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佛家分別心做管理

很多管理的問題是從“分別心”開始的。所以,張瑞敏這位管理大師提出一個口號:“管理一定要等距離。”有很重的“分別心”是不可能做好管理的,因為有“分別心”就不可能做到公平,不公平又怎麼能把管理做好?

“分別心”不僅是有害的,也是極端錯誤的,因為萬事萬物本來都是平等的。

我們通常認為人為萬物之靈,人有靈性、有覺性,所以,人優於萬物。但其實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萬事萬物皆有覺性,皆有靈性。人與萬物的區別都是如此,人與人的區別又有多大呢?

佛家說:“本覺本有,不覺本無”。萬事萬物本來都有覺性,沒有覺性的東西是不存在的。當我們知道萬物皆有與人一樣的覺性,我們看周圍的人和事的“平等心”就會升起來,“分別心”就會降下去。

在企業裡,把張三看得重,把李四看得輕,這是不公平的,員工們也會對此有怨言。今天某個員工可能不重要,但明天他可能就變得重要了。很多企業的瓶頸就是這樣,今天做這個產品,這個地方是瓶頸;明天做那個產品,那個地方又成了瓶頸。企業裡沒有哪個人是多餘的。每個人都有位置,每個人都有作用。如果我們看得起這個、看不起那個,這樣企業一定會亂。

所以,我們要有平等心,不要有分別心。在歐博,不管你是經理、是老師,還是組長,做得好就值得表揚、值得讚賞,做得不好,就得接受批評。但是,有些老闆就不是這樣,對於自認為重要的人就不敢批評。這就缺少原則,大家會認為老闆是一個欺軟怕硬的角色,管理肯定就不好做。

很多人錢越多“分別心”越重,或者地位越高“分別心”越重,因此管理也越來越難做。因為他離真正的管理力量——群眾,越來越遠。

我們一定要明白,做管理首先要淡化分別心,不要總認為自己是一位高管、老闆就與眾不同,而應該把自己當成是一個做事的——只不過在高管、老闆的位置上做事而已。

怎樣淡化分別心呢?要知道萬事萬物都是平等的,因為萬事萬物都有覺性。你以為鳥跟鳥沒交談嗎?只是你說人話它聽不懂,它說鳥語你也聽不懂罷了。

淡化分別心並不是客觀上沒有分別,而是不要過分地在意這種分別,內心中放下這種分別。因為再有錢的人、再大的官到頭的結局與普通人是一樣的,執著於這種分別有何意義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