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再当中国人了”背后华裔的孤独故事,很多人都能够理解!

近日在推特上有一篇帖子特别火,似乎也特别能够引起很多异国他乡人的共鸣

写下这篇帖子的是一位华裔妹子,她说:

“我不想说中文。”

“我再也不想当中国人了”

但是看到妹子的经历之后似乎很多人也能够理解,为什么她不愿意当一名中国人。

“我不想再当中国人了”背后华裔的孤独故事,很多人都能够理解!

无论是她8岁时班级里有人点外卖而送餐员正好是她操着口音被人模仿讥笑的爸爸;亦或者是9岁时参加夏令营因为不同于本地人的肤色及五官长相被人所讨厌;还是在16岁时万圣节的化妆舞会上有人故意丑化亚洲人的形象而自己也故作坚强的说“自己不介意”…都说明了两件事:身在异乡、异国人的孤独感和从小就缺乏教育的国家价值观。

  • 异国人的孤独感

本国人的长相千篇一律,生活方式、接受的教育也是这个样子,但是猛然看到一个不同于自己的人有所诧异,或者是拿你以及你民族的特点来作为“攻击”你的长矛也是很正常的。就像一个村庄里边都是有大脖子病的人,但猛然间进去一个正常的人也会被那些人视为“异类”“不健康的人”。那么是你错了还是他们错了?

如果想要融入这个群体,那你势必就要放下一些东西,比如正常的行走方式、正常的生活习惯甚至是想要忘却自己以前是怎么生活的…当你发现越是拒绝自己之前的东西,当地的人才能越喜欢你,而你的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这样的人,你不属于这个民族,你是外来的。

“我不想再当中国人了”背后华裔的孤独故事,很多人都能够理解!

对,就是这么纠结、厌恶、彷徨…需要有人来帮助自己走出困境,试想如果这个国家跟你一样肤色、语种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你还会有这些顾虑吗?

  • 缺乏教育的国家价值观

学校的教育当然是针对普遍的人,并不会因为有你一个“异类”而迁就你耽误了其他的人;而关于爱国只有本国的人才会告诉你,没有什么人愿意听人说“你别爱自己的国家了,来爱我们国家吧”出生在哪个国家并不代表你就是哪个国家的后代,骨子里的血液依旧告诉你你就是我们国家的种儿。

对于很多年轻人、孩子移民最多的还是搭上了自己祖辈、父辈在外国的便利车,从小就接受着西方教育,但是不同于西方的外貌特征以及家人对后代的爱国教育的缺失,要让一个人接受自己和大部分人不同的地方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

没有从小接受过中国民族文化培养的人,家庭又缺少这种血脉的引领,“异于常人”只能让孩子低头避开,活的很不舒服和难过甚至是失去正确的价值导向…

“我不想再当中国人了”背后华裔的孤独故事,很多人都能够理解!

  • 最终逐渐接受“我是中国人”

主人公最终遇到了和自己“类似”的人,在他们的帮助之下,逐渐感到“我是中国人”是一件多么骄傲自豪的事情,甚至现在直接将自己的姓氏纹到了身上,无时无刻不在展示着“我是中国人”接受着中国文化。

文化的差异、环境的改变都让很多人难以接受,但是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的改变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华人华侨能够骄傲的说出“我是中国人”“我为中国而感到骄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