的心。一壶菊花酒总是陪伴在身边,随意的生活着。

以初心待万物,用欢愉的心过生活


以初心待万物,用欢愉的心过生活


以初心待万物,用欢愉的心过生活

直到有一天的黄昏时分,他准备采菊花酿酒。忽然抬头一看,瞧见了远处苍苍茫茫的南山。

斜阳铺满金黄色的南山,山间的薄雾并没有在阳光的照射下消散。一群候鸟在夜幕降临之际飞往山林。

陶渊明感突然顿悟,自己仿佛就化成一只小鸟,在日落时分飞回林中。

此后,他的心胸变得宽大。甚至觉得能容得下远处的整片南山。他发现,内心的归隐才刚刚开始,心间那一念多年的困顿终于慢慢放下。

以初心待万物,用欢愉的心过生活


以初心待万物,用欢愉的心过生活

以初心待万物,用欢愉的心过生活


放下,才能得到更多,看候鸟高飞,看云雾缭绕,看苍茫大地,方知自身的渺小。当你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时,不如放下心中的一点执念,欢喜度日。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著名漫画家丰子恺回忆恩师弘一法师时,说过:“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为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

我们生为凡夫俗子,未必能有弘一法师那样灵魂生活的觉悟,想着能达到精神生活就足够了。在弘一法师受戒的灵隐寺有这么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以初心待万物,用欢愉的心过生活

以初心待万物,用欢愉的心过生活

以初心待万物,用欢愉的心过生活

以初心待万物,用欢愉的心过生活

寺庙

一半物质,一半精神,也许就是我们生活在城市之中人们所追求的高境界吧。生活能有三分了足矣。一半尘世,一半山水,便有好人生。

以初心待万物,用欢愉的心过生活


以初心待万物,用欢愉的心过生活

以初心待万物,用欢愉的心过生活

大概,人是平凡的,投进沧海之中,谁能不被淹没。人有时不平凡的,再渺小的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故事。

所以我们的生活并非一定要依山傍水,只要心中有山有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以清净的心待事物,用欢喜的心过生活

以初心待万物,用欢愉的心过生活

以初心待万物,用欢愉的心过生活


我们也许不能像古代圣贤一样归隐山林,但求在这尘世中少一点困扰。

愿你在日后的日子里,以清净的心待事物,用欢喜的心过生活

以初心待万物,用欢愉的心过生活

我是杜小k,每天为您分享生活感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