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再當中國人了”背後華裔的孤獨故事,很多人都能夠理解!

近日在推特上有一篇帖子特別火,似乎也特別能夠引起很多異國他鄉人的共鳴

寫下這篇帖子的是一位華裔妹子,她說:

“我不想說中文。”

“我再也不想當中國人了”

但是看到妹子的經歷之後似乎很多人也能夠理解,為什麼她不願意當一名中國人。

“我不想再當中國人了”背後華裔的孤獨故事,很多人都能夠理解!

無論是她8歲時班級裡有人點外賣而送餐員正好是她操著口音被人模仿譏笑的爸爸;亦或者是9歲時參加夏令營因為不同於本地人的膚色及五官長相被人所討厭;還是在16歲時萬聖節的化妝舞會上有人故意醜化亞洲人的形象而自己也故作堅強的說“自己不介意”…都說明了兩件事:身在異鄉、異國人的孤獨感和從小就缺乏教育的國家價值觀。

  • 異國人的孤獨感

本國人的長相千篇一律,生活方式、接受的教育也是這個樣子,但是猛然看到一個不同於自己的人有所詫異,或者是拿你以及你民族的特點來作為“攻擊”你的長矛也是很正常的。就像一個村莊裡邊都是有大脖子病的人,但猛然間進去一個正常的人也會被那些人視為“異類”“不健康的人”。那麼是你錯了還是他們錯了?

如果想要融入這個群體,那你勢必就要放下一些東西,比如正常的行走方式、正常的生活習慣甚至是想要忘卻自己以前是怎麼生活的…當你發現越是拒絕自己之前的東西,當地的人才能越喜歡你,而你的心裡知道自己並不是這樣的人,你不屬於這個民族,你是外來的。

“我不想再當中國人了”背後華裔的孤獨故事,很多人都能夠理解!

對,就是這麼糾結、厭惡、彷徨…需要有人來幫助自己走出困境,試想如果這個國家跟你一樣膚色、語種的人越來越多的時候你還會有這些顧慮嗎?

  • 缺乏教育的國家價值觀

學校的教育當然是針對普遍的人,並不會因為有你一個“異類”而遷就你耽誤了其他的人;而關於愛國只有本國的人才會告訴你,沒有什麼人願意聽人說“你別愛自己的國家了,來愛我們國家吧”出生在哪個國家並不代表你就是哪個國家的後代,骨子裡的血液依舊告訴你你就是我們國家的種兒。

對於很多年輕人、孩子移民最多的還是搭上了自己祖輩、父輩在外國的便利車,從小就接受著西方教育,但是不同於西方的外貌特徵以及家人對後代的愛國教育的缺失,要讓一個人接受自己和大部分人不同的地方絕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

沒有從小接受過中國民族文化培養的人,家庭又缺少這種血脈的引領,“異於常人”只能讓孩子低頭避開,活的很不舒服和難過甚至是失去正確的價值導向…

“我不想再當中國人了”背後華裔的孤獨故事,很多人都能夠理解!

  • 最終逐漸接受“我是中國人”

主人公最終遇到了和自己“類似”的人,在他們的幫助之下,逐漸感到“我是中國人”是一件多麼驕傲自豪的事情,甚至現在直接將自己的姓氏紋到了身上,無時無刻不在展示著“我是中國人”接受著中國文化。

文化的差異、環境的改變都讓很多人難以接受,但是相信隨著時間的流逝、社會的改變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華人華僑能夠驕傲的說出“我是中國人”“我為中國而感到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