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思八卦,魂系中华

八卦八卦,传统文化,宗源易理,宇宙造化。

中国的文明由来已久,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武学博大精深,优秀的武学文化遗产等待习武之人去继承、认识、开发、实践,这是历史赋予八卦掌人的使命和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这一代八卦掌同仁只有对历史、现实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下大决心、花大力气,真正把八卦掌理论和实践、养生和技击很好地结合起来,为中华民族的强种强国贡献力量。

一. 寻根源,明拳史,找定位。

中华武术门类甚多,其中少林、武当两大传统流派影响最大,因此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说。在武当派里,太极、形意、八卦是三大支柱,世称武当上三门拳法。其他诸如九宫门、字门、玄门、太乙门等流派,都是这三大门派的别称或分支。八卦掌一代宗师董海川早年进深山遇道士避灯侠学艺。数年后随师到师叔避尘侠处,由师叔传授器械。艺成下山至北京清宫王府,将所学武艺根据其特点定名为八卦掌,在世间传授,开一派武学先河。八卦掌经先师董海川在武林人士中交流和推广,名声大振。先师董海川因武德高尚,神功盖世,所以江湖上送美名“镇八方紫面昆仑侠”,在八卦掌门内公认为祖师。一时间,京城学八卦掌之风盛行,众多带艺投师者纷纷拜入其门下。董海川祖师因深明易理,所以教学非常灵活。他抛弃一些固有模式,在总的原则下因人施教,收到了良好效果。从其习武之人,根据个人实践和感悟,逐渐形成防身健体、祛病养生的运动体系和方法。经过近两百年的演变,再八卦掌门内,已分出尹、程、梁、史、樊、张等分支。这些年来,各派练法虽有不同,叫法不一,但其风格特点大同小异,主要变现都是刚柔相济、动静结合,在拧旋走转中求变化。他们在与对手交手中,利用前后进退本能,在左右动中用方法,在上下起伏中求奥妙,在旋转变化中触玄机,看似百花齐放,其实万法归一。管子曰:“思之,思之,鬼神通之。”

二. 思三拳,关系近,本同根。

忆当初,八卦掌祖师董海川在京“一掌定乾坤”,杨式太极拳宗师杨露禅“进京定门户,他们与“半步崩拳打天下”的河北形意拳宗师郭云深为何能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追根寻缘,三拳本事一体不二之术,拳理拳法相通,所以志同道合。根据史料记载,郭云深弟子刘纬祥在1934年出版的《保定中学形意拳术讲义》第一章有云:“……距今四十年,清光绪年间,余与同盟兄弟太极拳家刘德宽,八卦拳家程庭华,形意拳家李存义、耿继善等会于北京后门,共商合太极、八卦、形意三门为一家。自是时起,此三种拳术即不分畛域,削除界限,练此拳者,可以兼习他拳,并可互相授受……故每集会集数十人。”这些名家为何有如此见解和主张?就是因为这三门拳同属道家拳。此外还有大成拳宗师王芗斋、形意名家孙禄堂、太极名家王培生等,他们都是三拳皆练,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为何上述现象层出不穷,细观三拳攻防特点与易理的关系,便一目了然。形意拳中直藏圆,挑顶云领斩截裹挎用心意走圆,斩截落空;八卦掌是用斜身法走圈,推托带领搬拦截扣,打点制中浑圆之术,是走转落空合击之法;太极拳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抱圆变化,用引进落空击打之法。太极拳平圆藏针,八卦掌斜圆藏针,形意拳立圆藏针。浅者举手投足,深者与道合一。拳仿道理,道统拳变,在实际应用中又何尝不是这样?1915年形意八卦大师韩慕侠用八卦摘撞掌打俄国大力士康泰尔,其中就有形意劲力、太极粘劲,暗中必带旋转,用的就是一圈一气阴阳变化之术。我们列举上述历代名家做法和三拳格斗风格特点,就是为了说明三拳共研的重要性,还望三思。“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三. 鼓实劲,学道理,增底蕴。

现在社会上把道家理论、医家理论与练八卦掌三者结合起来的八卦掌同仁为数不多,绝大多数人在徘徊。问其原因,不外是没能力,看不懂,很神秘,难结合。结果是没兴趣,难提高。这种只用身体练掌不用脑子练掌的做法和社会上练的太极操没什么两样,但可以肯定,练就比不练强。我们要提高八卦掌的锻炼水平,就必须用道家理论来武装,早觉醒早进步。在道家理论和中国传统医学书籍中,有三本经典是必读之物:《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这三本书不仅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世界影响也极大,同时与练八卦掌关系也十分密切。可以断言,体悟三书者,必有大造化。习拳悟道,何为道?孔子在易传《系辞》中讲“一阴一阳之谓道”,“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这里说的神不是宗教的神,而是上古时代先民对宇宙自然认识的总称。易有太极生两仪,两仪就是一阴一阳,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斗争,相互转化。这两种对立的趋势构成的一个存在,就是太极,就是“道”。“道”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手摸不到,眼看不到,不靠外力,没有依托,循环运行,无始无终,所以“易无体”。“道”,说起来简单,但细想起来很不简单,正是中国先民首先发现了这个宇宙功能,所以在世界上最早创立了中国文明。阴阳这一宇宙功能,各地各界叫法不一,西方人叫上帝,伊斯兰叫真主,佛教说是观音、如来,平常百姓叫造化,都是说的它。它揭示了天地自然与人类社会潜在的神秘规律与运行法则,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理论根基。历代成名武术家对“道”相当重视,拳经云:“拳之大道重在阴阳。”我们练八卦掌离不开讲阴阳,八卦掌在实际交手中,有上即有下,有左即有右,有前即有后,前进后退,左顾右盼,左旋右旋都是如此。讲阴阳就是坚持两点论,形而上学是一点论,片面,静止孤立地看问题,思维方式不对,练不好拳。在公园,睁眼一看一想便知。古人造字,“道”字上面有两点,就是阴阳,点下一横叫万法归一,横下“自”,就是叫我们修炼时自己常想着点,不要偏离轨道,旁边的走之,就是叫我们坚持这样走下去,这就合道理了。这一过程叫习拳悟道。老子在《道德经》上讲:“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这是讲道的属性、本质。“道虚而不见,用之不尽,不露锋芒,没有纷乱,神光内敛,纯朴如尘。”细想我们练拳求整劲时主张“神不外溢,意不露形,形不破体,力不出尖”,说的应该就是这个道理。孔子易传《系辞》有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即乾坎艮震巽离坤兑。有首歌诀便于八卦同仁记忆:“乾三连,坤六断,离中虚,坎中满,震仰盂,艮覆碗,兑上缺,巽下断”,这其中有卦名、有卦象,讲技击劲法、讲养生。更进一步就是讲变化,通变致久。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八卦掌同仁要提高水平,就要熟记歌诀,寻师求解,实践体悟。

四. 练八卦,读《内经》,悟养生。

八卦掌前辈解佩启曾说:“要想学懂八卦拳,就要读《易经》、懂《易经》,要想懂养生,必须读《内经》。”此话有理。《周易》是中国古代哲学,是中国文化的先祖。《易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几乎遍及各个学术领域,其中影响最为显著的莫过于中医学。二者大体同源而生,同步发展,至《内经》问世,可以说是医易会通的一次总结。“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学医不知易,必谓医学无难,知易不知医,必谓易理深玄,渺茫难用。保健养生乃练八卦掌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八卦掌同仁在习武同时,应研习《内经》。《黄帝内经》的思维模式与《易经》相同,是《易经》思维模式在养生治病领域的运用。《内经》在生理、病理治疗等方面,用阴阳思维对不同属性现象进行分类或描述。《素问•宝命全形论》谓之:“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在生理方面:外为人之阳,内为阴。人身背为阳,腹为阴。脏腑中,脏为阴,“藏精气而不泻”,腑为阳“传化物而不藏”。经络中阴经属脏,阳经属腑。人身之至宝,不外乎于气血。《内经》主张“天人合一”,认为自然界的任何一点变化都影响到人的气血与经络运行。在一年中,随季节变化,我们体外有“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干扰。在社会上,随世事纷争,我们情志上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哪方面稍有不注意,就会危害身体健康。如果我们练八卦掌时兼习《内经》,大致就会懂得调节,就会明白“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由于心中有数,我们进一步就会根据病的深浅,病性寒热,正邪的盛衰阶段,采取具体措施,养生保健。八卦掌同仁应知,八卦与人体对应:乾兑为肺,离为心,巽为胆,震为肝,艮为脾,坤为胃,坎为肾。认症施治,八纲辨证。八卦配八纲为:乾配阳,坤配阴,震配里,巽配表,离配热,坎配寒,艮配实,兑配虚。比如某练八卦掌人遇事心堵来找,此人肝火旺盛,怒气冲天,吃不下东西,并伴有咳嗽气喘现象。我们经对其综合辨证分析,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或针灸,或按摩拔罐,以观后效。在练掌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锻炼方式和锻炼顺序,以求其早日康复。都说用药如用兵,岂不知练掌养生也是如此。比如上述其人是先练劈掌解决木火刑金,还是先练撞掌安定心神,或是练穿掌使肝木条达等等。明显的保健效果,愉悦的心情,必会使其兴趣大增,同时也必然带来八卦掌事业发展的正能量。

五. 重武德,研技击,共进步。

练八卦掌养生,让人减轻和摆脱病痛折磨,功德无量。在技击方面,如果我们用得好,同样令人闻风丧胆,就能在突遇不测时防身自卫,见义勇为,惩恶扬善,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公共利益。但如果被歹人掌握就会危害社会,有损自己的阴德。因此讲技击,首重武德,“有德可得,无德不得”。在这个问题上,前辈一再叮嘱:“武艺从来不轻传,千变万化在其间,若传狂徒无知汉,招灾惹祸保命难。”八卦同仁,万望深思。讲武德,我们收徒就要讲门规,看好底线,挑战底线者绝对不传。诸如:卖国求荣,对父母不忠不孝者,见财起意寻机作案者,欺男霸女为非作歹者,朝三暮四得宝忘师者,好狠斗勇招摇过市、胡作非为者等等不一而足。教八卦、学八卦掌技击者,要想做好事,先得做好人,我们要对社会负责。第二,八卦掌同仁在技击方面,掌握要领和诀窍,进而形成本能反应,这是努力的方向。为何这样认识?因为练拳讲功夫,拳不敌法,法不敌功。《道德经》有云:“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这就是道家修炼学习的指南。这里说的“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妄为。只有这样,才能无为而“至”。为此,我们练八卦掌思想上要有侧重点,重慢不重快,慢为找毛病,要慢练快用;要重内不重外,要合住劲,“拳本无法,有法也空。一法不立,无法不容”。一定要少而精,不要大而全。如果你为表演,则另当别论。第三,讲技击就要讲桩。“练拳不练桩,没有子弹光有枪。”不管你手中是手枪、冲锋枪还是迫击炮,必须得有弹药,这个药就是桩。一是站桩,一是走桩。要不厌其烦地站,不厌其烦地转,光站不转,步法、身法不灵,光转不站拳不稳。第四,讲技击,就要讲诀窍,外行锤打锤,行家窍找窍。古人造字,穴字和巧字上下一放就念窍。先要懂穴,才能出巧。练技击时,有心无意,心无宅舍,有意无心,不动不灵,有心有意,其窍乃出。所以我们要读《内经》,得窍得法,日久神气意力就合一,这样才能提得上稳、准、狠。《道德经》有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故几于道。”八卦掌同仁只有能看得开,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只有能放得下,才能宠辱不惊,从容淡定;只有能拿得起,才能在风浪中敢于担当。我们坚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八卦掌的明天定会有一番新景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