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北京城市副中心

觀城

本報記者 王彩娜

2019年1月,是屬於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的“高光時刻”。隨著北京市級行政機關的搬遷入駐,通州區發展和建設也迎來了副中心的週期。

“雲光水色潞河秋,滿徑槐花感舊遊。無恙蒲帆新雨後,一支塔影認通州。”古時船工運貨,沿著京杭大運河一路北上,遠遠地看到通州地標性建築——燃燈佛舍利塔就知道馬上要到京城了。由此,便有了“先有燃燈塔,後有通州城”之說。

作為北京城的“東大門”,通州地處京津冀的重要交通節點,位於京津發展軸的交會處,是首都參與京津冀發展的重要橋頭堡,素有“一京二衛三通州”之稱。

早在1993年,通州鎮就被定位為北京14個衛星城之一。2005年,通州新城與順義新城、亦莊新城成為北京重點發展的三個新城,其中通州新城還被定位為“北京未來發展的新城區和城市綜合服務中心”,是中心城區行政辦公、金融貿易等職能的補充配套區。2010年底,北京市委全會明確提出,“集中力量、聚焦通州,藉助國際國內資源,儘快形成與首都發展相適應的現代化國際新城”。

隨後,一路走來,通州的地位不斷得到強化,直升至北京城市副中心。隨著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大格局的拉開,通州區不斷推進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城市的承載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未來,北京城市副中心將加快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全力打造行政辦公、商務服務、文化旅遊、科技創新四大產業板塊。比如,以運河商務區為重要承載區,通州區將優化綠色金融發展的營商環境,加速推進和落實高端金融產業項目落地,出臺相關優惠政策,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區域輻射力的財富管理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