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人的兒童節丨原來文玩也能這麼童趣

說到文玩二字,總會給人一種遲暮之感,畢竟把玩文玩的人多是一些有一定年紀和閱歷的人,對於眾多年輕一代來說,文玩,似乎有著與年輕人所推崇的時尚感不太符合的年代感。但今天,我們要帶領大家發現文玩年輕朝氣的一面。

眾所周知,潘家園是北京最負盛名的文玩市場,同時也是北京最大的舊貨市場,在這裡,匯聚了一代甚至兩代人的記憶和情懷。但如果你以為它就像一個遲暮的老者一樣“老氣橫秋”,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在潘家園,童趣感滿滿的單品數不勝數,只要帶上善於發現的眼睛,都能找到你的童趣單品!

文玩葫蘆也很逗

在來到這個攤之前,我所看到的幾乎所有文玩葫蘆都是一水中規中矩的模樣——橘黃的色澤,透光的表層,完全一副歷經多年把玩,“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的模樣,上面雕刻的圖案也多為佛教人物或者其他傳統意義上受人頂禮膜拜的眾神形象。像大多數年輕“玩主”一樣,這樣正兒八經,沉穩而嚴肅的文玩葫蘆並不能勾起我的購買興趣,反倒是這幾個醜魚頭憑藉傲人的醜萌姿態完美地脫穎而出!

文玩人的兒童節丨原來文玩也能這麼童趣

呆萌的大頭小尾與葫蘆本身的造型相得益彰,讓原本不太好看的葫蘆也可愛了起來。別看這些醜魚頭現在還沒有誘人的“姿色”,經過一段時間的把玩,相信它也終會呈現出“成熟的一面”,那時候,就是你就和醜魚頭一起成長的時刻了。

金剛菩提也另類

無論是大金剛還是小金剛,幾乎所有的攤位都是將金剛菩提以手串形式進行交易。但這個銷售金剛菩提的攤子卻別具一格地將金剛菩提穿成小鱷魚的樣子來出售。

文玩人的兒童節丨原來文玩也能這麼童趣

由於這種創意產品過於“孩子氣”,不太契合大多數購買金剛菩提的“玩主”們的需求,因此這個小鱷魚的價格也很樸實。對於新手“玩主”來說,可以從這種更具趣味性,觀賞性的產品入手,從把玩中切身瞭解金剛菩提的變化過程,對於今後深入的把玩奠定一定的知識基礎。

犯二傻笑的小獅子

在文玩攤上,獅子的形象是常常能看見的,畢竟從古至今,它一直被人們視為護國鎮邦的吉祥神獸,古人常常將他們製成石像擺放於大門左右,或者做成小件置於室內,以求前景美好,萬事如意。因為其“護國鎮邦”的神聖屬性,獅子多是以威猛的形象示人。但這個攤上的小獅子卻一反常態,紛紛擺出一副傻樂的模樣。你猜,它們到底是做什麼用的,才可以笑得如此“二”呢?

文玩人的兒童節丨原來文玩也能這麼童趣

中國的獅子文化源遠流長,這在漢唐古石獅遺物中可以明見。但要想真正瞭解中國的獅子文化,恐怕還需要費些精力和時日。但從這兩個憨態可掬的小獅子開始,在把玩和收藏中逐漸培養起對獅子文化的興趣,對於今後進入到更廣闊的文玩領域的研究,相信是大有裨益的。

不簡單的鳥籠

在老北京,有這麼一句俗語,“貝勒爺手中三件寶,核桃、扳指兒、籠中鳥”,可見,遛鳥文化在北京由來已久,並且還頗受重視。因此,鳥籠,更是成為富貴閒人手中不可或缺的物件。在潘家園,我就見到這麼個鳥籠造型的小玩意兒,籠中間的計數器和底座上設置著的三五齒輪共同構成一個簡單的機械產品,這種古舊而簡單的小玩意像極了晚清時期從歐洲引入中國的機械產品。

文玩人的兒童節丨原來文玩也能這麼童趣

但其實,經專家查證,早在2400年前的戰國早期,中國先民們已經使用了一定規模的機械加工設備,也有了相應的機械加工技術水平。正是由於當時較為成熟的機械加工技術,才得以創造出戰國時代輝煌燦爛的青銅兵器文化。

以上這些文玩小物不似傳統文玩那麼具有把玩性和收藏性,也不具備升值的價值,之所以介紹它們,是為了讓眾位文玩新人能從這些富有一定趣味性的文玩雜項中培養起興趣,入門文玩,進而發掘文玩文化中更深邃迷人的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